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费孝通《乡土中国》到百名师生的《村落中国》

2021-12-16刘伟

博览群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乡贤村落

刘伟

2021年8月,在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之际,该社官方平台的“荐书”栏目,隆重推荐了《村落中国——中国大学生田野考察札记》一书。

这套书分上、中、下三册,全书图文并茂,计有89.5万字。

恕我孤陋寡闻,这可能是中国大学生第一本大规模田野考察的成果辑录。此时出版,对我国古城古镇古村落立法保护而言,不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乡村振兴,亦有实实在在的助力作用。

2012年,国家组织有关部委就我国第一次传统村落现状开展摸底调查:这标志着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正式纳入国家文化保护战略。9年来,国家已分五批将6799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云、贵、川、赣、湘、鄂、豫、鲁等广袤的农村,许许多多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其中以安徽的“微文化”地区、青藏高原的“藏文化”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传统村落群,保护和利用尤为突出。

每个人心中都有抹不去的“乡愁”。记得2014年7月,光明日报浙江记者站叶辉站长找我,介绍说浙江省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一些案例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当月,在光明日报主要领导的支持下,我牵头组织了“新乡贤新乡村”系列报道,次年又跟进组织了“地名文化”系列报道。我在“新乡贤新乡村”开栏编者按中写道:

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外出务工潮波澜壮阔,许多乡村精英流失,人去地荒,中国农村正呈现空壳化。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城市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农村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如何发展?如何治理?千余年的文脉如何接续?传统乡村文化如何重构?

…… ……

重构传统乡村文化,需要一批有奉献精神的乡贤。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有“村长教授”之称的湖南学者胡彬彬,可谓一大乡贤。常年在传统村落做田野调查,足迹由东北到西北,由江南到西藏,仅湖南3300多个村落,他就走了2700多个。早在十年前,光明日报记者龙军就先后以“古村落研究的拓荒者”“小村落大文化”为题,采访报道过胡彬彬。可以说,胡彬彬为研究和保护传统村落奔走呼吁,在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不遗余力,其功莫大焉。

近几年来,由中南大学传统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教授领衔,率领该中心诸多师生,多批次对我国传统村落分布相对集中的“(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南地区的22个省(自治区)207个县,以及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1569个传统村落,进行跟踪式的大规模田野考察。并以“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立法”“中国传统村落遗存与保护现状”进行专题调查。他们发现传统村落的消亡速度由2010年前的每年递减7.3%,下降到了2017年的1.4%。已经列入国家保护的“中国传统村落”中,约有37%的传统村落,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质,成为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热点。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20世纪40年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深入江苏的江村和云南的瑶山考察,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聚村而居,终老是乡,差序格局和礼俗社会之根源,文化之根脉,都在其“乡土性”。费先生的考察成果结集为《乡土中国》,该书成为中国社会学的经典著作,是了解上世纪中国基层社会的一本好书。

如今,中國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方面已取得巨大的成就,今日之乡村较之昔日之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现代化程度已有明显的提高。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仍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社会的特征,主要还是表现在乡村,中国社会矛盾,主要还体现在乡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繁重的任务还是在乡村。

家国情怀,代不乏人。《村落中国——中国大学生田野考察札记》,就是中南大学传统村落研究中心组织师生在2017年7月间对传统村落考察成果的结集。参与考察的13个调研组、100多名师生现场发回各类田野考察札记200余篇,数据6万余条,照片6万余张,影像资料总量达到5000多G。考察内容涉及历史建筑、生态环境、旅游开发、历史变迁、地域风格、生产生活、精神信仰、风俗习惯、非遗保护等诸多方面。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颁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虑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也着重指出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村落中国——中国大学生田野考察札记》在这方面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是一本助力“乡村振兴”的好书。

(作者系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乡贤村落
新乡贤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油画《村落》
靠大多数,还是靠“乡贤”
引发海啸(下)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别让“乡贤”成“乡党”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