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1-12-15陈光灿田起帅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乡村振兴思想政治教育

陈光灿 田起帅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作为保障,所以,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并积极鼓励其面向“三农”创业就业显得尤为重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呈现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内容精细化等特点,面临着顶层设计、课程融合、需求匹配精确性不足等问题,急需通过完善教育保障体系、夯实精准教育和强化思政效力等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面向“三农”的创业就业能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  创业就业教育  提升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陕西省教育厅2020年度科学研究计划一般专项《陕北贫困连片地区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JK0355);西安邮电大学2020年度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四真四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编号:ZLG2020-7)。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須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想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当前正处于我国攻坚脱贫的关键时期,通过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建设与发展的人才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创业就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无论是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还是“六保六稳”,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平稳就业。对于大学生而言,高质量就业不仅事关自身前途发展,更事关一个家庭的未来希望,尤其对贫困家庭实现高质量脱贫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就业难度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这就需要通过精细化的创业就业教育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2.有助于体现高校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也有助于体现高校的社会责任与担当。高校是培养助推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重要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通过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有助于推动行业、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应该从社会责任与担当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其智库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就业能力,尤其是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培养,从而助力行业发展与贫困地区的发展。

3.有助于推动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

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个人和高校层面,其更深层次的意义体现在对贫困地区开展“教育扶贫”,实现高质量人才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遏制农村人才外流、吸引外来人才助力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高校通过创业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激发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热情,依托其对本地各项事务较为熟悉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农村地区人才队伍建设良性发展,从而有效解决制约农村各项事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足的问题,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创业就业教育的发展特点

1.教育主体多元化

教育主体多元化是当前高校创业就业教育的重要特点,基本上形成了以高校为主体、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格局。因此教育主体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为不断增强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高校不仅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创业就业的重要意义,还通过校内的金工实习、电装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其动手能力。二是引入校外的创业就业导师,通过校内外产学研合作基地加强合作的方式共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2.教育内容精细化

教育内容精细化是当前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教育中最为显著的特征。这既是当前就业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开展创业就业教育的内在需要。教育内容精细化,一方面体现在不同年级学生教育内容有所侧重,在鼓励参加科研竞赛、进实验室学习等基础上,针对不用年级的特点展开创业就业教育;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不同群体开展分类式教育。创业和就业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针对学生自主创业和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的不同需求,开展了KAB培训、简历培训、实习实践等,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就业能力。同时,对来自农村或贫困地区的学生开展“三农”主题的教育培训,增强其回乡发展的动力。

3.实践平台网络化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6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上招聘用户规模达1.12亿。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类岗位比2019年增加13万个。这说明网络平台催生了诸多新兴职业,创造了更多的创业机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方式开展创业就业教育,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都说明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实践平台的网络化特征已经充分显现。

创业就业能力教育的现实问题

1.高校创业就业教育顶层设计精准性存在不足

当前高校创业就业教育顶层设计精准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保障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政策中对参与创业就业教育教师的保障激励政策还不够完善,这造成了在职教师参与热情不高、认真程度不足,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做科研、写论文中。另一方面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够。创业就业的目标不仅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就业,更应该通过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带动整个家庭甚至地区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现行创业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还不够紧密,引导大学生面向西部、面向乡村创业就业的动力不足。

2.高校创业就业教育课程未实现有机融合

课程体系未能实现有机融合是高校创业就业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从学生进行创业就业教育的主体来看,学生所在的专业、校团委、学生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等单位和个人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过程中并未形成合力,“单打独斗”的现象仍然存在。同时,当前高校进行理论教育的形式仍然以讲座、就业指导课等为主,且多集中于大三、大四,未根据不同年级特点与需求进行针对性教育。而且,教学实践环节以课程为主,并不能全面锻炼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而挑战杯、三创赛等各类科技竞赛主要又以团委负责组织。这就造成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虽然形式丰富、种类繁多,但是系统性、整体性融合不够,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效果。

3.学生需求与帮扶指导适配性有待强化

学生需求与帮扶指导契合程度对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当前精细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高校也能够秉承着这一理念开展创业就业教育,但仍然在学生需求与帮扶指导的适配性上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就业教育的效果。一方面,体现在对学生需求未能精准掌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95”后、“00”后步入大学校园,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多,若高校不能随之增加相关内容,容易造成创业就业教育缺失。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需求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同年级、专业或者家庭的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需求不同,甚至会在各种职业选择中“反复横跳”,这也增加了创业就业教育的难度。

4.大学生创业就业自我评价能力欠缺

大学生创业就业自我评价能力决定着其在进行创业就业的时机、地点等方面是否能作出正确选择。当前大学生创业就业自我评价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创业就业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仍然将创业就业教育视为“附加课程”,并未将其与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和专业课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造成这种情况有学校本身不够重视的因素,更多的则是学生对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研判不足。另一方面是使命担当意识不强。大学生在选择创业就业地点时,仍以“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居多,鲜少有人选择面向西部、面向农村等紧缺人才和资金的地区。这就说明许多大学生正确的择业创业观还未树立,这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现代化治理造成一定隐患。

提升创业就业能力的路径

1.多元主体参与,完善大学生创业就业保障体系

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关键一环是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多元主体参与格局。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乡村振兴战略下政府主导支持、高校具体实施、家庭和社会提供帮助的大学生创业就业保障体系,并培养出理论知识与能力实践双高的优秀大学生,并使之无后顾之忧地投入乡村振兴建设中。首先,政府应统筹高校、企事业单位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方面的对接工作,从政策层面支持和鼓励高校和企事业单位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同时,政府还可以从划拨专项经费、税务减免等方面对高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激励,尤其是对扎根基层、扎根农村的大学生给予充分的待遇保障,解决他们在农村工作中所面临的养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其能够安心工作。其次,高校要进一步理顺创业就业教育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教务系统、学工系统等各部门合力,将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优势学科、优势平台紧密结合,走出一条具有高校特色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最后,企事业单位也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与高校建立人才培养、贫困毕业生选留等方面的合作。

2.夯实精准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核心素质

一是要加強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承担创业就业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以学院就业专员、辅导员等为主,实践教学层面以专业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大部分并无丰富的创业和工作经验,当前创业就业教育的“实战性”还有较大缺陷。因此,要提升加强创业就业课程专业化和职业化,力争建立“双师型”和“导师团”的创业就业教育团队,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二是要积极开展合作,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高校要突出“实用、实际、实战”的原则,尤其要积极与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各企事业单位对接,通过实习实训使大学生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了解,实现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和坚定理想信念“双丰收”。

3.强化思政效力,激发大学生创业就业内生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其与创业就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直接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因此要想开展好创业就业教育,就要坚持强化思政效力,不断激发大学生创业就业内生动力,引导大学生主动将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奉献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要在思政课、就业指导课上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另一方面,第二课堂要发挥协同育人作用: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先进分子”座谈会、西部计划志愿者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他们面向西部、基层创业就业;二是要善于运用朋辈优势,用大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讲述好基层的创业就业故事;三是利用好各类学生创业竞赛、暑期社会实践,鼓励大学生的项目课题扎根基层、立足“三农”,解决实际问题。

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创新性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2-24(2).

[3]周光礼.从就业能力到创业能力:大学课程的挑战与应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6):28-36.

[4]卢玉光.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束缚与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20(8):104-105.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乡村振兴思想政治教育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