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胶囊与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12-15高维健王秀芬付培平
高维健,孙 静,王秀芬,吴 云,付培平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 ACI)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全部卒中类型的60%以上。其发病率、致残致死率相当高,伴有多种并发症且极易复发[1,2]。对于ACI患者除了常规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以外,改善体内循环、加强神经保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丁苯酞是由芹菜中提取的化合物,能通过多种途径保护梗死后的脑组织。有研究显示,丁苯酞胶囊或丁苯酞注射液在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有良好疗效[3,4]。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注射液丁苯酞胶囊和丁苯酞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ACI提供有效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ACI患者参加此次研究,共120例。ACI的诊断标准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胶囊组58例和注射液组62例。胶囊组:男30例,女28例;平均年龄(55.27±3.62)岁;平均体重(66.23±4.39)kg;平均发病就诊时间(8.86±1.13)h。注射液组:男32例,女30例;平均年龄(56.02±4.04)岁;平均体重(67.56±4.61)kg;平均发病就诊时间(9.16±1.56)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ACI常规治疗,如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等药物治疗。胶囊组采用丁苯酞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口服治疗,200 mg/次,3次/d,注射液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静脉滴注治疗,25 mg/100 mL,2次/d,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持续用药14 d。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NIHSS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46%~90%为显效;NIHSS评分减少18%~45%为有效;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下为无效;NIHSS评分增加18%以上为恶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统计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采集所有患者空腹12 h后外周静脉血待测。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LB-2A,购自徐州市浩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检测Fib、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粘度及全血低切粘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粘度及全血低切粘度比较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丁苯酞可有效保护神经元,修复神经系统功能[3,4]。目前临床上丁苯酞制剂主要有胶囊和注射液两种,丁苯酞注射液与胶囊相比可快速达到所需要的血药浓度,把握治疗最佳时机,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表明,治疗后注射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上升,提示丁苯酞注射液可改善ACI患者的梗死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俞小梅等[4]研究结果类似,丁苯酞注射液与胶囊相比更有利于患者吸收,疗效更好。推测丁苯酞注射液通过较少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细胞色素C的释放,抑制神经元凋亡,并阻止氧化酶激活,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保护缺血性神经组织。此外,丁苯酞注射液通过提高血药浓度,提高生物利用度,进而更好的发挥药效。大量研究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保护神经元,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注射液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胶囊组明显改善。提示丁苯酞注射液可改善体内微循环。大量研究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具有扩张微小动脉,改善微循环的功能。注射液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与胶囊组相比无差异[2]。提示丁苯酞注射液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丁苯酞注射液治疗ACI与胶囊相比,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得到改善,疗效更佳,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