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特征、问题与优化方略

2021-12-15孟攀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产业高等职业教育

摘 要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建成了一批具有区域化非均衡发展、体现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面向高端产业、专业设置紧密贴合区域产业布局特点的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但在建设工作中仍存在部分专业群专业设置同质化、专业群内组群逻辑结构关联度低、对接高端产业需求的专业群建设与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专业群设置调整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为促进“双高计划”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优化专业群专业布局,提升异质性核心竞争力;遵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逻辑向度,打造深度融合的高水平专业群;顺应高端化趋势进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专业布局,有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关键词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高等职业教育;产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8-0031-06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我国“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核心内容[1]。在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第一轮“双高计划”建设名单中,共有141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2]。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和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首轮141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进行全样本分析,总结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情况与特点,分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优化方略,以此增强高水平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稳步推进“双高计划”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的地域分布情况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共141个,从省级区域层面来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数量的整体趋势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渐减少,见表1。由此可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

在此次公布的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中,对建设项目进行分类分档,其中A档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为26个、B档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为59个、C档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为56个,其经济区域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按照A档占比来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东北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由此可见,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数量相对较多。

(二)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所属专业大类分布情况

参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立项的141个高水平专业群中的主干专业覆盖了18个专业大类,覆盖率达94.74%。各专业大类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所属专业大类分布

由此可见,面向各个专业大类的高水平专业群数量不一,其中建设数量较多的是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财经商贸大类、土木建筑大类等六个专业大类。各个专业大类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数量与各专业大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一致的。这六个专業大类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领域,这些专业大类中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支撑着“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发展战略。以装备制造大类的高水平专业群为例,除铁道装备类专业外,装备制造大类的其他专业类别都建设有高水平专业群,具体来说有自动化类专业的高水平专业群11个、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的高水平专业群7个、航空装备类专业的高水平专业群4个、机电设备类和汽车制造类专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各2个、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的高水平专业群1个。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承载着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重任,面向装备制造专业大类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有助于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支撑我国实现装备制造大国向装备制造强国的转变。

(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面向的产业分布情况

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按第1号修改单修订)》中对产业和行业的划分,对高水平专业群主干专业所面向的产业进行分析,经统计,高水平专业群主干专业面向三次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面向三次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占比分别为4.26%、43.97%、51.77%。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三次产业经济体系比为9.5∶43.3∶47.3。由此可见,面向三次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占比与三次产业经济结构体系大体相当。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3]。在141个高水平专业群中,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群有38个,在规模上占到所有高水平专业群总体的24.11%,所占比例仍然较小,而且在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规模数量参差不齐、差异明显。其中,面向高端制造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占据一半,而面向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数量较少。总体而言,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基本符合我国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基本围绕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一些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建。

(四)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中的特色专业群建设情况

在141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中,有39个专业群的主干专业曾获评为特色专业,其占比为27.66%。如东营职业学院依托东营深厚的石油化工产业背景和突出的产业集群优势,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端化工产业升级,开设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再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依托湖南湘绣产业科技教育园基地,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开设的全国独一无二的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湘绣设计与工艺方向),为优秀湖湘文化的弘扬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

二、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布局呈现区域化非均衡发展的特点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专业群建设反映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影响和制约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一方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通过促进区域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区域技术进步、区域产业升级等,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的产业和产业结构是高水平专业群设置的宏观依据,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必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特点,与此相关的高职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区域化发展的格局。总体而言,经济发达的东部区域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情况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例如,受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产业结构不同的影响,江苏省和陕西省的高水平专业群在建设规模、布局、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江苏作为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其高职教育规模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随着江苏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2020年,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4.4∶43.1∶52.5,相应地,面向三次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比例与之基本匹配,基本满足了江苏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需求。与此作为对比,陕西省作为西部大省,其建成的高水平专业群仅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煤矿开采技术”“学前教育”四个高水平专业群,而作为该省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三大产业的人才供需存在失衡问题,显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该省的产业结构整体分布情况存在不协调的情况。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非均衡区域化特点会影响到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区域人才供给水平,决定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否得到满足,对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也具有助推作用。与此同时,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也要谨防高水平专业群的区域化非均衡发展导致的区域间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保障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体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交叉、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日益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趋势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例如,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要求,聚焦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打破传统农业的专业结构布局,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彰显了集群化特色,形成了适应辽宁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的园艺技术专业群体系。通过打造体现产业融合的高水平专业群将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有助于构架出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面向高端产业的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初具规模

高端产业主要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实现跨越发展至关重要。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也体现了专业设置逐步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趋势,并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面向的高端产业覆盖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环保与节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领域较广。如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水平专业群覆盖智能装备制造、航空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覆盖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等领域。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中,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水平专业群数量最多,其次是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我国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且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高端装备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的竞争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则是新基建的基础,有助于加速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推进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以及企业形态变革。面向高端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将进一步促进高端产业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四)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设置紧密贴合区域产业布局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设置紧密贴合区域产业布局,彰显了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特色。例如,湖南省入选的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瞄准湖南地方特色产业,着力打造“湘字牌”特色专业群,已建成1个“湘绣”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和1个“湘菜”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湘字牌”特色品牌专业群日益彰显。再如,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其制造业发展强劲。江苏省重点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括新型(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等,着力增强江苏经济整体竞争力。为支撑江苏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发展,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建成了现代纺织技术、应用化工技术、航海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智能控制技术、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等高水平专业群,促进该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为增强江苏经济整体竞争力作出贡献。

三、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专业群的专业设置同质化导致专业特色不鲜明

从专业重复布点数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布点数6个,“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和“數控技术”专业布点数均为5个,“电子商务”“软件技术”“物流管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布点数均为4个,“畜牧兽医”和“护理”专业布点数均为3个,“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动车组检修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服装设计与工艺”“航海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石油化工技术”“食品加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铁道机车”“物联网应用技术”“园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中药学”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布点数均为2个。其中,尤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专业布点数最多。由此可见,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依然存在专业设置同质化的问题。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各个建设单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层次、培养类型以及职业领域定位等方面都有雷同,这导致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倾向。专业同质化不仅大大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造成了“结构性失业”,加剧了就业难问题,阻碍了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部分专业群的组群逻辑结构关联度低

“双高计划”打造的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是对接区域产业与经济发展,以重点特色专业为核心,与其他相关专业有机结合的专业集群。但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部分专业群内的专业组建逻辑结构松散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分专业群内仅有一个或两个专业构成,二是部分专业群内各专业分开设在不同学院,导致群内各专业只是名义上聚集在一起,其关联度较低。这种专业与专业之间简单相加而成的专业群,只是在表面上呈现专业集群的样态,而其专业群内的专业组建逻辑结构关联度较低。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高水平专业群的组建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等外在因素的变化不断进行灵活调整,使群内各专业深度融合、互为支撑、开放共享[4]。

(三)对接高端产业需求端的专业群建设与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

产业迈向中高端的过程,就是产业要素和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的过程,也是产业管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产业中高端化的实现方式是通过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边际供给要素最大化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而提升产业效率。因此,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体系、创新能力、人才供应、制造水平等内在因素都需要不断提高。而人才是所有要素的第一資源,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根本支撑。所以,产业迈向中高端,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为其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视角审视,高职院校在产业高端化发展和人才需求规格的高端化过程中,其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培养类型、培养方式等方面仍显得比较落后,还不能很好地匹配产业高端化发展要求,亟需通过创新发展的内涵重构和治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切实对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加以系统改进和整体提升。

(四)专业群设置和调整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各国都开始加快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新产业的战略布局,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涌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前所未有、步伐明显加快[5]。然而,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专业建设中,仍存在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部分专业群的专业设置依然存在简单套用专业目录的问题,缺乏对产业链和岗位链结构与特色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对于产业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动态趋势未能深入剖析和把握,部分专业实力落后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尤其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规模较小。

四、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优化方略

(一)优化高水平专业群专业布局,提升异质性核心竞争力

专业设置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专业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在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优化高职专业设置,是当前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对此,可从以下多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建立合理有效的高职专业设置质量监控体系,将各个省市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放在一个平台上来进行相对完整和清晰地比较,从而有效地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进行激励或约束,以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第二,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依据我国社会实际状况,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从制度层面加强管理和疏导,立足我国国情,坚持以我国发展现实为本位,从国家权威和制度层面进行管理和引导[6];第三,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立足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根据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实现专业设置差异化;第四,根据院校自身特色,如办学理念的特色、学科建设的特色、实训实验室建设的特色等,在考虑院校资源条件和成本收益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市场,实施品牌战略和特色战略,体现专业设置特色化。

(二)遵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逻辑向度,打造深度融合的高水平专业群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应是以重点特色专业为核心,与其他相关专业有序结合,对接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其基本特征是群内相关专业的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遵循三个逻辑向度。

第一,理顺高水平专业群与二级学院之间的逻辑关系,推进高水平专业群治理模式变革。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跨院系、跨部门、跨学科的系统工程。专业群建设涉及专业结构、二级学院、人事安排、发展策略等要素,受到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积累、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等的影响,在具体实践中应坚持适宜、适度、适合的准则,在综合考量高职院校具体情况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以院建群和以群建院两种治理模式的优势,改革高水平专业群的基层治理模式[7]。

第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组群逻辑一般是依据区域产业发展层次、产业经济特点以及产业结构布局,并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已有优势专业以及教学资源的发展情况而定。根据专业与产业对接层次的差异,专业群的组群逻辑主要分为产业群逻辑、岗位群逻辑以及知识逻辑三种逻辑[8]。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各高职院校以自身特色和已有专业建设为基础,选择合适的专业群组群逻辑,并在后期专业群建设中进行动态调整。

第三,分析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内外关系以维持逻辑自洽。其一,根据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动能转换的要求,准确研判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优化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保持高水平专业群的对外适应性。其二,根据群内专业之间的关联度和相近性,对接产业技术,搭建以师资、课程、实训基地、教学设备等内部资源为主的专业群共享平台,保障高水平专业群的对内共享性。其三,基于产业需求,对接区域核心产业发展,构建以重点优势专业为载体的“教育链与产业链、专业链与岗位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紧密对接的生态循环系统,实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内外可共生性[9]。

(三)顺应产业高端化趋势,进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

产业由价值链低端迈向中高端过程中,相关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亟需高职院校源源不断地输送复合型、创新型、具有数字化思维、技术技能过硬的产业劳动者。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目的是通过专业群建设发挥专业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专业与产业间要素全方位融合,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和产业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与处于产业发展中高端的行业重点企业、领先企业携手合作,组织专门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人员,依据产业群逻辑、岗位群逻辑与学科知识逻辑,分别从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两端提取结构要素,在全面剖析与论证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产业相关企业要从长远发展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等产业先进要素梳理后,帮助高职院校进行整合,支持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标准,进行无缝对接,共同开发先进的共享课程资源,为职业技能实训提供实训场地和机会,建成能够引领和支撑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为迎合现代产业高端化中不同技术、文化、艺术交叉融合发展的特点,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还需要注意谨防专业培养的狭窄化,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教育,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0]。

(四)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专业布局,有效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瞄准国家战略及行业人才需求,科学定位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11]。在建设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时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第二,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建设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第三,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以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构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与教育链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

参 考 文 献

[1]刘晶晶,和震.“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预期与推进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15-122.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EB/OL].(2019-12-13)[2021-05-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12/t20191213_411947.html.

[3]《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EB/OL].(2018-11-07)[2021-05-10].http://www.stats.gov.cn/tjgz/tzgb/201811/t20181126_1635848.html.

[4]胡茂波,游子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意蕴、困境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16.

[5]周丙洋.产业高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0(3):93-96.

[6]宋争辉.高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1(24):32-33.

[7]王玉龙,刘晓.以院建群还是以群建院?——兼论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基层治理模式[J].职教论坛,2020(7):34-39.

[8]劉晓.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组群逻辑与行动方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0(6):104-108.

[9]王惠莲.高职院校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解构、关键维度及实施向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54-61.

[10]周丙洋.产业高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0(3):93-96.

[11]郭建春,杨志.高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8(12):43-44.

The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s of High-level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with Characteristics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141 High-level Projects Specialty Groups with Characteristics

Meng Pan

Abstract  At pres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 high-level specialty groups with regional unbalanced development, reflecting the trend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riented to high-end industries, and the specialty setting closely conforms to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layout. However, it still faces some issues such as the homogenization of specialty settings in some specialty groups, the low correlation of group logic structure in some specialty groups,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demand side of high-end industries and the supply side of talents, and the adjustment of specialty groups lagging the pac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eady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double-high pla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s with characteristic and high level needs to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as to optimize the specialty layout of the specialty groups to enhance the heterogeneous core competitive-ness, follow the logical dir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specialty group,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the talent supply si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end industry, and concentrate the professional layout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o effectively serve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  high-level specialty group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ouble-high plan; industry;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  Meng Pan, teacher of Zhenzhou TeachersColleges, doctoral candidate of Tianjin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3)

作者简介

孟攀(1987- ),女,郑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讲师,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郑州,450053)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机制与路径的质性研究”(20YJC880020),主持人:郭达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产业高等职业教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