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故事的人
2021-12-15韩董馨
韩董馨
我心中一直有三个故事,像夜幕上闪烁的星星,时不时冲我眨眼睛。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学校换新校长后的第一次行政会上。那也是从南京来的“名校长”——李建华校长的第一次见面会。他说:大家好,我只是工作经验比你们多一点,我的起点是个中师生。接着他讲起了自己“中师生”的故事:我没有参加过高考,中考那天,父母照常在农田干活,似乎我还没有田里的庄稼重要,唯一不同的是,母亲为我包了饺子,饺子在老家又名“弯弯顺”,希望我考试顺利。等我考完回来,父母依然如常干着农活。我就这样成了中师生,后来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取得本科学历,又通过努力一点点成为高级教师、校长。最后他说:“时代像个烧红的烙铁,在每一个人身上或心里都会留下印记,正如我是中师生一样,是时代在我身上‘滋的一声留下烙印——当时没有感受到伤痛,现在想起会有点遗憾,但不后悔。”他讲完这个故事,似乎连会议室的空气都湿润了。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一次幼儿园家长会上,主讲是一位年轻教师。她上台后没有着急“引领”家长,而是缓缓地讲起了班级的故事:“有一次午饭时,一个孩子先舀了一块肉,慢慢举到我嘴边,我心中大喜,心想他要把这块肉给我吃,太感动了!谁知接下来孩子说了两个字:吹吹。”全场大笑。接下来这位教师又缓缓说道:“我们班孩子前段时间在自然角的小花盆里种下了种子,过了一周,有些孩子种的种子发芽了,有些孩子种的种子没发芽,然后他们就开始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后来发现种子享有的阳光、水分等条件都是一样的,于是他们就决定再等等。”接下来她的话迎来了大家的掌声:“孩子真实且智慧,我们不要因为羡慕别人家孩子的枝繁叶茂,就忽略了自己家孩子的郁郁葱葱。再等等,都会发芽的。”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我写硕士论文的那个夜晚。那天,白天很累,晚上守在电脑前,感觉头都抬不起来。瞬间,一股烦躁直冲脑门,我拿起手机拨通了老妈的电话……老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是她进入纱厂工作没两年,厂里有进修的名额,一个给了她。那时候她读的是电视大学,白天工作结束之后,晚上还要去夜校上辅导班。每天从夜校下课出来,天都黑透了,回家的路上常常见不到一个人影。她非常害怕,就把自行车蹬得飞快,一边骑,一边大声唱歌给自己壮胆。老妈就是这样“夜夜飞车、晚晚高歌”地完成了进修。她说当时厂里入学的人有60个,最后毕业的只有15个,她是其一。挂了电话,我开始伏案疾书。
三个故事,让我感受到“好故事”的力量。李校长“中师生”的故事,让初来乍到的他和我们迅速拉近了距离,使大家觉得这个人非常亲和,没有架子,值得信任;年轻教师家长会上的故事,通过有趣味、有起伏的内容,一下子抓住了家长的好奇心,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老妈的“夜校”故事,则传递了朴素而深刻的价值观:乐观、勤奋、坚持。
故事即人生。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故事、讲什么样的故事。作为教师,与其板起面孔说教,不如面带微笑讲故事。口袋里隨时随地揣着故事,就好像揣着糖果,久而久之,看书就是甜的,学习就是甜的,生活就是甜的。
故事即时间。每个故事都发生在特定的时代和场景,当你走进一个故事,就走进了那段时光。故事让记忆有了红毯,让情感有了琴弦,让我们有未来可翘首,又有岁月可回首。
故事即创造。好故事往往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它先被刻苦、善良、勇敢等行为“创造”出来,然后才被语言、情节等“展示”出来。一个有故事的人,往往是有本事的人。故事的背后,是人生无限的弹跳力和想象力。
到故事的怀里来吧,不要总转动“道理”的齿轮,那样生活就成了机器。我们不缺事实和数据,更需要情绪和温度。故事的魔力就在于它能洞察、烛照人性。在故事的怀抱里,我们能够安然睡去,也会早早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