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材来源于生活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2021-12-16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大付完全小学朱虹晓

家长 2021年15期
关键词:见闻贺卡实物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大付完全小学 朱虹晓

一、勤于积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小学学年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积累知识、塑造三观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情感丰富、感觉敏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就学生的习作而言,生活是其不可或缺的素材库,从生活中观察到的见闻、汲取到的经验,都是重要的写作素材和灵感来源,教师在写作指导中既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见闻写于纸上。以“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一作文话题的教学为例,要想学生写好这篇作文,教师先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雨”,观察下雨时的天空、建筑、街道,以及雨中的行人、车辆等,以此获得最真切、直观的感受,然后将这些感受以文字书写下来,形成一篇生活气息浓郁的文章。再如,引导学生观察超市购物的场景: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忙碌不休的售货员,鼓励他们在认真观察后,动笔将自己的观察见闻加以描绘,形成一篇既真实又有趣的文章。这样看来,教师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将生活中的点滴见闻以自己的语言书写下来,便可以帮助他们回归写作的“本源”,探寻到写作的“初心”。

二、巧用节日,助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过节早已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这些形形色色的节日同样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比如在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这些节日,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学年段的差异设置不同的写作要求:低年级学生可以自行制作节日贺卡,写下两三句传达美好祝愿的话语;中高年级学生不仅要自制贺卡,还要帮家长做一件家务,并留心观察家长拿到贺卡时的表现,将所见所闻写在作文里。学生甲这样写道:“今天是感恩节,我给爸爸妈妈绘制了两种贺卡,上面写满了我对他们的感激,回到家后,我把贺卡偷偷放在爸爸妈妈的房间里,我的心开始怦怦乱跳,真想象不出他们看到贺卡会怎么样。”学生乙写道:“爸爸,您每天不辞辛劳地上班工作,为一家人的生活提供保障,您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一直任劳任怨地付出,今天是感恩节,让我诚挚地道一声:爸爸,您辛苦了!爸爸,我永远爱您!”几句简洁的话语中包含了满满的感激之情,这样的作文才是最诚挚真切的,才是最能撼动人心的。因此,教师要多利用各种节日,以此充当重要的写作素材,潜心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慧眼识金,让学生发现生活之美

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素材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潜藏着数不尽的“真、善、美”,需要学生去发现、探寻。但也要注意一点,小学生的注意力尚处在萌芽时期,他们缺乏观察的主动性,素材积累程度也远远不够。这便要求教师化身为“素材捕捉能手”,适时引导学生捕获生活中的亮点,引导他们探寻潜藏于身边的“真、善、美”。以“生活万花筒”这一作文话题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离开教室,步入大自然,观赏野外风光,探寻季节之美,洗涤学生的心灵,放松学生的身心;可以带学生去工厂、单位参观学习,观察工人的日常工作,在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体验劳动之美,感受劳动带来的欢乐;可以多鼓励学生帮家长做家务,多同亲朋好友交谈玩耍,从中发现亲情的伟大和美妙之处,感受来自家庭的亲情之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早已被“真、善、美”充斥,“美”就在身边,近在眼前,自己本身便是美的一员,继而生出描述美的欲望,尝试用作文承载生活的美。小学生思维活跃、好玩喜动,比起固化乏味的语言讲解,他们普遍更喜欢多元多彩的实践活动,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巧设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制造更多兼具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实践契机。

四、展示实物,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在作文指导中给学生展示实物,往往可以给他们带来更真实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过程中,迸发更多写作灵感,获得更多写作素材,教师在选择在实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观察诉求。例如,在教学“介绍一种事物”这一作文题目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形形色色的实物,如苹果、直尺、仙人掌盆栽、手帕等;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中他们感兴趣的事物。除了这些可以直接观察、容易准备的实物,教师也要利用各种模型和多媒体,将那些不易准备、不常见的实物以模型或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比如,在引导学生写《秦兵马俑》的读后感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个兵马俑小模型供学生观赏,同时以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秦兵马俑坑、将军俑、武士佣、骑兵佣等一系列实物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将对秦兵马俑和中华古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他们在写作时,不但描述了对秦兵马俑的赞叹和喜爱之情,也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赞赏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写作思路得到拓展、立意也更深刻。

五、创设情境,以生活话题推进作文教学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重点在于能不能将作文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则是细心留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写作素材同作文教学整合于一体。以“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这一作文话题的解析为例,在开讲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仔细思索:“同学们,大家平时都有哪些比较熟悉的人?”学生马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回想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如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互帮互助的同学、教书育人的老师等。此时,教师要继续追问,让学生思考这些人物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并进行交流探讨,有学生说道:“我同桌外号‘智多星’,他平时特别喜欢看书,各方面的知识他都懂,脑子里充满各种新奇的想法,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我很羡慕他。”也有学生说道:“我爷爷是一名退伍军人,虽然他退伍好多年了,但依然保持着在部队养成的好习惯,平时早睡早起、锻炼身体,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自律。”如此,以生活话题引学生进入对生活情境的回忆中,一步步引导他们回想自己的生活见闻,并将这些见闻添加于作文的写作中,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更加打动人心。

六、素材拓展,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多媒体的出现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多元的素材,学生在浏览网页、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可以从中获取大量书本上未能涉及的内容。一集电视剧、一则新闻、一段小品、一首歌曲……皆是作文素材的重要来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精选一些优秀电视节目,如“国家宝藏”“动物世界”“上新了故宫”“舌尖上的中国”等,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观看,并适当给予启发,让其自主写下观后感,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累积更多作文素材,一举多得。总而言之,小学生写作水平并非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得到提升,其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艰难任务,在写作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保护他们的新奇想法;鼓励他们多捕捉生活细节,多积累作文素材,在不知不觉的生活积累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写作能力。

七、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新时期,生活化教学手段在各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遍,教师要及时摒弃过去照本宣科式的作文教学模式,秉持“素材来源于生活”理念,以生活化元素的融入为学生打造集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于一体的作文课堂,助推作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猜你喜欢

见闻贺卡实物
骑鹅见闻
爱心小贺卡
浅论加强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豆娃娃送贺卡
西游见闻
假期见闻
班主任进行实物分析的实践路径
小小贺卡寄深情
海外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