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育走向完整的真实世界

2021-12-16马骏

中国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真实世界育人体系

马骏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正高级教师,北京市首批特级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实践导师。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劳模、首都劳动奖章、全国“十佳”小学校长、教育部“全国优秀小学校长”、北京市杰出校长等荣誉称号。发表个人专著《让教育因创造而美丽》《让教育走上完整的真实世界》《和孩子一起走向未来》。

“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基础教育从未像现在这样,承载着如此多的期待。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质量教育的要求,伴随而来的是我们办学者对学校价值的全新反思与重新定位。我一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校长,我们要与时代相融,要做一个先知先觉的改革者,努力去探索、去变革、去引领。

正因如此,我带领团队发挥立足教育一线、贴近实际的优势,直面教改中的痛难点问题,从学生生命成长出发,针对当下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不强、实践与创新能力不够、所学知识与生活脱节等问题,历经14年的研究,建构一套集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于一体的项目群育人体系,尝试解答“钱学森之问”,为未来人才的发展夯实基础。

一、坚守初心:把学生培养成完整而真实的人

责任与使命是鞭策我前行的动力。我在呼家楼中心小学工作35年,做校长20年。做校长初期,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把学校办好,如何把学校的学生培养好。然而,新技术时代的到来,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革,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培养,对科技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让我真正意识到:作为一名办学者,我的使命不应该只局限于办好自己的学校,而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从为国家办学、为社会办学的高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者必须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我认为,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辅相成的过程,育人是根本,我们培养人一定不能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要使其成为完整而真实的人。何为完整而真实的人?在我们看来,就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人,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真实相融的人,是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综合素养的人。

基于此,我们以陶行知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教育本质,遵循时代发展要求,从学生生命成长出发,提出“让教育走向完整而真实的世界”的核心理念,明确“培养完整和真实的人”的育人目标。这一理念和目标强调要基于学生立场,将学生的眼光引向真实生活,让知识走向生活与社会,让教育对接完整的世界,把学生培养成完整而真实的人。

在呼家楼小学,我们坚持学校教育要面对每个真实存在的生命,遵循每一个生命发展的规律和成长的轨迹,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生存状态,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他们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和兴趣,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从课堂走向生活,生成实践、创新等核心能力,达到知行并举;从学校走近社会,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让教育走向完整的真实世界。

这样的教育思想贯穿我校整个改革进程的始终,深入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犹如指引方向的明灯,让我们迈着坚定亦沉稳的步伐,上下求索。

二、改革源起:直面问题求解“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振聋发聩,成为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的难题。这也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自我追问:学校的教育应该如何改革?带着问题,通过总结国内外考察交流的经验以及身居教育一线的情况研究,我发现: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知识本位、课程结构单一、内容与生活脱节、实施囿于课堂等造成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参与体验不足、实践创新能力不够、所学知识与生活脱节、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与当前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任务也是相悖的。

那么,从儿童视角出发,如何通过教与学方式的变化,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让學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学习?如何通过知识跨界融合及学科统整,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如何学以致用,让学生连接真实世界,在真实的情境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这些成为我们重点研究和改革的方向。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通过14年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群育人体系的建构”正是我们针对上述问题,围绕“钱学森之问”交出的一份全新的答卷。我们发挥我国教育“双基”扎实的优势,同时引进西方项目育人思维,有效利用10%的学科实践活动契机与时间,将学校、家庭、社会融为一体,构建了项目群育人体系。它旨在打通学科边界和家校社联系,以项目群为载体,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和社会,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中,培养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建构起对世界的完整认知。

三、实践探索: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项目群育人体系

我们以系统思维,着眼于顶层设计和整体建设,以理念为指引,以目标为追求,构建一套完整的项目群育人体系,完成了从单一实践研究到整个系统建构的过程,做到了整体化育人和系统化育人,为更多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可应用的、规范化的、具有意义的样本范式。

1. 项目群育人体系的内容:“六类六级”项目群

我们不是单一的、碎片化地做项目,而是有机地、模块式地将项目进行结构化,形成项目群。我们从真实世界出发,围绕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种关系属性,重点聚焦“发现自我”“回归生活”“了解自然”“探秘科学”“解读人文”“体验社会”六大类别。并从六大类别和六大年段出发,建立年段分目标,依据分目标,形成“六类六级”项目群。

六大类别环环相扣,六大年级项目彼此相连,共同构筑每一名学生的生命成长圈,重点凸显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生命个体的生存与生活体验,以及社会理解的培养与唤醒。

2. 项目群育人体系的实施:“项目—驱动—生成”实施模型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我们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化“坐而论道”为“真实实践”,建立“项目—驱动—生成”实施模型。

这一模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导向,以项目群中的项目研究为内容,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解决真实问题而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记录、真实体验,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分析,最终自主形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3. 项目群育人体系的评价:“全域·全员·全程”评价机制

评价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进行项目群育人体系的评价建设时,我们解决了传统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形式单一等问题,建立“全域·全程·全员”评价体系。

“全域”是从评价对象来说,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全域式互评的评价生态;“全程”是从评价内容和方式上来说,实施一以贯之的全程评价,采用课堂观察、基于量规的评价、档案袋评价、汇报展示等多元评价方式;“全员”是从评价主体来说,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区的全员参与进行评价。

同時,我们建立科学的评价组织机构及机制。成立项目群育人体系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学校育人体系进行管理、评价及改善。从整体发挥评价的真正价值,实现以评促学的效能。

四、共享发展:用行动打造学习和共享联盟

项目群育人体系在校内全面实施以来,不仅使学校办学的社会认可度、家长满意度大幅提升,更让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得以形成,教师的育人观念和专业发展得到提升。我个人也在不断成长,出版《让教育走上完整的真实世界》(中英版)、《与孩子一起走向未来》等理论专著,组织撰写项目群实践育人系统的框架体系、使用指南、实践案例及讲义等30余册。

教育需要担当,也需要自信。为了让项目群育人体系发挥更大的价值,辐射带动更多学校的发展,实现共享发展,展现教育自信。我们用行动打造学习和共享联盟。建立首个跨校式学习中心,成立联盟校,实现从区域(朝阳区)不同类型联盟校—北京不同城区联盟校—全国不同地域联盟校—国际联盟校的辐射推广。成果辐射全国25个省市近千所学校。在国际联盟校推广,涵盖芬兰、加拿大等四大洲10个国家,讲述了中国教育故事,彰显了中国教育自信。

我坚信,当一群对教育有着共同愿景的人汇聚在一起,做着自己喜欢且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这种汇聚就会形成一种力量,推动改革朝着我们理想的方向发展。从儿童出发,为孩子办教育;从使命出发,为国家办教育,我会始终不忘初心,以使命担当谱写有价值的教育人生。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真实世界育人体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真实世界中联用丙戊酸盐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的真实世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联合用药药理作用特征的回顾分析
真实世界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联合用药特征分析
真实世界的寓言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