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融媒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2-17李新

记者观察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主理思政院校

文 李新

从2013年到2020年,高校融媒体建设已经走过了7年。从以图文为主的两微一端新媒体阶段到视频内容异军突起的两微一抖融媒体阶段,可以说高校在新媒体大发展的背景下,始终与时代同行,高校学生作为高校融媒体建设的直接力量显现了年轻人在这个时代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融媒体建设方面,较之本科院校有着先天不足,在内容质量和影响力方面也有着较大差距。高职院校建设随着“双高建设”进入 2.0阶段,建设与之相匹配的融媒体已成为诸多院校的迫切需要。

高职院校融媒体建设的主要目标

致力于塑造高职院校新形象

改变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普遍偏见。充分展现高职院校在推动社会发展、履行社会职责、服务区域经济、保障高质量就业和开展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致力于引领社会发展新风尚

将工匠精神作为高职院校融媒体建设的核心内容源泉和精神烙印,让劳动光荣重新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普遍共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致力于增强师生凝聚力

将思政教育+融媒体变成思政教育的标准配置。融媒体的碎片化和沉浸性特质,使其成为当代思政教育的天然选择,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现实和网络的隔膜,在年轻人的话语体系内开展教育工作。

致力于凝聚师生员工新力量

将融媒体建设作为一个支点,翘起教师群体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撑起学生群体的自信心和自强力。改变部分教师群体“冷漠视之”和学生群体“自怨自艾”的不良心态,重塑师生群体挺直脊梁、昂首挺胸的精气神。

当前高职院校融媒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能部门力量不足

高职院校的融媒体建设多由宣传部门负责,高职院校宣传部长“入常”少之又少,宣传部门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非核心部门”,在推动全校性的工作方面常常会面临底气不足的窘境。

融媒体建设是一个跨部门、跨学院的建设过程,融媒体建设所统筹的资源往往分散在宣传部、学生处、团委、教务处、思政部和各二级学院,需要打破部门与部门、学院与学院之间的界限,需要统一的思想和强有力的整合能力。

作为建设职能部门的宣传部,特别是有些院校宣传和统战合署办公,近年来由于意识形态工作、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程度不断提升,而人员配置未发生根本变化,作为新增项目的融媒体建设往往陷入人员短缺、专业不足、过度依靠学生团队的困境。

专业建设支持不足

融媒体建设发展到现阶,已经成为一个庞杂的体系,所需专业技能从新闻写作到多媒体制作,从社群运营到品牌营销,从电子商务到电子竞技,从专业主持到网红主播,不一而足。而高职院校较之本科院校,专业涉及面相对较窄,可以利用的专业资源相对较弱,从而导致团队的专业性不足,早期发展尚可“用爱发电”,长期缺乏专业支撑难免后继乏力。

从业队伍能力不足

指导教师队伍能力不足。融媒体建设除专业技能外,还需要较强的组织能力,以及对行业的深度浸入、年轻的审美和强健的身体,而符合这些条件的多数人往往已经投身到自媒体创业的大潮中。

学生团队续航能力不足。高职院校融媒体建设的模式,在当下依然是指导教师+学生团队为主,而学生团队在校时间太短的顽症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不改变学生团队作为主要工作力量的前提下,学生团队培养投入大、成熟期短、传承断代的无限死循环极大地禁锢了高职院校融媒体的建设水平。

自我认知不足

高职院校融媒体建设的目标,是致力于塑造高职院校新形象、致力于引领社会发展新风尚、致力于打造思政教育新平台、致力于凝聚师生员工新力量,但对于不少高职院校来说,融媒体平台的作用,“看见工作”比较重要,排行榜比较重要。这种错误的认知往往导致新闻稿件的粗暴搬运,盲目追逐数据的强制阅读点赞分享,甚至刷数据等恶行,不但做坏了作为学校形象的融媒体平台的口碑,还在整个行业中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使得沉下心来做内容的团队不断被淘汰,优秀人才不断流失,更使参与其中的学生团队受到了错误的引导。

加快提升高职院校融媒体建设水平的基本路径

强化职能部门力量

强化领导力。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在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努力推动高职院校向本科院校看齐。

加强政策引导。将融媒体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和文明校园建设,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将有限资源有重点的予以倾斜。

加强人才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建议职能部门负责融媒体建设的指导教师从90后甚至95后开始培养,充分发挥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适配融媒体年轻化发展趋势。

强化融媒体团队专业化建设

表中基础专业内容,如果学校有开设的专业,可直接调配,如果学校没有相关专业,可从教师队伍或者外聘教师中寻找相关专业,开设相应选修课来补充。

优化课程体系,为融媒体建设持续发展可在现有学院基础上,建立虚拟“融媒体学院”,将校院两级融媒体建设团队纳入,其中各级融媒体团队指导教师为虚拟学院的兼职教师,融媒体学生团队为虚拟学院的兼职学生。按照实体学院形式设计课程体系,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按照实际情况,指导教师计算相应教学工作量,学生授予相应学分。

构建融媒体建设所需基础专业“武器库”

打通融媒体从业学生创新创业渠道。在融媒体建设过程中,抓住行业风口期,注重培养学生在新媒体自媒体方向创新创业的能力,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迅速提升相关能力,为有意在融媒体行业创新创业的学生创造机会。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中心从2017年在学生团队中孵化创业团队和个人,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创翼杯”创新创业大赛,屡有斩获。2020年,由团队三名2017级毕业生组建的城市品牌服务创业团队获得了日照市创业大赛三等奖,并成功申请到45万元创业贷款。

依托融媒体建设,强化网络思政育人能力

精准物色网络思政育人核心“主理人”:优质的思政教师,广受爱戴的师德标兵和辅导员,以及自带流量的学生KOL。

围绕核心“主理人”打造团队。围绕三种不同类型的“主理人”,量身定制工作室的团队成员,以达到更好的内容产出和传播效果。在思政课教师“主理人”团队组建上,充分发挥老师们表达能力强的特点,内容制作侧重于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短视频化和实时的时政评论,将思政课的教育内容在网络上延伸;在师德标兵和辅导员“主理人”团队组建上,突出老师们的亲和力、感染力形成的对学生的吸引力,强化老师与学生互动内容的体现;在学生KOL“主理人”团队组建上,强化年轻人的网络表达方式,寓教于趣,打造区域性“网红”。

形成品牌效应。根据不同“主理人”特征建立网络思政工作室,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些风格特色鲜明的工作室生产的网络思政内容,也具有了较强的辨识度;不同主理人的相对垂直专业领域聚集了同好者形成的“兴趣部落”进一步增强了受众的用户黏性,主理人的KOL属性得以增强,思政教育效果亦受到正面影响。建立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匹配的格局和视野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始终牢记融媒体建设的目标和责任。

猜你喜欢

主理思政院校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设春宴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