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构传统 再创传统
——林富男的艺术思维与创作

2021-12-16麦惠珍台湾高雄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11期
关键词:油彩解构刺绣

◆麦惠珍(台湾 高雄)

画家林富男

林富男,1959年生于台湾高雄市,现任台湾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高雄汉王洲际饭店、垦丁天鹅湖湖畔别墅饭店总裁,南台湾观光产业联盟总召集人,是南台湾重要的艺文推动者、典藏家,又善油画创作,以独创油彩颜料结合泼墨山水的技法,开创“异流油画"风格,从雄浑广阔的山川云海,到跃然林间的乡野花鸟,在油彩中带入东方笔墨的生动气韵,有“艺流企业家"美誉。

二十世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马库色(Herbert Marcuse,1898-1979)提出艺术必须为新的革命来服务,称其美学为”革命美学“。在《审美之维》中,他认为艺术能自动地对抗现存社会关系并加以否定和超越。他的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与艺术活动是对现实的超越,是否定、反抗,更是对现实的改造与重建。他强调艺术具有对现实的否定性和超越性的双重性质,艺术和革命可用新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以达到自由的世界,使人从理性的压抑下解放,达到新世界与新秩序的建立。

在艺术上寻求创新与变革是数百年来众多艺术家的梦想,但其难度之高似乎也成为艺术史上无数艺术家难以突破的梦靥。要思索的是,艺术创新与变革有哪些方向?有那些可能性?具有什么特质的艺术家能做到?

十九世纪中期开始,许多新艺术流派从艺术形式元素出发思考创新之途。印象派画家受到照相机发明刺激,从形式元素“光与色彩”的研究革新。毕加索受到塞尚观念的启发,从“造形”切入,创造了立体派。包豪斯学校训练学生观察思考“质感”开启60年代众多艺术家做各式各样的材料、质感实验。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是科技、机械、数学、解剖学对艺术变革的影响,这往往需有跨领域的知识技能。综观艺术史,创造新的风格的艺术家不少是具有跨多种领域的专才。例如,达芬奇所画的人体结构精准是因为他亲自做过大量人体解剖。他研究几何学,而可以准确处理绘画作品中的线性透视。达芬奇之所以能使用晕涂法画出让人几乎察觉不到笔触的蒙娜丽莎,乃是他使用的颜料颗粒研磨得非常细腻。他具有机械专才,曾发明不少机械,细腻的颜料是他用自己发明的机器研磨出来的。

同样在颜料上有独特研究的艺术家林富男要求自我跳脱传统框架,他认为画家创作的梦就是“change”──改变画技、画法与画材。1982年他就读国立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时,受到郭海鹄教授在材料学方面的指导,深入研究各种不同材质颜料的比重以及彼此间的相对关系。因此他常在作品画面中铺入蓝、绿、红、橘等“天然纳米化矿材”及微量金属,还不时酌入适量天然珍珠,调理出半透明的彩泽,这些都属于材料学的运用。

具有材料学知识背景的他在艺术创作时,秉持科学实验精神大胆尝试,不断地做各种实验。他在油画作品中置入多种矿材、微量金属,使其处于流动状态。由于比重不同,相对轻的矿材会浮在偏上层,较重的则潜入深层。由轻至重,多样化、不同色彩的矿材因不同比重而交错浮现,因而产生层次极为丰富的色彩变化与流动性,使画面色彩独树一格。

他在一件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时而任由潜意识溢出,时而精心安排构图。在技巧上也持续探究,突破传统油画的基本技巧,采用多层次的画、贴、喷、染、拓、晕染等不同技法,也从众多复杂的矿材中细细抉择、挑选,独创流动与漂浮的风格,赋予作品“韵律”“反复”“秩序”等形式美感。他的每件作品形式均是对现有油画形式的破坏、异化,以达重建与改造,促成新感觉与新意识,具有解放功能。实践马库色所认为的“艺术不但是对现实的超越与否定,更是对现实的改造与重建”。

二十世纪后半艺术界进入后现代阶段,艺术革命思维除了颠覆传统,更全面“解构”所有艺术流派演进的主流结构,还不断对艺术传统之美学、观念、形式提出各种质疑,更将其逐渐拓展、延伸。以西方为主轴的艺术流派渐被颠覆,世界各民族文化思维不再蒙尘──尤其是积累数千年拥有数不尽伟大艺术的华夏文明。少数族群艺术、女性艺术、民俗艺术以及近年兴起的数字艺术,在艺术之美学、观念、形式的解构中不停歇地全面扩展、延伸。

达达主义艺术家杜尚对传统美学与艺术观念提出讽刺与质疑:“什么才是艺术?”──竟然将日常工业制品的小便斗置于展览场作为他质疑的触发点,当小便斗这样的现成物解除实用性,它具有艺术性吗?当非出自艺术家亲手制作的工业产品透过艺术家的签名,它可以解构原本的属性,翻转成艺术吗?这是一个对既有美学观点的反思!当这反思被艺术界认可,即是对传统美学的颠覆。当代艺术的观念性日渐转变,美学的边界条件逐渐模糊,开启“现成物”置入艺术的新领域,致使当代艺术逐渐建立在“思想”而非仅观看的基础上。

有着丰富艺术涵养,对艺术美学、观念、形式在后现代时期的演变相当敏锐的林富男亦有所感悟,他除了持续反思还提出解构传统的新作。由于家族收藏不少刺绣织品,他观察到有两三千年历史的华夏民俗艺术“刺绣”,除了精美华丽,作品中众多的图像各自具有图像学的种种吉祥象征。他从丝绸刺绣缜密的针法中,感悟到宛如父母之于孩子的爱,那么地永无边界。刺绣表面喜悦完美,若翻转观看,背后更藏储、隐含着刺绣者一针一线的辛劳与心酸。

民间传统手工艺刺绣艺术本身即具有“现成物”的属性,林富男将刺绣现成物翻转,以刺绣背面作为作品本身。作品表面──原本刺绣背面,不加掩饰的紊乱丝线,呈现出绣者刺绣过程的步步痕迹。他刻意遗留未经完整移除的背纸,暗示观者眼前所见是经由一段探寻过程与展现,并进一步思考、挖掘艺术背后被尘封的真实。他除了以现成物概念创作,绣上签名“林富男”的字样,甚至延伸创作思维,在刺绣上黏贴金箔,作为一种颠覆原作的“再创作”!

在面对一个全新时代、全速变动的世界,东西文化存在的差异正是碰撞出新思维火花的打火石。藉由“异流思想”,他奠基于后现代思想用观念性手法开辟新的创作途径,将刺绣翻转并重新处理、拼组,再创作,以此反思人类是否过分重视虚表的美丽,忘却成就完美背后的伟大,其实被尘封了的背面,才是真正的真实。

作品本身散发幽微的怀旧情绪和图像考古的独特氛围。为召唤刺绣自身的乡愁与历史记忆,增添刺绣作品中的吉祥寓意,林富男钤用先祖典藏的汉十八字吉语玉章“大吉祥 秩公卿 宜子孙 家富昌 寿万年 乐无穷”,又启用家宝“乾隆御览之宝”钤印,以表征作品的时空错置,彰显作品中的颠覆与再创造性。

对于作品的精神内涵,林富男常从美学与哲学的角度,思考华夏文化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起于行,学以理,止于道。形而下者,起于教,行于法,止于术。期许自我达到真正形而上的另类当代异流艺术。这与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的美学思维一致。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皆有“物”的性质,但又有着“寓意”与“象征”。物性是艺术品的下层结构,作为形式化的物质──也就是形而下的器。艺术品除了下层结构外还有上层结构──乃是形而上的道。

林富男研究材料学的形而下的物性,开创新的艺术形式,以形而上的道之思维,颠覆、解构传统的艺术观点,透过现成物刺绣艺术品,对物体的一般本质再做赋予的工作,置入新的意义、真理,美也就出现了。

荷处趣 油彩 亚麻布 2012年 林富男

台湾母亲·玉山 油彩 亚麻布 2013年 林富男

纯丝彩绣NO.14 纯丝彩绣 2014年 林富男

竞合 油彩 亚麻布 2012年 林富男

大国崛起 油彩 亚麻布 2014年 林富男

樱雪飞舞 油彩 亚麻布 2014年 林富男

猜你喜欢

油彩解构刺绣
《幸福如歌》(布面油彩)
布面油彩作品
还原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解构“剧本杀”
曹海艇作品赏析
清新唯美的刺绣
蓝剑作品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