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社会:请等等那些走得慢的人

2021-12-15曹林

青年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受益者年轻人角度

曹林

前段时间,南京一个年轻人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特长,为70 岁的老父亲绘制了一本私人定制的“数字生活指南”,帮老人融入现代数字生活。

这条温暖的新闻感动了很多人。在课堂上跟同学们讨论这个话题时,有同学谈到了不同角度,认为所谓数字化“便利”可能是一厢情愿,与其要求老人加快脚步,不如等一等他们。

这个角度突破“帮老人融入数字化”这个看似理所当然、代表着进步主义光芒的结论,看到了“融入数字化”的现代性宣言中包含的年轻人“话语权力”:让老人去适应年轻人,而不是尊重老人。

实际上,“不会,但我可以学”就是一種以年轻人为中心的话语体系,孩子从小到大,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一张白纸到填满知识,生机勃勃,他们有学习欲望,更有学习能力,能适应新事物。而老人已到暮年,学习能力大大弱化,固化的思维和习惯、退化的器官功能、僵化的知识体系,让他们缺乏学习欲望、氛围,尤其是对新技术新平台的学习。年轻人用健康码,那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个步骤。而很多老人日常生活并没有网络化,只不过进一下商场,用一个健康码,就得了解整个网络世界、网络知识、网络理念。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公司化社会流行着这样的规训:不会,但我可以学。对年轻人,这是鸡汤,学了才能进步。而对老人,则意味着艰难面对一个他们陌生的世界。

站在年轻人角度,会觉得“不就是一个app”吗,有多难呢?

因为你已经适应了数字生活,想象起来很容易,但对老人来说,这是一个新的世界, 处处是障碍,技术、理念、方法、平台,看不懂的界面和字母,记不住的步骤,眼花缭乱的信息,他们本不需要进入这个世界。但年轻人主导的世界,强迫着老人们去适应,还美其名曰“让老人与时俱进适应数字社会”。为什么我们在一些方面不去“适应”老人,在数字化的同时保留一种慢的、传统的方式,等一等步伐缓慢的那群人呢?是让老人“适应”年轻人,还是年轻人去“适应”老人,就是一种文明。数字文明,应该包含一种“包容慢”的文明,而不是用快的文明碾轧、抛下那些走得慢的人。

公共政策尊重他们,就是考虑他们的习惯,让他们免于被迫不断“学习”、不断适应那些年轻人所热衷的“创造”给他们带来的生活障碍。也许,那些所谓数字化,在源头上就应该考虑这个群体。

数字社会高歌猛进,是进步的象征,但我们有必要反思,当我们谈论这个词时,都是站在“受益者”角度看待数字社会的。一句话说得好,当我们是少数人时,考验着我们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人时,考验着我们的宽容。站在数字受益者的角度,我们能不能想到那些可能的数字受害者,数字鸿沟另一边的人,数字在隐私侵犯上带来的巨大风险,这是数字文明不可回避的另一面。

成熟的数字文明,需要跳出那种进步主义的、完全站在受益者角度的技术迷思,关怀数字的盲区和被抛弃者。

(编者注: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围绕老年人在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七方面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工作措施,致力于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

(摘自2020 年11 月6 日《中国青年报》,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受益者年轻人角度
神奇的角度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Red tourism sees boom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想从受益者成为布道者 专访CEDA培训讲师冯光宇
中文学习成新宠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