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1-12-16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黄埔学校姚海燕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黄埔学校 姚海燕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小学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而爱国主义,正是其人文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爱国主义精神本身也是极佳的语文教育资源。语文学科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开发思维、培育个性的基本环节和重要途径。正因如此,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的优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认识历史与当下社会,国内环境与世界格局,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营造正气、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助力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但对于小学生而言,爱国主义是比较抽象的,下面笔者结合长期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
一、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注重过程与方法,传授知识与能力,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氛围中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滋养。
1.有助于积极培育和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近年来,诋毁英烈的蜚语、虚无民族的态度、矮化精神的观点,种种不良思想、奇谈怪论沉渣泛起,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不少挑战。这也在告诉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儿童抓起,从小学生抓起,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语文学科教育的全过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将爱国主义教育引入到小学语文课程中,通过语文教师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2.有助于优化语文课程教育的内容
围绕爱国主义精神相关的教育资源,将弘扬爱国精神的事例与故事融入课堂的情景创设与交流互动中,将以爱国为主题的课文与课后内容编入相关教材与习题中,能给语文教育提供绝佳的教育素材。通过相关案例的分享、分析、讲解、理解,不仅仅可达到语文教学丰富语言、提高认识的目的,更能起到启迪思维、净化思想、熏陶情感、美化心灵的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充实了语文课程教育的内核,优化了语文课程教育的内容,提升了语文课程教育的理论高度。
二、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渗透策略探讨
1.回归课文,精准把握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文本都蕴含着深沉的爱国主义与浓厚的家国情怀。教材中许多鲜活的例子,激励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去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小学阶段,学生认知与理解水平都有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事物没有足够的感知能力,与单纯而生硬的议论性说教相比,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抓住相关人物描写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汇进行体会与感受,通过宣讲人物的动人事迹与高尚品格来熏陶学生。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时,笔者着重引导学生品味叙述描绘老班长让鱼汤的动词,揣摩小战士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老班长与小战士的形象生动而丰满、真实而深刻。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结合对人物形象的感知,情感不断受到熏陶,使爱国主义的渗透更有成效。
2.拓展课外,生动讲好爱国故事
毫无疑问,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其承载的教育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应当适当拓展课外内容,让学生更生动、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无数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激发自身的爱国之心。拓展可以从课文名词解释或者课文背景故事入手。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帝国主义”这个名词时,理解会比较困惑,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上的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的含义,了解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通过这样的名词解释,避免了生硬而直白的说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人物背后高远的志向与信仰,深沉的情怀与担当,从而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渗透进课堂。
3.创设情境,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创设情境,一直都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创设相关情境,用分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自发、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与学习;让学生切身、切实地感受深刻的历史瞬间,体会澎湃的家国情怀。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笔者通过“圆明园过去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清政府不能阻止八国联军入侵?”等课前问题,创设情境,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唤醒了学生的感受与情绪;在顺利引入课文,完成教学既定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爱国主义教育自然地融入课堂。
4.开展实践,切身体会爱国情怀
语文教育来自生活,而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也同样源于身边的点点滴滴。除了在学校里、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学习机会,让学生回归生活、融入生活,向课外延伸,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多元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运用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感受并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如,在博览馆内,触摸历史脉络、学习传统文化,感知深沉的民族底蕴;开学典礼,升国旗、奏国歌,向伟大祖国庄严致敬;走进军营,踏正步、站军姿,感受保家卫国的激情。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蓬勃的心跳与爱国的情怀同频共振。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爱国主义精神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深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一方面,教师需要潜心发掘课文文本中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充分运用各类媒体资源,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状况有充分的把握与了解。只有仔细考量,充分规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学科教书育人的优势,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技能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验课文中的内涵,从而达到升华情感、润泽心灵的目的,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