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与思考

2021-12-17施卫兵

记者观察 2021年26期
关键词:宣传报道领航江苏

文 施卫兵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层出不穷,对传统媒体党建宣传和报道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电视专栏的角度探讨了党建宣传报道的现状,并对如何创新党建报道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

党建宣传报道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对大众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生活都有着重大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党建工作政治性强、内容严肃,造成了党建宣传报道工作不易出彩的普遍印象。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日常接触新闻信息的方式和心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建宣传报道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全媒体背景下如何增强党建宣传报道吸引力,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政治舆论环境,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各家媒体都浓墨重彩地推出了各自的特色报道。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各主流媒体也统一推出挂标栏目“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将党建报道栏目化常态化。百花齐放之下,谁能脱颖而出?都说出新出彩,首要的,还是要看谁在报道创新上更加别出心裁。2020年6月28日,江苏省委组织部和江苏广电总台在江苏卫视联合制作推出了每周一档的党建节目《领航新时代》,节目定位为新锐融媒体党建专栏。在节目内容、表达语态、包装呈现、多渠道发布等诸多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本文拟结合《领航新时代》的一些典型案例,对如何加强改进党建宣传作进一步探讨。

党建宣传报道创新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党建报道在受众心目中相对严肃刻板,媒体推出此类报道,也往往缺乏创新的动力。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客观上讲,党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召开重要的党的会议,发布政策主张,对理论成果的解释和工作成果的总结以及先进典型的事迹介绍。这些内容具有鲜明主题,并且具有政治和政策导向的原则,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相距较远,贴近性不够。从主观上讲,许多媒体记者对党建工作本身缺乏足够的理解,在内容的把握方面缺乏准确性,导致了党建宣传报道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特别在信息网络时代的全媒体背景下,受众每天接触新闻信息的方式和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被动地接收信息。媒体党建宣传报道必须抓住融合发展的契机,运用创新的思想和手段,让报道更有贴近性、亲和力,让受众特别是年轻人愿意看喜欢看,才能更好地履行起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尤其要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新媒体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党建宣传,使新媒体成为党建宣传的桥头堡,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党建宣传报道创新须“三坚持”

坚持“上连天线下接地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学深吃透中央精神,才能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但同时,要想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我们的报道下接地气,不断提升报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领航新时代》在坚持鲜明政治导向的同时,主持人娓娓道来的讲述,画龙点睛的短评,一改人们对党建栏目相对严肃刻板的传统印象,成为党建节目新标杆。栏目有“党建速览、时代先锋、一线写真、辉煌足迹、党课开讲”等子版块,每期根据主题内容选取两至三个版块播出。但无论是什么方向,一定注重报道的故事性、可看性。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题,报道方向上毫无疑问做到了上连天线,符合中央精神和工作重点。其中一篇,我们选取的典型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任江苏常熟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首先从当时已是75岁高龄的他,到邻村学习手机直播带货,推销地产优质生态稻米切入。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事物,这样一位有着众多荣誉、辉煌成就的典型,不畏难不退缩,相反显得很兴奋,把手机当作新农具,直播当作新农活,认真主动去学习。农村的老人,很多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不要说直播带货了。这样的报道,就特别接地气,故事性现场感都非常强,也生动展示了共产党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自觉担当。宣传报道的目的自然而然就达到了。

坚持“个性化”表达

党建宣传报道应始终坚持正面为主,报道对象都是各行各业先进典型,最终都要表现党组织坚强堡垒、党员先锋模范的主题。但在报道中,却要杜绝千人一面,切忌程式化,要以个性化表达,讲好“这一个”的故事,做到见人见事见精神。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汹涌来袭。在抗击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党员慷慨以赴,冲锋在前。“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所有共产党员的自觉行动。对此,《领航新时代》先后作了持续几个月的典型报道。在具体报道中,我们力求挖掘每位报道对象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故事,让报道丰满,人物立体。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说,“重症病人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同为重症医学专家,江苏援黄石医疗队队长黄英姿,我们突出的是,工作既雷厉风行,又一丝不苟,在救治上实现了多个第一;来自扬州的普通护师李娟娟,我们通过她和病人的温柔对话和贴心护理,让人们感受到了暖心“小可爱”形象。每个典型从各自不同的切入点展开,让同是优秀共产党员、抗疫先进个人的形象丰富生动,各具特色,也更加深入人心。

坚持“精品化”呈现

深刻的主题、过硬的典型、感人的故事,这些是高品质党建报道的内核,相当于硬菜的高档食材,但要真正成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还需要一流的烹饪技艺。

2020年8月16日的《领航新时代》,一线写真播出的是“第一书记种瓜记”。报道聚焦江苏灌云县张兴村第一书记丁先锋,通过讲述他和老党员共同带领村民种西瓜增加村集体收入,并用卖瓜收入改善低收入户生活的故事,反映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基层党员干部的奋斗故事。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摄制组采用纪实手法,跟拍种瓜、卖瓜全过程,记录下丁先锋遇见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经过,通过真实细节让故事更为生动鲜活。如记者采访了5位村民,他们用最质朴的语言说出对丁先锋从质疑到认可的态度转变,从“讲话能行,干活能行吗”到“跟着丁书记奔向小康没问题”,尤其一位村民信心满满地说:“丁书记在村上三五年,肯定就好了”,记者插嘴“他只在这里待两年”,村民听到后“晴天霹雳”般睁大眼睛,表情愕然又转向惋惜和不舍……种种细节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留下更多思考,也就此突出了主题。本片采用了短视频形式,全现场无配音,加上各种音效、字幕及其他包装特技,制作方式和叙事方式极具网感,节奏明快、讲述生动、引人入胜。节目从拍摄到后期剪辑包装,都体现了编辑记者的追求精品、做到极致的匠心精神敬业作风,也才有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传播效果。

打造立体化“新媒体+党建”融合传播平台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党建报道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基于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传播渠道,更多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形式,提升报道的到达率。《领航新时代》不仅在江苏卫视、江苏公共新闻频道等电视端播出,还在学习强国江苏频道、荔枝网、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先锋”微信公众号、江苏新闻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甚至,微信朋友圈的转发,都大大拓展了节目的传播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传播效果。今后,还要在加强节目互动上,做出更多的尝试与探索。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接收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也给党建宣传和报道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党建宣传工作,做到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党的建设宣传和报道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促进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宣传报道领航江苏
江苏:让非遗在生活中绽放光彩
领航
红色领航
水韵江苏
梦想领航
图说江苏制造
新闻与历史的互动
浅析如何提高企业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再接再厉给力老区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