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数与计算教学活动的效果
2021-12-16刘琼英
刘琼英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师以更加突破性、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让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教学活动的设计紧紧围绕着学生,从而促进教与学效果的提升。下面就以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探究并总结教师如何以更新的教学模式增强数与计算教学活动效果。
数与计算部分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数学意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知识。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虽然已经多次使用过数,也进行了简单的计算,但是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知识储备是碎片化的,是缺乏系统性的。数与计算这部分知识在学生后期解决数学问题时,是基础,更是重点。目前,始终有不少学生对数的感性和理性缺乏认识、计算能力不强,思维发展受限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数与计算的教学模式中较为单一,未能辅助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数的认知,也未能渗透给学生良好的计算方法。
一、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1.缺乏生活经验感知,理性思维发展存在缺陷
生活是学生建立感知经验的基础,也是滋养和生长新知识的重要接入点。在课堂中,即便教师不断阐述和诠释数、辅助学生认识数值的大小,但缺乏经验和生活感知的讲授方式也很难让学生建立对数的感性认识。学生对数的概念认识是模糊的、不够系统的,因而将会限制学生对数的理性思维培养。而这种问题的出现,将会让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数学认知相互割裂,学生无法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数学,无法借助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同时,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也很难借助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解决。
2.计算方法不够灵活,计算效率和准确率低
数学问题计算和解决的方法可能是多样的,计算的不同路径和方法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单一的、循规蹈矩的计算方法,虽然能让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提升,但极有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定式的现状,并且让学生陷入固有的计算模式而不知道如何灵活变更。随着计算量的增大,计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学生再应对相应问题时便感到较为吃力,不知道如何灵活应对计算问题、不知道如何化简问题、不知道选择怎样的方式求解问题,最终会让学生的计算效率降低,在烦琐的计算过程中更容易致使学生出现计算准确率下降的情况。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在数与计算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创新应用新的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理性和感性认知,提升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二、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模式改进措施
1.挖掘生活经验,奠定感知基础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接生活和教学内容,使之紧密联系,以此方式奠定学生的经验感知基础,促成学生感性经验的建立。挖掘生活中的大量教学资源、构建教学情境,以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说教过多但学生体验和感知不佳的现状。
如,在教学“大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便可联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感知基础的经验作为辅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大数的资源。教学时可以选择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数据作为学习的铺垫,如学校有学生1676人、云南省2019年常住人口48583000人、2020年全国约有1420000000人等作为学生认识大数的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这些数据?这些数是如何组成的?借此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后,当教师辅助学生认识了大数、知道了大数的写法、读法之后,借助学生对大数的经验感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大数的估测活动,让学生估测更多的量,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看哪个小组的估测值最接近真实值。如:估一估本村人数,全镇人数,在此感知经验奠定基础、教师辅助认识和比较、学生完成大数的估测等活动之后,学生对大数的认识也就变得更加客观、更贴近现实。
2.拓展计算方法,培养灵活思维
丰富多样的计算方法能让学生在计算中体验到不同计算方法特有的优势,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计算中掌握技巧、简化计算过程、节省计算时间和步骤,更准确高效地完成计算活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计算方法和技巧的渗透,并倡导学生以更加开放的方式完成计算活动。
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便可以选择通过简便方法计算除法来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如:450÷25= ;1350÷50= ;450÷15= 。在计算这三道题时,教师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此类问题不同的计算方法。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不再以最终的计算结果准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判定标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开阔思维,选择更多元的方法解题,从而让学生敢想、敢尝试,借此增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增强学生计算速度与准确率。
新的教学模式,能给学生以新的体验;新的教学方法,能让教师的思路不再禁锢于固有的教学模式中。作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需要中寻求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计算方法,以优化学生对数的认识、增强学生计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