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与学习型政党建设

2021-12-16何虎生

人民论坛 2021年34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何虎生

【关键词】集体学习 学习型政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一项特色学习制度,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和完善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在领航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实践中回应了时代要求、增强了执政本领,为全党全国加强学习提供了示范,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意义。

新变化:学习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多样有新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制度基础,在实践中着力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树立了新的示范、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一,新时代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在形式上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创新发展。从传统的“讲—学”模式到新型的“自学+讨论”,从专家学者的知识教学到主管部门的工作汇报,从课堂内容的讲解到实地现场的参观,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到专题影片的观看……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体现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灵活创新,真实有效地提升了中央政治局成员的学习效能,展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实践智慧。

其二,新时代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不同学习形式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来进行选择的。对于“十四五”规划这类有着一定延展性的大政方针主题,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要采取“自学+讨论”的模式,以便政治局成员充分结合自己分管的领域,在探讨中学习领会相关的知识和精神。对于传承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这类具有史实依托的红色主题,采取“参观+讨论”的模式,从珍贵史料中感受先烈遗风、从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养分。而对于“融媒体”这类新鲜事物,则主要采用实地参观的方式,获得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此外,涉及学术前沿的集体学习一般采用传统的“讲—学”模式。这样一来,既保证了系统性的专业知识讲解,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育的風范。

其三,即使是传统的“讲—学”形式,新时代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也注重讲出新意、有所收获。在确定主题后,主管部门一般会挑选两个授课专家小组分别备课。除个别较为特殊的课题以外,通常会给予专家组三个月的备课时间,以此来保证讲解的质量和创新性。在专家完成备课后,会由承办部委、中央办公厅和中央政策研究室组织试讲,确定最终的主讲人选,并结合授课情况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建议修改讲授内容。在细致周密的组织安排下,最终才能形成一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集体学习课程。

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通常安排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时间大约在120分钟左右,包括90分钟的授课和30分钟的自由讨论,最后由习近平总书记作总结发言。许多主讲专家回忆,在讲课时气氛可能略显严肃,但在讨论环节就活跃起来了。中央政治局成员往往结合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提出疑问,授课专家则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给予解答。有时候中央政治局成员的讨论过于热烈,常常会出现“拖堂”的现象。授课结束之后,也有不少同志私下请专家学者答疑解惑、讨论问题。

针对不同学习内容采取的多样化学习形式是新时代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重大创新,能够有效提高中央政治局成员的学习效果,防止集体学习停留在“开开讲座走过场”的层面。从新时代中央政治局历次集体学习的观感上看,参与成员得以学习知识、展开讨论、交换看法,在交流中碰撞治国理政的思想火花,收获更具开放创新的执政本领。

新特点:以实践为导向拓展深度与广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学习进步也没有止境。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发展问题、发展形势和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开展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实践中强化问题意识、优化学习主题,形成了一系列新特点。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现实导向愈发凸显。马克思曾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关注实际问题、注重解决问题,是新时代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突出特点。以防治环境污染为例,2021年4月,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围绕“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的讲话中强调:“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这次学习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的特点。此外,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还涉及了保护知识产权、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完善社会保障、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等,均有着强烈的现实问题导向,关注具体突出的社会发展问题。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涵盖范围不断扩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因此,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始,到关注经济、政治、法治、科技等重大领域,再到了解区块链、融媒体、知识产权等微观问题,新时代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不断扩大学习领域,深化学习效果。2020年9月,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专门安排了一次主题为“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的集体学习。全体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的讲解下认真学习了考古学的有关知识。这些多元开放的学习主题不仅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根本地位,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执政党对各领域发展的系统规划。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特定探讨更加频繁。一是围绕尖端科技的学习明显增多。从2017年的“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到2018年的“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到2019年的“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再到2020年的“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等。这些集体学习涵盖了最前沿、最有发展潜力的尖端科技,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科技发展的持续关注。二是对于军事、国防问题更加关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目前已经举行五次关于军事国防的集体学习,超过了此前历届的学习次数,带来了更广泛、更全面的集体讨论和更细致、更深入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军事政策等具体问题的落实解决。

新时代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和内容的新特点、新变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品格。同时,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实践为导向拓展深度与广度,有利于带动全党向社会学习、向时代学习,全面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水平。

重要意义: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创新发展、应对复杂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形成,在实践中回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中央政治局开展集体学习,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学习传统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从学习借鉴俄国革命经验,到学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到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在学习中总结经验、在学习中指导现实、在学习中开创未来。同时,中国共产党还高度重视针对高级干部的学习教育。毛泽东曾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更是把加强高级干部的理论学习作为重点来抓,亲自担任由高级干部组成的高级学习组组长,引导他们学习理论、研究党史。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共产党对高层领导干部的学习有了更为紧迫的现实需求。由此,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这一全新的高层干部学习形式应运而生。

中央政治局开展集体学习,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复杂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本领恐慌”问题。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如果不能及时掌握新的时代发展动态、学习新的治国理政本领,中国共产党就难以在时代潮流中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因此,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就必须从持续有效的学习中获得启迪、增强本领,不断提高党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围绕治国理政的各项重要命题展开,使得党的高级干部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收获最新的科学知识成果,并自觉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看待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证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央政治局开展集体学习,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面对新时代复杂的执政环境和新形势、新任务,党需要在学习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其一,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包含广泛,有利于学习成员获取知识、提升本领,在学习中增强更加科学的执政本领;其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格局设计宏大,有利于學习成员培养高瞻远瞩的认识和统筹全局的智慧,在学习中增强更加全面的执政本领;其三,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范围涵盖中外,有利于学习成员深入了解国内外发展大势和国际竞争局势,在学习中增强更加开放的执政本领;其四,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核导向创新,有利于学习成员在学习中增强更加创新的执政本领。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高级干部的学习教育,在实践探索中开创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重要启示:在学习行动上树立榜样、在学习内容和形式上塑造范式、在学习方向和方法上作出指导

集体学习是党内学习的重要形式,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到地方党委中心组学习,再到“三会一课”学习,由上至下贯穿了全党的组织生活。新时代中央政治局在集体学习中增强了问题意识、扩展了主题内容、创新了学习形式,围绕时代要求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提供了示范参照,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中央政治局开展集体学习,在学习行动上树立了榜样,营造出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领航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国内外都在看我们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工作会以什么来开局,我们就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来开好局、起好步。”这句话将学习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开局工作,传递出从最高层做起加强全党学习的强烈信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集体瞻仰红色旧址、带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每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这就以榜样的力量感召和引领全党同志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一次又一次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标靶,从未间断,从未终止,为全党全国在学习行动上树立榜样、作出表率,有利于以中央带动地方、以党内带动党外,掀起一股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浪潮,促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中央政治局开展集体学习,在学习内容和形式上塑造了范式,推动学术与治理的良性互动,引导党员干部从学术研究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知识和智慧。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在内容上涵盖了历史与现实、科技与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形式上通常会邀请某个领域的专家前来讲授。政治局成员作为党内高层干部,能够向各领域的专业人才虚心求教,不仅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育的良好氛围,还能够在研讨的过程中将学者的学理研究与党中央的执政经验结合起来,推动党内党外“知行结合”,从而促进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学术研究的具体化、实际化。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示范下,各级地方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可以结合本地区、本领域的实际问题向专家讨教,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学术与治理的良性互动,不断促进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理性化,最终实现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民主化。

中央政治局开展集体学习,在学习方向和方法上作出了指導,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增强问题意识、坚持正确方向、凝聚思想共识。其一,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要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坚持学以致用。在新时代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无论经济、政治、生态等事关全局的宏观主题,还是量子科技、融媒体、区块链等立足微观的主题,归根结底都是从现实问题出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其二,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和解决问题。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其三,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思想共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全体政治局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个就重大现实问题学习知识、凝聚共识的平台。中央政治局开展集体学习,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加强沟通、统一看法树立了典型,有利于增强全党全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在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在创新学习形式的过程中呈现出问题意识更强、涵盖范围更广、特定探讨更多的新特点,不仅在学习行动上树立起榜样,而且在学习内容和形式上塑造了范式、在学习方向和方法上作出指导,有利于系统性加强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与时俱进、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注: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科研研究基金项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项项目——伟大建党精神研究”(项目编号:21XNQZ39)阶段成果、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支持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⑤《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民日报》,2021年5月2日。

责编/李丹妮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静安区人大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