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让初中作文课堂更精彩
2021-12-16杭冬仙
杭冬仙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学校与教师的重视。作文不仅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而且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教师注重学生的作文分数,而不重视学生作文的内涵。而学生也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中逐渐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导致整体写作能力停滞不前。为了切实解决问题,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逐渐体验写作的乐趣,从而促使他们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体系不科学
在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着重讲解写作技巧,而没有系统地解释作文在不同体系下的区别。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也掌握了“总—分—总”等作文结构,但让他们谈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他们却不能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教师作文教学体系不科学导致的。错误的教学重点,导致学生更注重文章语言是否华丽,而没有考虑内容上的整体表达。除此之外,在作文教学体系中,教师还过于重视写作过程和指导过程,忽视修改过程和评价过程。但要想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必须重视每个环节,尤其是作文评改环节,要加强师生互动,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使其在不断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2.作文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学生的写作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然后才逐渐形成写作个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能从更多途径积累写作素材。比如从书籍、互联网等,可以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丰富自身的积累。这个过程是很好的,但学生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过分重视模仿优秀片段,而使文章内容缺少自己的主见。这导致学生的文章像拼凑的,没有独立思考和构思的过程。其实,这是因为学生所摘抄的好词佳句是作者对当前情景或真实生活的感触,并不具有普适性,不能随便应用于任意一篇作文中。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实际生活,保证作文内容不脱离生活实际,使作文更加真实生动,有血有肉。
3.作文内容缺少创意
教师还应发现当前学生的作文内容缺少创意。作文是情感和想象力碰撞的结合体,可以说想象力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但学生在写作时往往缺少创意,也缺少真情实感。这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有很大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作文分数,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和模板写作,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而是选择用更加稳妥、中规中矩的方式。显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如以“父母的爱”为主题写作,很多学生会选择写自己生病,父母背着自己去医院的故事。這样的文章司空见惯,毫无新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多观察生活,多感悟,从新颖的角度切入,使作文具有自己的个性与风格。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学生的作文缺少真情实感,就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不能描绘生活细节。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自身开始观察,观察自己平日里遇到的人和事以及所见之景,然后观察感兴趣的事物的细节,比如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事物的颜色、形状、状态等。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包括观看新闻联播,浏览新闻动态,观察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小情等,并剖析事件背后所蕴含的道理,探究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人文景观,感受自然的大气磅礴之美,也从人文景观中体会人类历史的沉淀。观察得多了,学生的思考就会更深刻,感悟也会更多,在写作时就不会在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
2.培养学生记录生活的意识
当然,只观察生活是不够的,要想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丰满,教师应引导他们在观察的同时记录观察内容的细节。生活充满细节,要想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动,就应从生活中的细节出发,用细节打动读者。记录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学生平时在阅读范文时已经养成了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同样的道理,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平时观察生活时记录每个人的神态和动作,或者记录事物的变化与发展,并写下感悟。比如,播放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是教师去学校途中看到的一起“堵车”争吵事件。教师先播放一遍这个视频,然后让学生概括视频内容,包括为什么争吵,争吵的主体是谁等。然后再播放一遍视频,让学生记录主要人物的动作及神态,并推测他们的心理。然后第三遍播放视频,让学生推测接下来事情的发展。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的观察意识能得到提高,记录意识也能培养起来,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表达生活的欲望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在写作训练中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或者学生熟悉的内容,设置写作任务,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学生的作文内容缺少灵魂,就是因为他们只会盲目叙述,不会总结和表达感悟。因此,教师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表达,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激活生活体验,汲取他人的经验,取长补短,丰富自身的写作内容。
4.运用生活化元素改变教学方式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生活化作文教学方式日趋成熟,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生活化元素,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运用更加符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是说,教师应在教学伊始,就以生活化例子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元素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有趣,更贴合学生的学情。具体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作文主题而变。例如,以“给未来的自己”为题作文,教师公布题目后,学生很快发现写此题需要发挥想象力。接着,教师以自己的实例为引子,讲述年轻时对未来的憧憬。这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都兴致勃勃。接下来,教师播放一个电影片段,让学生欣赏电影中人物对未来的憧憬。然后,教师可以借助诗歌朗读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未来的情境。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想象中的未来,并将其一条一条地罗列出来。至此,学生已经列出了作文大纲,接下来只需要填充血肉,完成写作即可。
可见,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非常必要。教师应看到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认识到学生作文没有灵气是因为缺少生活体验,没有将实际生活引入到作文中。为了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在教学时应运用生活实例引入主题,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和意识。此外,教师还要用生活化元素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使写作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