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1-12-15严主花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以多种形式的阅读为写作储备丰富素材,以个性化的写作促进阅读向广而深的维度推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文章从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与作用出发,分析当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2-0058-03

引 言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教师应将阅读与写作进行融合,并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整合。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采用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非常重要。

一、读写一体化的内涵与作用分析

(一)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的内涵

从教学内容上看,阅读与写作既有差异又有联系。阅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汲取知识、获得感悟,丰富自身知识和情感储备;写作则是让学生通过组织语言描述事物、表达情感[1]。它们看似没有联系,实际上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只有实现二者合一,才能真正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目标。所谓读写一体化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明确写作思路,掌握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捕捉写作灵感;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提升阅读能力,全方位把握所学知识[2]。

(二)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的作用十分显著,它能够使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第一,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基础知识和写作素材储备不足的问题[3]。由于缺乏正确的写作指导,多数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出现“空而大”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将作文写成流水账,写作内容缺乏层次感,写作质量难以提升;另一个问题是作文语句稀松平常、口语化。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不断积累好词好句,鼓励学生用精彩的语句表述自己的生活体验,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文本的写作结构及手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技巧,进而提升写作能力[4]。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认知。在阅读中开展写作教学,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难度,提高阅读效率。同时,学生把所思、所想与所读文本有机结合,并通过写作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读写一体化教学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发挥明显效果。

(一)对读写一体化教学认识不够深入,教学效果难以优化

开展好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对该教学模式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读写一体化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呈现“重阅读、轻写作”的局面。一方面,部分教师片面认为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时最重要的任务,过度注重阅读教学,忽视写作教学。另一方面,尽管部分教师对写作十分重视,但由于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被阅读占用,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写作教学[5]。这种对阅读、写作的错误认识让教师无法有效组织学生参与读写一体化学习活动。

(二)对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掌握不牢固,教学组织有待优化

读写一体化教学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需要教师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是,目前教师教学存在对读写一体化方法掌握不牢固、应用不灵活等问题,教学组织方式有待优化。尽管教学模式已经发生变化,但教师没有主动探寻新模式下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不显著[6]。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深入分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看似将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互相融合,实际上只是进行表面上的穿插揉捏,教学活动形式和组织方式有待更新。

(三)对读写一体化教学原则把握不全面,教学内容趋于分散

要想有效组织学生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活动,教师必须遵循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基本原则,运用多种方式将阅读与写作两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然而,目前教师对读写一体化教学原则把握不全面,没有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导致阅读和写作并没有有效融合。

1. 缺乏對整体性原则的把握

教师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时依然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阅读或写作上,忽视对两者关联性内容的挖掘,没有找到两者有效融合的切入点,使得阅读环节和写作环节孤立存在,无法发挥读写结合的教学价值。

2. 缺乏对趣味性原则的把握

无论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教师都要重视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将注意力放在知识讲授与作业练习上,忽略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无法启发学生思考。

3. 缺乏对个性化教学原则的把握

小学生个性差异较为显著,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学生就会出现“掉队”的现象,影响读写一体化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

(四)读写一体化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个性评价属于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的量化环节。学生具有较为显著的个性差异,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如果不能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就很难让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能力的提升,为此必须将评价方式细化和精准化。

当前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存在评价手段和评价形式单一的问题。一是教师评价学生依然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没有从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层面看待他们的成长。二是很多课后作业的评估主体依然是教师,学生难以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状况,汲取他们的学习经验和成果。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

从以上小学高年级语文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教师虽然已经有意识地实施了读写一体化教学,但是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掌握不全面,导致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不够系统、规范,效果不佳。对此,笔者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加深对读写一体化理念的认知,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是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只有对读写一体化教学理念有足够深入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对读写一体化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研讨和实践,从理论认识层面加强对读写一体化教学活动的理解,从实践应用环节探讨具体的应用及操作方法。

此外,教师还要深入学习读写一体化教学理念,此外,重视阅读、写作之间的联系,寻找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融合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从现有阅读教学理念入手,找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开展简单的写作练习活动。

(二)丰富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结构

鉴于当前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组织。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与读写一体化教学有效融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记录下来,为课堂活动教学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记录的精彩语句、阅读感悟等。

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方法与读写一体化教学相结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学生快速收集与整理关键字词,利用视频、图像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写作练习的素材,利用虚拟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真实的感知和体验。

(三)重新梳理读写一体化教学原则,提升教学效率

1. 把握整体性原则,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语句记录下来,并在后面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积累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感性信息(如对白、抒情)设计写作练习,增加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写作练习的次数。在开展专题写作训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写作主题自主分析阅读过的文章,通过分析文章层次、整理文章精彩语句,从而找到写作思路,提升写作质量。

2. 把握趣味性原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元素,设计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写作;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种趣味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展开阅读、写作。

3. 把握个性化原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阅读过程中,受生活经验不同的影响,不同学生对相同人物和情感的认识不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确立分层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 开展多元读写一体化评价

将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是片面的,无法关注到每位学生在不同层面的进步,也不利于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制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合作完成读写任务。然后,教师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再引导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完善自己的学习。

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写作情况,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评价。针对阅读、写作质量高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其“学习小能手”的称号,鼓励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习态度端正但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从不同角度挖掘其闪光点,给予其“漫画绘制小能手”“经典语句挖矿工”等个性称号,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自信心,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均衡提高。教师应全面认识读写一体化教学,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李爱婷.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究:以“读写诵一体化”教学策略为例[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0,58(09):49.

张水根.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设计策略[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19(01):44-45.

田文菲.讀写一体化教学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9(01):159.

李霞.小学读写一体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2018(12):49.

杨秋桂.小学中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8(12):9.

刘尚.小学读写一体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8(98):58.

作者简介:严主花(1972.5-),女,甘肃武威人, 专科学历,一级教师,荣获区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猜你喜欢

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读写一体化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读写一体化”在农村普通高中的有效实施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