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源于微课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高效介入
2021-12-16杨万明
杨万明
【摘 要】微课介入小学语文学习中作用巨大:看似“地位低下”,但意义非凡;微课“课微不小”——看似短暂微小,但效果巨大;微课“步微不慢”——看似步子微小,但学生理解不慢。教师应在学习、制作、反思中提高;在说课、上课和评课中提高,在总结、交流、分享中提高。对此,本文提出,在课前微课制作中做到:鲜明、聚焦、紧凑;在课中微课讨论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后微课拓展中做到:反思、探究、延伸。
【关键词】微课;调查;分析;反思;建议
微课以“短暂、情趣、形象、高效、立体”等特点,赢得了相当一部分师生的认可与喜爱。的确,微课“位微不卑”——看似“地位低下”,但意义非凡;微课“课微不小”——看似短暂微小,但效果巨大;微课“步微不慢”——看似步子微小,但学生理解不慢。小学语文学习中,微课更是发挥了“效微不薄”的作用——有助于深度阅读、个性理解、作文写作、素养提升。
为了有效验证高质量的微课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并提炼出适合我校实践的典型经验,为微课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一线基本数据和依据,我们制定了调查问卷,从兴趣提升、文本理解、阅读帮助、写作能力、学习效率、聚焦注意、应用环节、学习效果等多方面进行了翔实、周全、细致的调查,并和实施微课以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一些令人欣喜的地方和让人惋惜的遗憾,但这些都为微课的深入挺进奠定了基础。
一、调查结果
数据表明,关于对使用微课进行语文学习感兴趣的调查发现,非常感兴趣的与感兴趣的分别从20.0%上升到36.9,从27.5%上升到35.6%,两者合计为72.5%,体现了大部分同学对通过微课进行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这种良好的氛围会使他们的成绩有很大提高。一般的从33.8%降到25.0%,不感兴趣的从18.8%降到2.5%,两者结合起来,共降低了25.1%,反映出这部分同学因微课对学习语文有了新的认知——从一般、不感兴趣上升到感兴趣或一般,这种变化让人欣慰,从而说明运用微课学习语文,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写作方面,30.0%的学生认为微课对提升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33.1%的认为帮助较大,把这两项合计,占63.1%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微课对提升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26.9%的学生认为一般,有帮助,但效果不明显,10.0%的学生觉得没有帮助。显而易见,微课所设计的图片或课件画面清晰,有视觉美感,再配上幽默风趣的对话,都会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力与写作欲望。
数据表明,认为微课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的和较大帮助的分别从21.9%上升到36.3%,从20.0%上升到32.5%,两者合计占68.8%,这就体现了微课以它本身的使用方便,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语言丰富等一系列的优质特性吸引了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频繁运用,既解决了问题又节省了时间,效率自然会提高。一般的略有下降,从33.1%降到28.1%,沒有帮助的从25.0%降到3.1%,大幅下降了26.9%,这个巨大的变化说明了大多学生从认识上有了根本的转变,了解并学着运用微课,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数据表明,觉得课程时间段,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是微课最吸引人的地方从42.5%降至38.8%,有明显的下降,认为课程围绕某个知识点、有针对性这一点是最吸引的,从32.5%一举上升到51.3%。涨幅比较大,这就反映出一半以上的同学喜欢这一点,能将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短时间内解决掉,甚至事半功倍。认为视频形式可以反复观看不受限制的和其他方面最有吸引力的有下降趋势,从49.4%到41.9%,从19.4%到15.6%。课堂小结从34.4%上升到43.8%的,涨幅明显,说明最后的总结归纳也很重要,新课导入从21.3%涨到30.6%,涨幅虽小,但不可忽视。
关于最喜欢哪种形式的微课的调查中,动画形式略有下降:从48.8%到47.5%,但仍居首位,仍是同学们最喜爱、最追捧的,略逊于动画形式的是视频讲解与PPT演示,从39.4%、33.8%上升到46.9%、46.3%,清晰流畅的画面,抑扬顿挫的讲解,精准细微的演示,都是同学们所喜欢的。
关于微课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的调查中,觉得利用微课进行学习效果非常好的,从26.3%上涨到38.8%,这部分学生会学习,会巧妙地将微课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学习成绩提升得快。觉得学习效果较好的,从35.0%上升到37.5%,说明这部分学生也很会学习,只是效果比前者略有逊色。而认为学习效果一般般的,由30.6%降到21.3%,反映出这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总体分析
(一)在学习、制作、反思中提高
尽管从萌芽到大面积推广已经很多年,但对于我校而言,微课仍然是个新事物,因而高效运用微课前的学习、内化、制作和反思不可或缺。我们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了有关微课的专著、论文和文献,对其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观点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内化和剥离。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做几节不同课型的微课。一方面我们紧扣“微”字,做到结构紧凑、重点突出、问题聚焦;另一方面我们将具体语境中的识字方法、阅读方法、作文方法等糅合在一起,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真正达到助力教学的目的。就写作方法微课而言,主要介绍了小学作文连词成句、集句成段,组段成篇的具体方法。这一切,有助于微课的高效介入和成功运用,何乐为不为呢?
(二)在说课、上课和评课中提高
为了制作一个合适的微视频,我们总是虚心请教学校里有经验的教师,他们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与大家面对面坐下来商谈细节,构筑整体框架。同时,我们多次观看网上的相关视频,尽可能提炼其中的核心观点,把其中的“精彩”内化为我们自己的素养、知识和理论储备,为上好微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学好课标、用好教材、选好教法,导好学法方面下了大功夫,特别注重微课在课堂中的介入时机和路径。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主动邀请学校其他教师进入我们的课堂听课,就微课制作、课件质量、课堂中师生当下的遭遇和价值等方方面面,进行全程记录、跟踪和评价,包括“资深主评和精简小结”,力争让上课、听评课和说课形成一个立体化的互动协调研究系统,切实达到“一人开课,群体得益”的效果。
(三)在总结、交流、分享中提高
利用教育教学的空隙,我们对各类研究资料,包括微课课件、微视频、学习资料、培训资料、调查问卷、调研情况等,进行了整理、归纳、分析和总结。在分析中,我们渐渐发现:可以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进行展示,也可以就某一知识点进行系列讲解,这样制作的微课可以直接被其他教师进行学习,对某一知识点有困惑的学生也可以学习。我们就微课的特点和类型,如何录制微课,怎样使微课比较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发言。毫无疑问,我们的总结是重原生态的课堂实际的,是重学生真实实情的,是对细节的考量、甄别和顿悟,是真实而有刻骨铭心的,在这样的总结、交流、分享中,大家都有一个螺旋式的提高。
三、建议设想
(一)课前制作:鲜明、聚焦、紧凑
如何选择最典型、最合适、最有味道、最有意义的主题、如何凸显视角和整体效果、如何选择最为妥帖的资源、如何化平庸为神奇、如何加入魔法般的艺术效果,都是“巨大”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进行分工协作,比如A负责选题设计(包括情境设置),B负责课例拍摄(包括录屏软件提纯),C负责后期加工。赛课之后,还有专门人员负责在线发布、浓缩为微视频。)实践证明,鲜明、聚焦、紧凑的微视频,情理交融、意境和谐、情感俱进的情境微课,更有针对性,更有亲和力,更具形象性,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中讨论:自主、合作、探究
高质量的微课成型之后,并非仅仅是展示,并非仅仅是汇报,而应该引领孩子们进行充分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如果微课介入到课堂中,学生兴趣更大了、思维更开阔了、争论更激烈了、探究更深入了,这就是微课之幸、学生之幸和课堂之幸了。我们的做法是少一些重复汇报,多一些创新交流;少一些跟风复制,多一些“不同政见”;少一些整齐划一,多一些个性解读;少一些亦步亦趋,多一些多元观点。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高效的“裁剪师”,适当地裁剪学生的汇报观点,择其精华触发一波又一波的对话、碰撞、争论和融合。
(三)课后拓展:反思、探究、延伸
“天地大课堂”。微课虽“小”,但应该演绎一个“大世界”。这意味着微课结束以后,进一步的反思、探究、延伸不能停止。比如相关微视频传送到微信或钉钉群中,收获了多少有意义的“点赞、评论和转发”?能否就微课中的某个小“瑕疵”进行有意义的修改、完善和创新?能否再次调出微视频,引发学生以及家长的重温、收获和成长?这一切有赖于教师的不断努力。对于沉浸在微课场域中的師生而言,在“反思、探究、延伸”上走得越远,越会有所收获、滋养和成长,而这正是微课背景下语文学习中最为灿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2]芮玉利.组织微信实时评课 提升课堂研讨效率[J].教学月刊,2017(09):7.
[3]陈俊一.窦桂梅:站在课堂上的校长[J].教师月刊,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