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开情绪的“瓶塞”

2021-12-15吴春玉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瓶塞拖把头脑

吴春玉

周三的英语课后,老师陪同哭哭啼啼的男生小亦来到我面前,说他在课堂上因为没背出英语单词,突然大哭起来,以至于课也没法好好上。老师感到很无奈,因为她并没有批评他,不清楚为什么小亦会如此崩溃。

随着英语老师的讲述,小亦更加焦躁,还拍打自己的头。我适时制止了英语老师的“诉苦”,并将小亦带到我的心理辅导室。等到小亦情绪基本稳定,我引导他自己诉说事情的经过和感受。

小亦认为,他没背出来英语单词,让全班同学看了笑话,自己感觉很丢人。我安慰了小亦,并表示理解他的感受。但我知道问题远没有解决,小亦的情绪根源还在,离下一次的爆发并不遥远。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小亦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外省工作,小亦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出于补偿心理对小亦有求必应,爷爷奶奶更是万事包办。这使小亦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态度,性格敏感、暴躁,遇到一点小的挫折就大哭不止,有时甚至会拿头撞墙。小亦的身体就像一个被瓶盖塞得牢牢的瓶子,情绪在“瓶子”中横冲直撞,不断酝酿著风暴。

思考后,我给小亦布置了一个任务:看《头脑特工队》的动画片,想象自己在情绪崩溃时,头脑中的“情绪小人”是如何工作的?小亦对此很感兴趣,欣然答应。

第二次心理辅导时,小亦向我诉说了刚刚经历的一件事。那天中午由于他们组打扫不积极,值日老师批评了全组人员。其他人受到批评,立刻加快速度干了起来,可是他却将拖把重重扔在地上。这换来了老师严厉的批评,他一下子又崩溃了。

我适时打断他的回忆,问:“你已经看过《头脑特工队》了吧?电影里说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住着5个‘情绪小人,怒怒、厌厌、怕怕、忧忧和乐乐。你能想象一下那个时候,你头脑中的‘情绪小人是怎样工作的吗?”

小亦:“当我听到老师批评我时,脑子里的怒怒抢过了‘控制键盘,所以我很生气地扔了拖把,后来忧忧也来了,她在我的‘键盘上一阵乱按,所以我更难受了……”

我:“怒怒和忧忧太急躁了,他们让你感到痛苦,说明这种处理并不好。如果事情交给乐乐处理会变成什么样?”

小亦:“可能怒怒生气想扔拖把的时候,乐乐就去劝阻他了,那就没有后来的事了。”

我:“是啊,你看‘情绪小人就住在我们的脑海里,如果没有好的管理者,他们就会乱来,最后很可能造成糟糕的局面。其实你是可以管理他们的,比如你可以指挥乐乐及时阻止怒怒发脾气……”

小亦:“对!”

后来,小亦几次想发脾气,自己都念念有词——“乐乐出来”,以缓和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我还画了“情绪小人”的简笔画,贴在心理辅导室的墙上,引导来访的学生意识到掌控情绪并不难。其实,“情绪小人”的存在,给了学生自我缓冲的机会,学生可以从自责和挫败情绪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起来,尽可能去面对问题本身,而不是被情绪引入误区。

猜你喜欢

瓶塞拖把头脑
头脑对对碰
小皮鞋和小拖把
自制简易又浪漫的酒瓶灯
超级头脑训练营
头脑奥林匹克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瓶塞『跳』出来了
头脑奥林匹克
瓶塞国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