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培养
2021-12-16山东省淄博市经开区傅家镇中心小学董婧
□山东省淄博市经开区傅家镇中心小学 董婧
一、培养小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一)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教学互动质量
思想家、哲学家雅科布松将语言视为“表现个体思维能力的第一载体”,其认为,个体在获得外界认知的第一时间便能够得到经验,随后,其在社交、学习等活动中对这种经验加以利用,利用的最直接方式便是“语言”。雅科布松认为,“语言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能够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堂发言便是应用语言的第一手段:在发言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产生的问题传递给教师,就文化、情感等话题展开讨论互动。部分教师认为,课堂发言的核心在于“说”,只要让学生开口表达即可,但对于现实的教学活动来说,课堂发言是基于学生的信息积累水平、语言应用能力、内在情感认知等重要素质演化而来的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语文思维的综合考验。依靠课堂发言活动,学生能够解决自己想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学会了什么的核心难题,从而重新规划语文学习思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课堂发言的出现为学生与教师创造了全新的互动环境,这种互动是在语言、教学内容、思维的协调下开展的,更加具有教育价值。
(二)改变课堂的教学环境,带动学生参与教学
在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只尽可能依照教材中的内容开展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语文知识,但后续的语文学习活动被单调的教学活动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无法在课堂中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能够引导他们自主开口表达,对当前的学习任务、学习需求进行归纳,解决不会学、不愿意学的负面问题。学生依靠课堂发言,能够借助语言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问题、学习需求表达出来,为后续的语文学习确定基本的方向。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发言能力落后的综合原因分析
(一)教学原因分析
1.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缺少发言机会。课堂发言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才能取得相应的互动价值,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来说,最缺少的就是时间。在教学环节,学生需要对文化知识、语文学习任务、互动教学要求进行集中解读,然后确定后续的学习方向。新课标明确强调,要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新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面对复杂的教学任务,小学生并不能准确找到参与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得不主动担任起授课、教学的任务。我国的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但面对紧迫的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一手把控教学活动,学生很难得到发言的机会,其课堂发言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2.教师素质低,能力差,课堂管理过于严格。中国教育学家徐特立先生认为,从人类知识能力、道德、行为等角度来看,小学生教师是掌握人类基础教育活动的“总舵主”,只有小学教师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才能提升。但对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来说,教师的低素质正是导致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落实的重要原因。部分教师依旧推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指导环节“当家做主”,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而并非在于“学”,这种片面的教学理念限制了学生开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正在思考中,教师却已经开始讲解;学生刚完成思考,教师却已经开始复习。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师对于学生的管制越来越明显,“安静听课”成了课堂学习活动的唯一任务,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与学习意识不断减弱,其主动发言的积极性直线降低。
(二)学生原因分析
1.学生综合素质差,发言积极性低。从语文教学活动的整体要求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其课堂发言能力的丧失也存在着一定关系。部分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较差,在语文教学环节中无法抓住教材的核心思想、表达情感等要素进行发言。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发言时,学生所给出的回答“风马牛不相及”,部分学生只能理解基础知识,对于文章的解答十分单一。对于语文教学活动来说,这些发言内容的可用价值较低,学生无法在其中获得发言、互动的兴趣。
2.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无法开口。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发言能力,其基本前提是学生经常参与课堂发言活动,具备发言、互动的经验与技能,但部分小学语文教材却限制了学生这项能力的发展。以经典的文言文教学为例,小学教材中给出了《杨氏之子》《王戎不取道旁李》等文章,从成年人的视角来看,故事中的形象是机敏睿智的,但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文言文的表达方法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方法大相径庭,学生很难形成发言的欲望。面对陌生的教材,学生的发言能力并不能得到提升。
3.学生性格较内向,不敢主动表达。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必须使学生在情感上接受课堂发言活动。但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社交活动比较简单的小学生来说,课堂发言无异于一种煎熬——要在学生与教师的注视下开口,还要对自己的观点、问题进行说明,此时,学生会格外看重“对错”的最终结果,从而形成“因为害怕犯错而不发言”的消极思想。对于这类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培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可行策略
(一)改变发言提问机制
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必须先为学生创造参与发言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开发学生的语言技能与逻辑思维意识,使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堂发言偏向于“评价”,教师依靠对错来对学生的发言结果进行评定,在不同评价机制的影响下,学生开始追求“正确答案”,不敢在发言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发言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对课堂发言机制进行调整,为学生创造开口表达的全新环境,则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表达积极性。
以部编版二年级教材《曹冲称象》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发言环节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围绕学习课文之后的感想、对有关形象的理解等话题开展发言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其发言兴趣。一些学生从教材内容入手,对《曹冲称象》的科学原理开展发言:曹冲称象运用了数学中的重量知识,将大象的重量转化为石头的重量,化整为零进行称重,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灵活的思想;部分学生结合人物与历史知识展开讨论活动:曹冲是曹操的儿子,在名著《三国演义》当中,曹操的“出场次数”极多,他的儿子也颇有名声,曹植被后人称颂“才高八斗”,本文中所提到的曹冲更是少年成名。在课堂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降低“目的”对于发言活动的影响,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将历史故事、个人感悟等阅读经验带入到课堂当中,为学生创造阅读、学习的机会。
(二)改变课堂互动方法
以“说”为主的课堂互动模式不利于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培养。学生所受的教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其所形成的文化素质也存在较大的差别。教师应正视这种差别,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达,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在教学环节,教师必须注重表达方式的转化,结合学生的不同素质设计不同的课堂互动思路,在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灰雀》的教学为例,在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书面表达、语言表达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课堂发言能力。首先,结合语言表达活动展开互动,要求学生利用语言对《灰雀》的故事情节进行总结,在学生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其他学生不得随意发表意见,在学生完成发言之后,剩余的学生才能进行补充、修正。学生从《灰雀》的故事结构入手,给出故事的发展过程:男孩与列宁一同欣赏灰雀,灰雀被男孩捉走,列宁假装不知,男孩最终放回灰雀。学生的发言帮助其他学生掌握了故事梗概,但在整理故事的过程中,其又会提出新的问题:灰雀真的被男孩捉走了吗?男孩的局促是否与陌生人的盘问有关?因为他并不认识列宁。在课堂发言环节,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对故事进行重新加工:当将《灰雀》中“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移除之后,学生发现,故事的迷惑性更强,指明男孩行为的句子不见了,灰雀到底去了哪里完全需要读者进行猜想。
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根据故事情节设计故事的行文思路。学生持有两种观点开展创作:灰雀失踪了,男孩面对列宁的拘谨是因为对陌生人感到畏惧;灰雀被男孩捉走了,因为他曾以笃定的语气告诉列宁“灰雀会回来的”。在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的过程中,配合故事引导学生开口讨论,利用不同的方法总结故事,才能使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获得参与课堂发言活动的宝贵经验。
(三)合理应用课外素材
让学生参与课堂发言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发起综合性的训练,为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教材中的内容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管制性特点,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同时,其还向学生提出了复杂的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课堂学习活动的综合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学生并不愿意围绕课堂素材开展发言活动,其课堂发言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对此,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尝试借助课外阅读素材激发学生的发言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发言的精髓与核心要领。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古诗词三首》的教学为例,在围绕《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古诗词内涵、情感展开发言互动。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分析,随后确定发言的方向:《芙蓉楼送辛渐》描述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情境,这种“送别”在所学习过的古诗词中较为常见,如经典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其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舍。在解读古诗的过程中,学生配合古诗的首句理解作者的情感。但在尾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解读中,学生会对“冰心”“玉壶”等概念产生错误的解读,认为其含义是“如果我的朋友问起我,就告诉他,我为他们准备了玉壶(做礼物)”。这种翻译会引起学生更大的互动兴趣,使学生在大笑的同时放松下来,思考古诗词的真正含义。在发言的过程中,学生会将不同的古诗词材料进行对比,确定发言的内容,掌握不同古诗词的表达特点。在《赠汪伦》中,学生看到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而在《芙蓉楼送辛渐》中,表达的是友人的高洁品质:“如果远在洛阳的朋友询问起我来,便告诉他,我的心像玉壶一样澄澈纯净。”教师利用课外素材带领学生发言,在发言的同时感悟不同作品中的智慧,才能使学生了解发言的意义。
(四)引导学生互相学习
在培养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过程中,可发挥学生的带头作用,让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发言的技巧与准则。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发言能力是在语文积累水平、语言应用等素质的支撑下演化而来的技能。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穷人》的学习为例,在学生围绕《穷人》进行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聆听组、发言组两个小组,一组进行发言,一组进行倾听,随后要求学生根据发言组的发言组织语言,完成课堂发言任务。在发言的过程中,发言组的学生对文章的核心情感、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穷人夫妻虽然穷,但他们依旧博爱、善良,在精神上,他们并不是穷人。一些学生则会给出有关于作者的材料: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俄国作家,他借用文字描绘现实,揭露沙皇黑暗统治的同时,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赞美……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设计辩论话题:对于穷人的行为,你支持吗?以此调动学生的发言欲望。借助学生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培养发言能力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灵感。
四、结语
总之,学生的发言能力受到语言素质、文化积累水平、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影响,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必须在素材上、活动上做出改进,发挥课堂发言活动的价值,在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开口,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拥有出色的课堂发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