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导学下主动探究深度思考中智慧学习

2021-12-16周纪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8期
关键词:多边形涂色正方体

周纪红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赋予了数学学习新的内涵,数学课堂不再是知识学习和方法的掌握,而是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新媒体辅助教学和学习工具功能,让学生在教师精准导学下,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让学生在深度思考中智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已有的教学方式、改变学习诊断与评价方式,不断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可如何恰如其分地使用新媒体技术,让“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来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探究数学学习本质。我们以案例研究为主,分别在不同年级、针对不同课型开展课例研讨、案例分析等活动,并及时反思总结,以下结合本课题研究实践谈一点个人的心得与体会。

一、合理运用新媒体精准导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有问题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可如何创设生动有趣、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创设问题情境,精准导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1.课前导学,问题引领

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班级小管家等向家长推送课前导学单,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教学“年月日”时,本节课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而杂,为了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我课前在班级微信群里,推送“年与日”导学单,学生根据导学单上的提示和问题,上网查阅资料,在家长的帮助下,整理成“年月日”思维导图。

由于课前充分预习,课上学生积极汇报交流,并就一些疑难点进行讨论,比如: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尤其像整百年份为什么要除以400?有的孩子分享上网搜索的资料,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分享着、讨论着,而我只是个观众,教学效果良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2.课始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

如,教学“角的度量”时,课始,为激发学生探究角的统一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在教师和学生一起画角后,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比一比我们画的角的大小,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比较的?”

生1:可以看出它们的大小;生2:把两个角重合在一起;生3: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画……

我逐一满足学生的要求,运用希沃软件拖拉功能,拖一拖、比一比。

问:“这样比感觉怎么样?”孩子们说有点麻烦,还不太准确。追问:“那有没有准確、简洁的度量方法呢?有没有这样的工具?”这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我趁机说: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吧……

通过希沃软件的动画演示发现:看、重合、比画,都不能很快地比较角的大小,从而产生统一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的需求,充分利用希沃白板的形象直观性,引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识。

二、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运用新媒体的声、像、动画等功能来辅助教学,将抽象的实物变得形象生动,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反复播放微视频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相对比较弱,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声、像、动画等功能,将抽象变直观,尤其是动画反复播放功能形象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多边形内角和的算法,当学生在希沃白板上用不同的方法分一分,算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分成三角形的个数有关后,我先后三次播放微视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和深入思考。

第一次播放微视频。我先问:“同学们还要继续算下去吗?”有的孩子愿意,有的孩子摇头,他们有疑惑、有想法,就是说不出。我及时播放微视频再现多边形的分割过程,让他们去数一数、算一算,学生顿悟:都是180乘几。“可这个‘几是怎么得来的?与什么有关系呢?”孩子们陷入思考之中,很快发现:分成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有关。

第二次播放微视频。我又问:“是的,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并再次打开微视频,孩子们认真观察后再次陷入思考,全部汇报交流后得出:分成三角形的个数=多边形的边数-2。

第三次播放微视频。为了让孩子确信自己的发现,我继续追问:“为什么要减去2呢?”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整个班级陷入沉思之中。于是我第三次播放微视频,让学生再次观察与讨论,我适时点拨,孩子们终于发现:切割后三角形中总有2个三角形,它们分别用了原来多边形的2条边,其他三角形只用了多边形的1条边,所以要减去2,孩子们这才放心地说:“哦!”

本节课,我通过多次播放微视频,慢放分割的过程,让孩子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追根求源,深入研究,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2.利用新媒体可操作性和交互功能,促进学生探究数学本质

利用新媒体的可操作性和交互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促进学生把握数学学习本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并为学生持续性学习打下基础。

如,教学“表面涂色正方体的表面积”后会发现: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表面涂色正方体的计算方法,但是学生对于表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所在位置和个数还是有点模糊和不确定,表面涂色小正方形个数的计算方法,也是一知半解。分析原因:我想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充分地动手操作,导致离开实物想象不出它们分布情况和个数。

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动手拖一拖、看一看(如上图),仔细观察每个小正方体表面涂色和分布情况,要多请几名学生上来拖一拖,其他的孩子认真观察,并且自主寻找它们的排列规律和特点。尤其是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孩子们通过拖拉小正方体发现:因为它们在正方体的中间,只有一个面露在外面,其他几个面都藏在里面,所以只有一个面涂色,这样影响会更深刻。通过新媒体的形象直观、可操作性避免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很好地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借助新媒体应用平台提供多样化学习途径和多元评价形式,促进学生智慧学习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相同,教师要灵活地运用个性化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互联网+”时代,正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具体需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途径。比如运用互联网、智慧教室、录播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大数据等新装备来组织教学,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路径,因材施教,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多样化学习,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具体需求,运用新媒体先进技术和平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途径,比如课前预习、课上助学、课后补学等。

課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持续学习,因此我要求学生每节新授课前,通过上网查阅相关数学背景和微课等进行预习,学生通过预习达到对所学知识有初步感知,经过查阅资料对课中的疑惑得到释疑,这样课上学习会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果,更为将来持续性学习打下基础。

课上助学。中、高年级孩子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利用新媒体技术助力学生自学。如,教学“百分数”时,让学生围绕问题,由小组长组织上网自主探究,通过上网查阅与百分数相关联的知识及生活中的应用,然后分组汇报学习情况,全班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板书学习提纲。学生在智慧环境中按需获取学习资源,灵活自如开展学习活动,快速构建知识网络和人际网络的学习过程,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由初步感知到逐步深入,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发展。

课后补学。对于学生来说,仅仅靠课堂40分钟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学习能力弱的孩子,因此教师课后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微课进行及时补学,将一些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小微课,推送到班级小管家里,让孩子在家再次学习,补缺补差,温故而知新。

这样,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辅助工具,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助学、课后补学等多样化学习途径,拓宽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了课堂教学中某些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问题,促进学生智慧学习。

2.分层练习,多元评价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根据班级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不同层次练习。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给不同学生推送个性化导学单和有针对性作业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保护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样化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自主发展为根本,儿童之间存在个性差异,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效果亦不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疫情期间,我在班级小管家布置和批阅作业时,评价方式定等级A、B、C、D,除了系统里已有的评语,我还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达成度,设计不同层面的评价语,利用小程序功能,生成动画卡片,学生非常喜欢。这样避免了分数批改的单调,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元化评价学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19年度立项课题《“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智慧数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K1901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多边形涂色正方体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智力魔方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怪兽涂色
谁和谁搭档
怪兽涂色
怪兽涂色
怪兽涂色
有关多边形边数问题的思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