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产教融合集成平台“33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21-12-16张苏俊姜献东束必清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实训

张苏俊, 姜献东, 张 军, 束必清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职业院校对接企业,实现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共赢的最佳途径。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高职院校达到了1468所,超过了本科院校的1270所,切实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作为教育大省,江苏拥有高职院校90所,其中国家示范和骨干校15所,国家优质校17所,入选双高计划20所,以上数字均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5G时代的到来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产业“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要求不断提高,建筑技术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施工工艺复杂、技术组织难度大,对建筑产业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愈来愈高,这些都对高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需要企业的支持和校企的融合。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1]。产教融合中的有效性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产教融合实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技能进步和整体素质提升,并在实践操作技能培养方面实现预期目标。鉴于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产教融合有效性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据此提出了产教融合集成平台“333”模式。

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

理想的办学模式应该是校企协同、政府推动、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融合发展之路,办学成效达到“政行企校”“多重协奏曲”效应[2]。事实是“产”与“教”并未真正深层次融合,依然存在“两层皮”现象,职业院校常常陷入“独角戏”窘境。

1.1 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因为办学的需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现象极其普遍,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很多校企合作是形式大于内容,有效性的产教融合较少。校企双方举办个仪式,签个协议,挂个牌子,后续实质性工作却很少[3]29。以A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为例,虽然企业参与了基地的建设,但是受制于场地现场,和施工单位真实的工作环境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其次,产教融合层次低,比如B高职学院订单式培养,仍然停留在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出人,施工单位出岗,接纳一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在此之前并无互动,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帮助不大。总之,由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只是提供学生实习岗位,除有部分学生留在企业就业之外,没有从中获得对企业技术支持的作用,企业的兴趣也不大,不会达到真正的融合。

1.2 “双师型”校企混编教师团队建设不够

“双师型”教师团队是高职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招聘时,都明确要求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这些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4],对企业岗位需求以及对毕业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不熟悉,知识更新严重滞后于现代建筑业及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尽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有一定比例要求,高职院校也按照要求聘请了企业兼职教师,但这些教师虽能传授实用性工作技能和技巧,却未能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缺乏教育教学技能,加上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的考核力度不够,导致兼职教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截止目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尚未出台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年审制度,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出台了“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及激励制度,但是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比较单一,只要有中级职称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就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但实际上,很多双师型教师并不具备双师能力[3]30。因此,目前的现状是,学校的教师实践能力不够,企业的技术人员未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的作用,教师团队融合度不够,未能发挥1+1大于2的作用。

1.3 教学内容难以匹配工作岗位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的教育模式,应当与产业密切结合。许多专业的课程体系虽然改革了许多,但还有沿用学科体系痕迹,使得有些课程体系忽视了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的发展和变化。由于不少教师缺乏紧跟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在授课时仍按照学科体系或滞后的案例进行讲授。体现在课堂上,一边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一边是学生无动于衷,学生专业技能不够熟练、创新能力不强。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建筑企业却招不到人,造成了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脱节。

2 智能建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333”模式

针对产教融合出现的问题,紧扣建筑产业发展,以资源共享和能力递进为基本原则,依托政行企校多方共建的产业学院,集成多方优质资源,建设服务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智能建造技术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见图1)。探索产教融合集成平台“333”模式,以资源共享和能力递进为基本原则,构建“3类”集成平台共享资源,构建“3级”能力递进实训教学体系,分级推行“3种”实践教学法。

图1 集成平台体系结构图

2.1 “3类”共享资源对接产业提档升级

“3类”集成平台共享资源分别为:一类是面向通用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养和建筑科普知识普及的共享资源,如建筑科技文化馆、建筑艺术体验工坊、安全生产体验公园、核电主题文化公园等;二是可以开展教学实训、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的虚实结合仿真教学中心、现代建筑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建造技术应用中心和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三是建设在紧密型合作企业的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2.2 “3级”实训教学体系实现学生能力递进

根据岗位技术技能需求,构建由下向上阶梯起步的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3级”递进实训教学体系。

第一,围绕“懂专业文化、有艺术修养、知安全规范、有职业认同、能识工程图、会绘工程图、知工程材料、懂装配结构、知建筑知识”等知识、能力与素养要求,完善现有基础实训室建设,建设建筑科技文化馆、建筑艺术体验工坊等,培养学生掌握初级和中级职业技能岗位所需的“通用能力”。

第二,围绕“能检测、会新型建筑材料助研,能施工、懂建筑现场初级管理,能集成、会建筑智能系统控制,能组网、会智能楼宇工程管理,能服务、会建筑创新创业实践”等知识、能力与素养要求,按照“仿真教学—实践应用—助理研究—工程服务”的螺旋上升结构,建设建筑材料检测等虚实结合仿真实训室、施工建造技术等应用工场、智能建造等研究院和智能家居规划设计等咨询服务站,培养学生掌握初级和中级职业技能岗位所需的“专项能力”。

第三,围绕“知操作规程、懂企业文化、会项目实施、能工程管理”等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与江苏和天下公司共建装配式混凝土实训基地、与ABB(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ABB智能技术工程中心、与广宁器化玻公司共建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训基地、与北京崇建公司共建3D建筑渣土打印实训基地等,培养学生掌握初级和中级职业技能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并为学生就业十年可持续发展获取“注册”证书资格奠定基础。

2.3 “3种”实践教学法全方位育人

聚焦1+X证书制度,根据“3级”能力形成特点与规律,按能力层级分别实施以单项任务、实体项目和工程项目为载体的“3种”项目化实践教学法,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造高职优质课程。

第一,面向通用能力的技能训练和素养培养,通过创设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工程识图与CAD学习任务,通过创设有色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新型工程材料等材料学习任务,通过创设建筑质量、安全、文明等素养学习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引领通用能力的培养。

第二,面向专项能力的技能训练和双创能力培养,通过引入企业产品/项目,进行课程内容重构,创设建筑材料检测等实体仿真项目、装配构件智能生产等实体应用项目、建筑智能化等实体研究项目、1+X证书培训与认证等实体服务项目等,以企业需求的技术或技能单位为教学项目,贯穿专项能力培养全过程。

第三,面向综合能力的拓展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基于合作企业的真产品、真项目、真设备、真环境和真生产,通过创设房屋建造全过程、项目实施全过程、信息管理全过程等工程项目,以企业工程项目教学为中心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

3 产教融合集成平台“333”模式的实践成效

3.1 教科研成果丰硕

专业群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三大基地的基础上,与中核华兴、中联世纪、ABB、广宁器化玻等企业紧密合作,共建了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导师工作室等平台,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员工培训,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和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了国家装配式竹木结构建筑协同创新中心、中联世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8个中心以及1个现代技术建筑研究院和5个导师工作室,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的“四技”社会服务。近三年,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7项、市厅级以上纵向课题204项,建成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个,与企业联合申报获批省级课题5项、市厅级课题12项,获授权专利208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获发明专利授权数连续三年实现翻番,科研经费到账总计1560余万元。

近三年来,专业群各专业将企业的优质工程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引入教学过程,共同开发了18门校企合作课程,共同编写了12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2门、省级重点教材3部,校企共同培养人才成效显著。

3.2 学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由于校企合作单位中核华兴、中联世纪等公司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学生进入学校后,既是学校学生、也是公司实习员工,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并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和迁移显著增强,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根据江苏省招就中心数据显示,我校毕业生自身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二,高质量就业指数位居全身第六,一大批毕业生进入中核华兴、中核华泰等央企、国企就业。在202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6项,一等奖数量全省第五。

3.3 打造了一批真正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骨干教师每年参加1项省级以上教学相关竞赛,选派骨干教师到相关专业的全国知名高职院校跟岗访学,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围绕1+X证书制度试点要求,实行骨干教师3年一周期全员轮训制度,每位教师牵头或参与一支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团队,带领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产业学院教师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组成,人员双向流动,教师的实践技能明显增强。

4 结语

产教融合集成平台“333”模式:以资源共享和能力递进为基本原则,通过构建“3类”集成平台共享资源、“3级”能力递进实训教学体系以及推行“3种”实践教学法,进一步整合汇聚了校企的优质资源,推进了学校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的有效融合,提升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实训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