指针配合穴位按摩对临产后缓解产妇疼痛及产程进展的研究*
2021-12-17王芸
王 芸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产房,江西 南昌 330006)
分娩疼痛是人类四大疼痛之一。临近分娩时,随着子宫的收缩,胎头的下降,子宫口和产道逐渐被撑开,产妇经受着机体组织被牵扯的剧烈疼痛。加上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出血,使产妇产后身体虚弱[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及产妇,努力寻找一种既能安全分娩又无须禁受太多产痛的分娩方法。分娩过程及产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现行的每一种分娩镇痛的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目前最为有效的椎管内分娩镇痛法,在发达国家仍在讨论给产妇用何种药物、何种浓度,才能保证分娩过程中既没有疼痛又不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2]。有部分文献显示:椎管内分娩镇痛法会延长产程,增高产钳助产率,增多产后出血量。我院开展了指针配合穴位按摩对临产后缓解产妇疼痛及产程进展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住院分娩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0例根据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的办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年龄23岁~35岁,平均(28.42±3.75)岁;妊娠时间最短263 d,最长289 d,平均(275.47±8.46)d;疼痛评分最低2分,最高9分,平均(6.37±1.84)分;胎儿体重估计值最低2 650 g,最高3 900 g,平均(3 244.56±337.72)g。对照组中,年龄22岁~35岁,平均(27.14±4.29)岁;妊娠时间最短259 d,最长292 d,平均(277.32±9.41)d;疼痛评分最低1分,最高9分,平均(6.24±1.72)分;胎儿体重估计值最低2 550 g,最高3 870 g,平均(3 240.47±334.65)g。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为20岁~35岁;②B超及产前检查无明显高危因素;③拟经阴道分娩的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④临产后有明显腰骶部胀痛不适者;⑤无梗阻分娩因素存在(骨盆内外测量无异常);⑥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者。
1.3 排除标准
①经检查证实患产科合并内科疾病者;②经检查证实患产科合并外科疾病者;③经检查证实患产科并发症者;④平素有抽烟、饮酒等不良嗜好者;⑤有精神疾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控制给药方式,选取L2~L3椎间隙穿刺,穿刺入硬膜外腔置管,先给予实验剂量盐酸利多卡因3 mL,确认无误后再取枸橼酸钠芬太尼0.1 mg与罗哌卡因75 mg,配置成75 mL,将10 mL混合液做复合剂量直接注入硬膜外腔,剩余65 mL直接放入泵中以5 mL/h的速度持续给药。
2.2 观察组
2.2.1 按摩前准备
①说明:向入院待产者及家属解释穴位按摩的内容及意义。将疼痛分级标准向产妇解释清楚,镇痛有效后让产妇评估疼痛减轻效果。②签署同意书:自愿接受穴位按摩者,在临产前签字同意。③评估:仔细评估产妇腰骶部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并详细记录。④产妇体位:产妇采用自觉舒适体位全身完全放松,一般采用仰卧位。
2.2.2 取 穴
主穴: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三阴交(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配穴:太冲(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百会:(人体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肩井:(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2.2.3 按摩操作方法
产房助产士由中医师进行统一指针按摩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完成指针按摩;并由中医科医生进行定期指导。
指针:是指按压或抓切某些穴位,代替针刺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脏腑的功能、开窍醒神止痛等作用。
①平揉法:手法:用双手大拇指以穴位的中心为圆心均匀用力平揉,平揉一圈为1次,节律70次~80次/min,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各半,疼痛缓解时可停止,随宫缩反复按摩至宫口开全。如产妇感觉小腹痛明显时,加用手掌大鱼际以关元穴及气海穴为中心,顺时针进行腹部环形按摩,直按至疼痛缓解为止。②压放法:手法:用双手大拇指对准穴位中心,用拇指腹端直压,抬起时不离开皮肤,使用冲击式压力一松一压,持续按压30 min,每穴点按10次。宫缩间隙期即松开,指压力量的强度据产妇的需要可重可轻。如产妇感觉腰骶部疼痛较明显,同时进行俞穴及阿是穴痛点按摩,沿腰骶部脊柱旁两侧,沿经络走向取肾俞、志室,骶部胀痛而未明显试探出痛点时,穴位来回推拿按摩,直至宫口开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观察VAS评分[3]、各产程时间。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VAS评分为(5.06±0.56)分,低于对照组的(7.22±1.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2 两组各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产程时间比较
4 讨 论
妊娠分娩虽是自然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产妇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精神状态,剧烈产痛所致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射性引起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受阻,产程延长,分娩率下降,剖宫产率增加,使本来能够顺产而变难产,对产妇和胎儿均不利。因此,研究如何加快产程进展和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以及寻找对母婴均安全、并发症少、镇痛效果确切的分娩镇痛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独特治法,以针灸、推拿、经络、阴阳五行等中医学基本理论为基础,不借助任何工具,凭双手在人体表面取定的穴位上,用平揉法、压放法等对穴位进行按摩,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使之产生“外呼内应”的功效[4]。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而人体自身这种在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统一完整的有机联系,是通过经络来实现的[5]。产妇素体虚弱,产时用力不当,耗气伤力则可导致气血虚弱,使分娩时久产不下;如产妇精神过度紧张或产前安逸少动,使气机不展,气血运行不畅,分娩时虽然宫缩较强,但间歇不匀,造成久产不下,延长产程。在产程中运用穴位按摩,通过针灸效应,经络传导,调节经气,促进气血运行,以期达到减轻疼痛、缩短产程的目的[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S评分为(5.06±0.56)分,低于对照组的(7.22±1.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产妇的疼痛较轻,分娩时间较短。关于穴位按摩的作用机制,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穴、三阴交、太冲、百会、肩井等。三阴交是在三阴经交汇位置,和腹部相连,通过刺激该穴位,能够提高疼痛阈值;合谷穴则可以振奋阳气,有镇痛效果。太冲、百会、肩井等穴位,也能够缓解疼痛的效果的。
总之,指针按摩对缓解产妇疼痛及促进产程进着积极的效果,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