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2021-12-15傅新娣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课程是小学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文章主要探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2-0004-02

引 言

人才培养离不开优质的教育,因此教育改革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阶段,课堂教学与生活化策略的融合实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解读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理论知识通常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可依托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模拟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能深入情境中探究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教师能有效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通过个性化学习,不断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教学效率将会得到提升,课堂设置也变得更为科学合理,教学效果也能得到优化[1]。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初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从教材教学内容出发,寻求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衔接点;依托数学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因为熟悉所以感到亲切,因为熟悉所以有了兴趣。这样新颖的课堂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因此教师在课堂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中,要合理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也更为便捷。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搭配”时,笔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一开始创设了有趣的开启数学大门的情境:设置了用3个数字搭配的密码,当学生根据教师的搭配要求,回答出正确密码时,“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这种借助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时,在导入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服装店的动态场景视频:人们买衣服,用大面额的人民币付款。这样能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在数学课堂探知中直观地感受到大面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联系生活,体验数学之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一个理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在课堂上,教师应灵活处理教材,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影子。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比(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将课堂知识和生活巧妙联系起来。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上学的过程中有注意过道路两旁的树木吗?你们知道为什么每年春天都要补种树苗吗?待学生回答完这两个问题后,教师就可以导入本节课百分数的知识:既然补种树苗是因为树木没有熬过冬天枯死了,那么,你们知道怎么用百分数表示树木的成活率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百分数。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百分数,理解百分比在生活中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设问:如果你们家买了几盆花,这几盆花的成活率为97%,成活率为97%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呢?观察我们的教室,今天的出勤率是多少?缺勤率又如何计算呢?男生占女生的百分之几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具有生活化教学意识,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在教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体”一单元时,教师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提问学生:在你的面前有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已知长、宽、高分别为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现在你需要将其加工成体积最大的圆柱体模型,你要怎么做呢?加工完成后的圆柱体体积又是多少呢?这样就给无趣的体积计算赋予了生活的灵魂。

(三)立足课堂,培养思维能力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通常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只需要被动接受,并不需要主动思考,在课堂中并不了解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生活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观察及操作的机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设计情境或提出问题,能够叩击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探究阶段,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的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解读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讨论交流阶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思维的火花发生碰撞。这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又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手段。在课堂的拓展、延伸部分,教师应精心设计习题,布置实践性作业,做到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与社会活动实践接轨。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节约用水”时,教师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探寻周围浪费水的现象,如观察家里、学校、公园等,看看每个水龙头漏水的速度一样吗?用量筒、烧杯收集一定时间的滴水量,并要求学生带入课堂。学生通过问家长、网络查找的方式调查当地的水费如何收取,查找节约用水的方法。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视频,缺水的画面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渲染了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水的珍贵,自然產生了节约用水的想法。接着,进入课堂探究阶段,探究的焦点为每个水龙头漏水的速度不一样,浪费的水量也不同,哪个数代表漏水的平均量呢?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的观察、测量和计算,合作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制作的条形统计图直观明了,能很快计算出平均数。教师追问:“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漏多少升水,一年又漏多少升水?”学生再计算再进行讨论。教师再次追问:“浪费的水可供多少人使用?”学生算出来的数据触目惊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次次进行思考、讨论,一次次触动心灵。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节约用水,落实节约用水的行动这一教学目标也就落实了。这样的设计既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自发思考,努力探究,协同合作,又能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结 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与生活的整合教育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切实有效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究开展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卢忠红.小学数学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案探究[J].数理化学习,2014(07):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0年度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号:JYKT-20090)的成果。

作者简介:傅新娣(1975.5-),女,福建三明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