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吴征镒

2021-12-16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 2021年47期
关键词:标本卡片植物

◎本刊综合

图1 吴征镒(图/人民日报)

吴 征 镒(1916.6—2013.6),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植物学奠基人。

吴征镒从事植物研究70余载,发表和参与发表的植物新分类群1766个,是中国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外国学者命名的历史。他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现有植物的种类和分布问题,摸清了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家底,提出“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观点,代表作是《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中国植被》。

吴征镒是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2011年12 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175718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征镒星”。

结缘花草树木

“进园门右拐,就是一片孟宗竹林,总共有一亩多地,每到春天雨后,就在竹林里看春笋,从刚露尖头到拔节放箨簌簌有声,也就半天功夫,已经长得和我一样高了。”这里提到的孟宗竹林便是吴征镒小时候最痴迷的地方。同鲁迅与百草园结下不解之缘一样,幼年的吴征镒在自家花园观察各种花草树木,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萌发了对植物学的浓厚兴趣。

图2 吴征镒在考察(图/中国科学院官网)

读初中时,吴征镒最喜欢生物课,老师拿出标本教大家认识什么是根、茎、蕊,他学会后就在课后自己收集标本。读高中时,他成功举办了标本展览。

吴征镒还从自家书房里找到了难得的《植物名实图考》和《日本植物图鉴》,这两本读物为他打开了“植物王国”知识大门,后来考入清华大学的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选择了生物系,并确定植物学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摔跤冠军“摔出”新纪录

1937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科学报国”的吴征镒选择留校任教。后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吴征镒随校迁至云南昆明。

云南是我国植物种类最丰富的省份,植物种类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吴征镒的足迹踏过大理苍山、宾川鸡足山、西双版纳等地,采集了大量珍贵的植物标本。新中国成立后,他走遍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进行考察,对中国植物区系有了全面了解。

据说吴征镒是平足,野外考察时经常摔跤,大家给他送了个“摔跤冠军”的雅号。有一次在云南文山考察,吴征镒在密林中摔了一跤,摔倒后他没有马上爬起来,而是左顾右盼继续观察植物。忽然他发现了一株白色的寄生植物,迫不及待地一看,是“锡杖兰”!这是“锡杖兰”在中国分布的新纪录。

心中装着植物百科全书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资料室的一角放置着植物学家们常年积累的中国植物卡片,其中有3万多张是吴征镒制作的。在西南联合大学任职期间,他用破木箱和油桶建成了一个植物标本室。在标本室的煤油灯下,他对照仅有的文献和模式标本照片,以及自己多年积攒的标本,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鉴定。一张张巴掌大的卡片上写着植物的拉丁学名、发现者、标本号、分布范围……吴征镒用自成一体的“蝇头小楷”工整地将植物的资料记录得很详细。这些卡片上的内容深深地印在吴征镒的脑海里。

正是因为有了吴征镒整理的这3万多张卡片,我国1950年以前的植物资料才得以保存。1983年,英国人请吴征镒鉴定一些难以鉴定的标本,吴征镒观察片刻后,用流利的英语说出了每一种植物的拉丁学名、科、属、种、地理分布、曾经记录过的文献、资源开发的意义等,令英国人赞叹不已。

一生为植物立传

以前想要了解我国的植物资料,总要从国外出版的书中搜寻。为打破这一僵局,我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直到2004年《中国植物志》全套书册问世。

吴征镒制作的3万多张卡片为《中国植物志》提供了重要资料,他还担任第四任主编,完成了全套著作约三分之二以上的编辑、研究任务。这套拥有126卷册、5000多万字、9000多幅图的旷世巨著为31 142种植物建立了“户口簿”,也让中国植物学界从此“站”了起来。

“为学无他,争千秋勿争一日。”这是吴征镒送给学生的一句教诲,也是他一生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写照。他一生都在为中国植物立传,基本摸清了中国植物的家底,阐述了中国植物的来龙去脉,回答了中国植物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理论问题并用于指导实践。

如果植物有家谱,那么吴征镒就是执笔者;如果植物有情感,那么吴征镒就是倾听者。吴征镒心系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择一事终一生,是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猜你喜欢

标本卡片植物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卡片排一排
倒过来的卡片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一张卡片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