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让整本书阅读更有内涵

2021-12-15赵娜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整本书学生

赵娜,郑州航空港区慈航路小学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原名师培育对象,省教学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航空港区首批教学名师,潜心阅读教学,爱好教育写作。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地,阅读也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推进,优化阅读形式,创新阅读策略,丰富阅读内涵,已成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必要途径。

一、博观约取,让整本书阅读有声有色

在语文统编教材的大视野下,整本书阅读的目标的设定与价值的引领是相当重要的,可以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积极的阅读者,并通过有效的阅读策略,习得知识、悟得道理、懂得方法,从而成为主动的阅读者、思考者和研究者。

1.趣味引路,读有兴致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更是阅读的源泉。保护学生的阅读热情,呵护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感,是迈上阅读“快车道”的前置条件。通常来讲,会阅读的人,会让文字透过眼睛进入脑海,让脑细胞顿时兴奋活跃起来,破解阅读中的“神奇问号”,弄懂一个又一个“为什么”。就拿《昆虫记》这本书来说,尽管学生对昆虫有着天然的喜爱,但对于书中关于昆虫习性、劳动、死亡的描述还是稍感生涩的。因此,我们可以为学生出示各种昆虫的图片,并配以介绍,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这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是为了让其长久保持兴趣,从而积极去阅读,去探究,去摸索,去寻找昆虫世界的奥秘。

“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整本书阅读中,唤醒学生阅读兴致的策略有很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抓住疑问循循善诱地读;激活学生生活体验,依据预测饶有兴致地读;贴近实际愉悦交流,丰富感知津津有味地读……在阅读中,要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兴趣点”与“兴奋点”,从而获得精神的拔节与思想的奔涌,在书中遇到成长的自己,体验美好的故事。

2.精简分层,读有脉络

整本书阅读,贵在把“厚”书读“薄”,把“长”书读“短”,在记忆中留下清晰而又完整的印象。学会“精简”,学会“分层”,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低效的泛泛阅读,从而指向更明确,思路更分明。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在阅读一事上,教师要做先行者,没给学生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所以,教师务必先读,做好学生阅读的领路人。做到“精”,就是精心设置阅读预案和阅读单,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做到“简”,则是简约、简化,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即可抵达阅读的最深处。

比如,指导学生阅读《狼王梦》一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内容,可以单刀直入,引导学生聚焦情节发展,从“动物的天性”和“动物的人性”两方面加以理解,在阅读中及时批注,在批注的基础上互相交流,最大限度地提炼故事情节,让学生收到融会贯通的阅读效果。

二、开源通渠,让整本书阅读有品有质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不可笼统化,也不可肤浅化,而要关注细微处和紧要处,教会学生深入研读,从而提升阅读的理解能力。的确如此,如果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于表层,那么阅读的吸纳与输出之间就很难形成统一。为此,我们要改变“浮于浅表”的整本书阅读现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做有策略的阅读指引,进行有品质的阅读创新。

1.渗透方法,聚焦思维

阅读不可“浅尝辄止”,整本书阅读更是如此,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及时地跟踪反馈,从而强化方法的引领,注重阅读的体验。毋庸置疑,整本书包含着大量的内容和信息,唯有渗透合适、巧妙的阅读方法,才能将看似散乱的内容整合分析,才能在书籍和读者之间“架起梯子”“铺好路子”,唤醒学生与作者、作品之间的共情共鸣。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呼兰河传》时,作者萧红的身世和背景是必不可少的铺垫和依托。为此,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充分关注这部自传体小说的创作初衷,从战火纷飞的岁月到背井离乡的历程,让作者萧红的背景故事贯穿始终,学生的充分感知和理解,为阅读提供了极其有利的铺垫,情感的体验水到渠成。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方法渗透之中,指向语文要素的活动,指向语言实践的生成,就会让整本书阅读成为更有生命力的心智活动。

2.沉浸体验,引发思辨

读书贵在思,思则有辨,辨方能明。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为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并设置丰富、多元的阅读场,让学生做到自主式沉浸阅读,能够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加强彼此交流,衍生出更多的思考。

《草房子》一书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每个学生的阅读体悟却是各异的。比如学生会针对“秃鹤是不是油麻地最英俊的少年”各抒己见,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心灵的契合,如此读来,自然会培养主动探究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自主阅读的高阶思维水平。

三、延伸拓展,让整本书阅读有滋有味

整本书阅读是深度参与的过程,既要强化教师教与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同时决定着学生阅读品质的重塑,从而实现从“传统阅读”到“深度阅读”的华丽转身。

1.项目推动,多元感悟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总会获得这样或那样的阅读收获,或是感慨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或是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命运起伏,或是感怀语言文字的精妙委婉。为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巩固学生的阅读收获,我们应引导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活动,将阅读引向精神高处。

在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后,有的学生对于人物形象记忆深刻,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探究,或是进行角色模拟的表演,或是进行故事的创编,或是制作汤姆·索亚人物名片,或是绘画书中人物卡通,将阅读与多样的创意创作有机融合;有的学生对于书中的关键词和故事很感兴趣,便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展现,还开展了“到底是叛逆还是历险”的辩论赛,从而对这本书所表达的主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关联延展,蓄力提升

在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中,一定要将有关联的书籍和内容组合阅读,并能通过感受比较、联想剖析,在“相同”中找“不同”,在“不同”中找“相同”,在品鉴和赏析中获得别样的收获。比如,在《城南旧事》一书中,出现了多个善良的人物,“在宋妈、兰阿姨、秀贞等人物之中,谁的命运更令我们同情?”看似是一個不经意的问题,却能触碰学生思维的“发力点”。又如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根鸟》等都展现了主人公在磨难中成长的点点滴滴,但作者的切入点和描述点还是有所不同的,不妨让学生进行对比与整合,从中与作者展开更深层次的对话。

“双减”落地,阅读正当时。随着整本书阅读的逐步推广,将为减负后的学生提供更美妙的“阅读大餐”,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让语文阅读从碎片走向整合,从浅表走向深入,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整本书学生
《论语》整本书阅读
快把我哥带走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