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分析
2021-12-17杨光伦
杨光伦
(贵州振华群英电器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18)
电磁继电器是工业控制电气系统中的重要装置,但是由于其工作环境的影响,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容易因为污染、磨损、电磁干扰等因素,出现许多故障。触点接触电阻异常增加就是常见的故障形式之一。通过分析导致接触电阻增加的原因,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使电磁继电器得以稳定运行,成为现阶段电力维护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1 电磁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产生机理
参照电接触理论,电磁继电器的接触电阻主要取决于两个指标,即收缩电阻和表面膜电阻,两者之和即为触点的接触电阻。
■1.1 收缩电阻
在电磁继电器通电运行时,由于电流路径收缩,产生了收缩电阻(RE),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ρ为触点的电阻率,a为触点的微观尖峰半径,Sij为微观面的间距。根据式(1)可知,收缩电阻主要与电阻率、微观层面上接触面的数量、尺寸等有关系。单位面积内,接触面数目越多,相当于触点接触面积越大,因此其电阻也会减小。
■1.2 表面膜电阻
影响表面膜电阻(RF)的因素较多,可归纳为:(1)表面光洁程度。当触点表面膜受到灰尘、油垢的污染,或者是表面磨损导致凹凸不平的情况下,其电阻会有明显的上升。前者是因为污染导致触点与工作面接触不良,相当于断路,电阻趋近于无限大;而后者则是减小了触点与工作面的接触面积。而电阻值与接触面积为反比,接触面减小的情况下,引起了电阻值的增加。(2)无机化学膜。电磁继电器使用一定年限后,触点表面因为氧化、硫化等原因,形成了一层氧化膜、硫化膜,导致触点的导电率下降,电阻增加。(3)有机化学膜。在油液泄露或蒸发的情况下,部分油蒸汽附着在触点表面,形成一层有机膜,也会影响正常的导电,使得电阻值上升。因此,要想保持触点接触电阻的稳定,加强表面管理,保持触点表面工况良好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2 影响触点接触电阻的因素分析
■2.1 触点形状及材料
不同类型的电磁继电器,其触点用材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比较常见触点材料有2种,一种是纯银,其特点是导电率高、接触电阻比较稳定,但是不耐磨损,并且大量使用也会导致成本攀升。另一种是银合金,包括银镍合金,银与氧化镉的合金等,这类材料无论是在使用性能,还是成本价格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通常来说,银合金能够满足多数情况下电磁继电器的使用要求,并且在耐磨性、抗电弧侵蚀性等方面性能比较出众,可作为优先考虑的触点用材。另外,触点形状也会影响接触面积,以及继电器触点断弧能力,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例如,圆形球面触点的光滑性强,不容易出现尖端拉弧的现象,因此继电器运行可靠性更高。对于负载能力要求较高的继电器,也可选择方形的触点,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降低接触电阻。
■2.2 触点表面条件
触电表面的清洁度、光滑度等因素,是影响触点接触电阻的关键因素。随着电磁继电器使用年限的增加,空气中漂浮的灰尘,会被零件表面的油液粘附,形成一层油垢。受到污染的触点,将会出现不导通、接触不良的情况,阻值明显增加。因此,电磁继电器通常会安装过滤装置,防止静电、油液吸尘,保证触点表面维持较为清洁的状态。另外,触点表面的光滑度,也会因为影响触点接触面积,进而直接影响接触电阻。正常情况下,电阻与接触面积成反比关系,即接触面积越大,则电阻越小。在触点表面不光滑的情况下,只有凸起的极少部分接触工作面,由此导致接触电阻增加。除了上述两项主要因素外,触点硬度也会对接触电阻有一定影响。
■2.3 触点压力
触点静合压力对接触电阻也有一定的影响。总体上来说,随着触点压力的增加,接触电阻会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两者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触点压力与接触电阻的关系曲线
结合图1可以发现,触点压力为20mN时,接触电阻达到了50mΩ,而触点压力增加到30mN时,接触电阻迅速降低至15mΩ。其中,触点压力30mN为临界点,超过该值后,随着触点压力的持续增加,接触电阻的变化趋于缓和。除此之外,触点直径也是影响压力接触电阻变化曲线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图1为例,φ2.2mm的触点,在触点压力超过30mN后,接触电阻基本不再变化;而φ3.0mm的触点,在触点压力超过30mN后,仍然保持下降趋势,但是比之前有所缓和。
3 电磁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优化策略
■3.1 触点表面处理技术
3.1.1 表面研磨
要想达到理想的研磨效果,首先要根据触点表面材质选择与之对应的研磨材料。本文使用KC-1多刃多形态切削研磨材料,根据研磨状态的不同,可分为垂直研磨和水平研磨2个步骤。有些电磁继电器的触点部分,由于生产工艺比较粗糙,表面存在毛刺。通过垂直研磨能够有效去除毛刺,使表面更加光滑,改善导通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研磨材料的用量要根据产品质量来确定,产品质量为2kg时,KC-1研磨材料用量为250g;产品质量为5kg时,研磨材料用量380g。完成垂直研磨后,技术人员检查触点外观,经检查确定表面光滑无问题后,再进行水平研磨。经过两次研磨处理后,要求触点表面要形成致密的微观尖峰,峰顶和峰谷的高度差控制在5~10μm之间。在触点获得理想工作面的情况下,其收缩电阻和表面膜电阻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进而使得触点电阻降低,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3.1.2 表面防护
研磨工序完毕后,还要进行表面冲洗,将触点表面残留的粉末、灰尘等清理干净,然后进入表面防护工序。选择理想的保护剂对提高触点表面保护效果有直接影响,试验表明银是一种导电性极好的理想材料。但是使用纯银材料制作触点,一方面是容易氧化、硫化,另一方面是耐磨损性差,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导电效果明显下降、接触电阻异常升高的问题。因此,通常选择在银触点表面镀金的方式,达到保护触点的效果。由于金的电阻率仅次于银和铜,加上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出现氧化、硫化问题,提高了触点表面防护效果,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为了验证保护效果,选择硫化氢溶液,使用毛刷蘸取后,分别涂刷到镀金保护层和未进行任何处理的触点上,静置6h后观察效果,发现未处理的触点有明显的硫化变色现象,而覆盖了保护层的触点没有任何变化。
■3.2 内部零件清洗技术
3.2.1 超声波清洗的优势
电磁继电器由于长时间出于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运行,容易受到油液、灰尘的污染,在表面形成粘性积垢,导致触点接触电阻增加。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内部零件的清洗,而常规清洗不仅难以将油泥、积垢彻底清除,而且残留的清洗剂还有可能引发二次腐蚀。超声波清洗是以高频超声波作为介质,对粘附在零件表面的污染物,进行分散、乳化、剥离,清洗效率更高,而且无副作用。另外,超声波还能够穿透零件,深入到内部,尤其是对于零件凹陷、拐角等隐蔽位置,也能够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目前,基于超声波原理的自动清洗设备已经广泛使用,为电磁继电器内部零件的除油、除垢提供了便利。
3.2.2 关键参数的优化
超声波清洗触点虽然优势显著,但是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还要特别关注一些重要参数。其一是超声波的频率,频率与超声空化效果直接相关,频率越高,强度越大,清洗效果越好。需要注意的是,低频超声波通常用于处理大颗粒污物,而对于微小的杂质则选择高频超声波处理。试验表明,污染程度类似的电磁继电器触点,在超声频率为40kHz时,清洗时间设定为8min,直径超过10μm的颗粒能够控制在20个以内;而频率达到80kHz时,颗粒数可以降低到10个以内。除此之外,超声波清洗时间也是影响污物去除效果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清洗时间越长,则污物去除越彻底,但是实际中还要考虑成本,清洗时间与清洗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超声波清洗时间对比试验结果
4 结语
电磁继电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触点部位因为受到污损等原因,容易出现电阻增加的情况,影响电磁继电器的正常使用。结合触点动作原理,可知影响其接触电阻的因素主要有触点本身的材质、接触面条件以及接触压力等。就接触面而言,通过表面处理和超声清洗,提供良好的接触面环境,是保证触点接触电阻稳定的一种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