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提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1-12-16福建省南平市炉下中心小学王淋欣
□福建省南平市炉下中心小学 王淋欣
新课改的实施促使小学阶段各学科的教学活动都发生了极大改变,语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而阅读教学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广泛地阅读是积累知识的基础。加强对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热爱、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以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探究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因素分析
(一)教师角色定位不清晰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既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设定不科学
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内容进行设定。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因未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及教学习惯,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仍存在有标不清晰、不科学等现象,这也是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三)阅读内容宽泛无重点
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小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多数教师仍过于关注学生阅读量,导致学生虽然阅读了大量的材料,但对于阅读的目的仍然是十分模糊的,没有抓住真正的阅读教学重点,这不仅会影响教学效率,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
教学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没有充分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成绩上,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与分析,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这也使得学生很难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阅读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多数学校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学生阅读素材仍然是以教学文本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多依赖于教学文本,一味地向学生讲授文本中的知识,而没有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这就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尽可的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受阅读,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比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先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回想妈妈平时照顾一家人的辛苦,并且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播放自己制作好的绘本PPT《小骆驼找妈妈》,配上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为学生创设温馨的氛围,让学生在缓缓的音乐声中认真阅读绘本,感受孩子与妈妈间的美好。在学生阅读完绘本后,教师可带领他们再次回到《妈妈睡了》这一文本学习中,让学生真正体会睡熟后的妈妈是多么美丽、多么温柔,感受妈妈的辛苦与劳累。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妈妈举动中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这样通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多媒体绘本课件、合适的音乐等方式能够增强课堂渲染力,加深学生对阅读素材所要传达的“妈妈的爱”的感受,促使学生真正理解阅读文本的内涵与意义,从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二)强化合作学习,深化阅读对话
想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就必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合理地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阅读,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比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这一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天有多大呢?”“在青蛙眼里天又有多大呢?”“小鸟和青蛙看到的天有什么不一样呢?”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自由结合方式来进行分组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进行文本阅读;并在小组内进行自主讨论,解决疑惑,查找问题的答案;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对小组成员的阅读体会进行总结发言,并回答教师课前提出的问题。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增加对阅读文本的了解,提升其阅读对话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课堂阅读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增加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处于数字化信息社会的我们必须要具备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而阅读就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必须要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尽可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视野,促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比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该诗歌所要传达的内容、运用到的修辞手法等为出发点向学生讲解该诗歌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后,教师可以及时将绘本《种子的旅行》和丛书《植物种子的传播》引进课堂,通过在课堂中阅读同系列的绘本、丛书来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认知与了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同时激发学生强烈了解植物知识的愿望,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当然,课外书籍在文体及内涵方面与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性,加之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对于课外阅读书籍的适应能力仍有欠缺,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为其推荐合适的书籍。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感受知识的力量,从而尽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四)感受事物变化,拓展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深入感受阅读文本所要传达的感情。比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雪孩子》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在阅读这一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想象“雪孩子”在火中逐渐变得水淋淋,然后化成水,变成水汽,最后变成白云的过程。让学生在想象文本所描绘的画面中感受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好感情,同时对“水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解。此外,在教学《雪孩子》这篇文章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我是什么》这一文章,再次让学生感受“水的变化过程”,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雪孩子”并没有消失,而是以“云”的形式存在着,守护着自己的朋友。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拓展《雾在哪里》《风娃娃》等相关内容,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事物的变化,了解事物间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转变教学方法以丰富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非常重要。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引导的重视,通过横向拓展阅读内容、深化阅读对话等方式来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促使阅读教学效率得到切实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