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

2021-12-15明均仁陈晓禹

图书馆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献数据库党史红色

明均仁,陈晓禹,陈 蓉

0 前言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要求在全社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突出青少年群体,加强对党的理解和认同[3]。高校图书馆(以下简称“高校馆”)对高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支撑及保障作用[4]。当前高校馆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建设,已然成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这就需要高校馆充分利用资源与场地优势,明确红色文化建设定位,承担起传承与发扬红色文化的重任;运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打造红色学习空间,宣传推广红色文化,培育具有红色精神的时代新人。

1 研究现状

图书馆红色文化建设研究集中于4个主题:(1)红色数据库建设,如袁子英以筹建贺龙图书馆为例阐述红色数据库建设步骤[5],许庆勇等提倡红色旅游专题数据库共建共享[6]。(2)红色文献建设,如孙翠玲等简述红色文献收集与整理过程[7],刘满平对红色文献收集和利用进行研究[8],谭雯等分析红色文献的社会价值[9]。(3)红色实体学习空间建设,如李志杰等提出构建红色体育文化休闲空间[10],王晓等对构建红色经典阅览室提出建议[11]。(4)红色主题活动建设,如欧建华等分析银川市图书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12],刘燕等对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党建+” 活动案例进行了列举[13]。但高校馆红色文化建设成效如何,是否可供其他图书馆借鉴,值得进一步展开探究。本文从高校馆红色文化建设现状出发,开展多重调研,总结高校馆红色文化建设经验,探索可行的优化路径。

2 调查设计

2.1 调查对象

“双一流” 高校学科全、综合实力强,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更具建设经验,有典型的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根据教育部公布的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4],本文选取42所“双一流” 高校馆为调查对象,于2021年3月1日至7月1日,对红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

2.2 调查方法

采用网络调研、实地调研、文献调研、访谈法等方法,获取42所“双一流” 高校馆红色文化建设信息,围绕其建设现状开展内容分析。在网络调研上,浏览42所“双一流” 高校馆官方平台,如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搜寻其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建设模式、宣传方式等信息,以系统获取高校馆红色文化建设现状。在实地调研上,走访武汉大学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考察其红色文化资源与空间,与高校师生进行交流,明确红色文化建设具体细节,切身感受高校红色文化氛围。在文献调研上,通过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等数据库或搜索引擎,以“红色文化建设”“红色活动” 及高校名称等作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收集高校红色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在访谈法上,进一步与馆员、读者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双一流” 高校馆红色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读者需求,归纳高校馆红色文化建设关注方向。

3 调查结果

3.1 服务对象

师生是高校馆红色文化建设的主要服务对象。42所“双一流” 高校馆均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具有高校特色的红色文化建设,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2021 年4-7 月开展 “百人诵百年” 活动、党史主题线上书展及共读党史系列活动,普及面广、活动周期长,效果好。

青年强则国强,高校馆重视学生群体,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红色理想。高校馆不仅面向全体师生进行红色文化建设,还针对特定学生群体推广红色文化。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于2021年4月针对学生党员群体开展“主题党日百日行” 系列活动。高校馆也积极邀请学生志愿者参与红色文化建设。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于2021年4月邀请校芳草青协图书馆志愿服务分队共同承办 “传承红色基因,诵读红色经典” 沙龙活动。此外,高校馆还举办面向教职工的红色文化活动,继而由教职工向学生群体输出红色文化知识。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于2021年4月举办“学党史 铭初心” 教职工读书会。

3.2 服务定位

服务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功能[15]。高校馆进行红色文化建设,服务定位主要有3个。

(1)红色文化建设是图书馆服务的组成部分。高校馆既是学术文献收藏与服务中心,又是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16]。在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红色文化活动,促进服务创新,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以“服务,就在身边!” 为主题开展系列党史学习活动[17]。

(2)红色文化建设是对师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馆为读者提供科研平台的同时,以红色文化对读者进行党史教育,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开辟党史学习教育阅读空间[18]。

(3)红色文化建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9]。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四川大学图书馆等高校馆通过建设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1]。

3.3 红色主题推广活动

3.3.1 活动内容

高校馆定期举办红色主题活动,类型主要分为讲座、展览、赏析、共读、朗诵、知识竞赛6类。部分高校曾举办红色主题游学活动或红色专题汇演活动,但活动频次较低、面向群体较窄,在此不做列举,具体分类及部分案例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图书馆红色主题推广活动类型

(1)讲座。讲座以线上或线下开展,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红色主题系列讲座[22],新疆大学图书馆连续推出21场优质线上讲座[23]。

(2)展览。展览对象包括红色书籍、红色文献、红色图片资料等,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红色书展、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红色文献展、东南大学图书馆红色图片展。

(3)赏析。围绕红色经典影视、歌曲等作品,北京大学图书馆定期开展红色主题电影赏析活动,电影包括《周恩来》《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与读者共同欣赏,感悟革命精神。

(4)共读。组织高校师生共同阅读红色经典著作,如东南大学图书馆阅读马拉松活动,吸引近千名师生共读《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24]。

(5)朗诵。以朗诵形式让读者体会红色经典的魅力,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021年4月底举办红色经典朗诵比赛[25]。

(6)知识竞赛。为加强读者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开展红色主题知识竞赛,如武汉大学图书馆面向湖北省各高校师生开展党史知识竞赛[26]。

3.3.2 举办模式

按举办主体,高校馆红色主题推广活动可划分为以图书馆为主体独立举办、图书馆与其他部门或组织联合举办两种模式,部分案例见表2。

表2 高校图书馆红色主题推广活动举办模式

(1)独立举办,即由图书馆作为活动主办方,负责红色文化建设相关活动的一切事宜,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举办 “感受音符上的红色经典” 活动,面向读者推出20 张红色专辑以供赏析。

(2)联合举办,即高校馆在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以本馆为主,联合其他部门或组织合作举办相关活动,合作单位可归纳为3类:校内其他部门,如学生工作处、校团委、工会委员会等;学生社团,如电影协会、书画协会等;校外机构或组织,如学术网站、企业等。通过联合举办,高校馆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红色资源共享共建。

3.4 红色学习空间

结合网络调研与实地调研,高校馆均向读者提供红色文化学习空间,拓展红色资源的传播及延伸。在实践中,高校馆不仅创建包含红色文献数据库的网络学习空间,还进一步建设具有高校特色的实体学习空间,引领红色文化传承,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3.4.1 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主要指红色文献数据库,按照内容可划分为通用红色文献数据库、红色专题文献数据库及特色红色文献数据库,部分应用高校如表3所示。

表3 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数据库

(1)通用红色文献数据库。高校馆丰富自身红色资源,陆续订购并开通红色文献数据库,如上海睿则恩——红色文献数据库、爱如生红色历史文献库,内容包括红色著作、红色英雄传记、党史资料等,如《红色中华》《新中华报》,均被大部分高校开通试用。

(2)红色专题文献数据库,即通用红色文献数据库的延伸。高校馆整合馆内红色电子资源,构建红色专题文献数据库,如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汇总馆藏电子资源及订购的相关数据库平台,包括中国共产党思想理伭资源数据库、龙源党建数字学习平台等,打造大连理工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文献资源网页[27]。

(3)特色红色文献数据库。高校馆自行创立或在相关红色数据库基础上,结合高校特有资源,建设高校特色红色文献数据库,如四川大学江姐专题文献数据库,以曾在四川大学就读的红岩烈士江竹筠[28]的具体事迹为主要内容,收录相关红色文献资源[29],传承红色基因。

3.4.2 实体学习空间

高校馆开辟红色主题实体学习空间,供读者阅读红色经典、开展红色主题推广活动,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图书馆等,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高校图书馆红色主题实体学习空间

结合实地调研、访谈,并进一步对馆员进行邮件、电话咨询可得,高校馆重视红色主题实体学习空间建设,呈现四大特征。

(1)地理位置。实体学习空间多位于馆内,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对此较为重视,于一、二校区馆内均设置党史教育学习空间。

(2)占地面积。高校馆为读者提供广阔的红色文化学习场所,如北京大学图书馆 “大钊阅览室”,面积约1,000平方米。

(3)红色资源。高校馆实体学习空间中存有大量红色资源,如湖南大学图书馆“四史” 学习教育主题空间,红色文献及音视频资源上万件。同时,高校馆利用先进技术,配备丰富软硬件设备,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党史学习教育阅读空间中配备瀑布屏及智能光影阅读系统。

(4)信息技术应用。高校馆将实体学习空间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设置专题网站,与实体学习空间同步更新相关红色资源,如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图书馆。

3.5 宣传方式

此次调查发现,高校馆红色文化建设的相关宣传,主要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进行,具体宣传方式如表5所示。

表5 高校馆红色文化建设宣传方式

线上宣传主要通过图书馆官方平台发布红色资源、红色学习空间建设情况以及红色活动开展情况,具体有3种形式:(1)图书馆官方网站,42所“双一流” 大学均于图书馆官方网站中进行红色文化建设相关宣传。(2)微信公众号,42 所“双一流” 高校馆均已开通微信公众号服务,其中40所高校馆微信公众号进行过红色文化建设相关宣传。(3)其他平台,部分高校馆通过官方微博平台或超星学习通进行红色文化宣传,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

线下宣传主要通过2种形式开展,推广红色文化:一是告示牌,如四川大学图书馆通过在红色书籍处设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告示牌,以醒目标语吸引读者;二是大型电子展示屏,如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在红色学习空间设置大型瀑布流电子阅读屏,打造“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主题,展示红色资源。

4 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4.1 面向多方群体,联合多方机构

以往高校馆红色文化建设相关活动举办频次较低,服务对象有限。随着高校馆对红色文化建设日益重视,开展频次有所提高,面向的读者群体进一步扩大,逐步覆盖高校全体师生。此次调研发现,部分高校馆做出了创新,以高校或地域为单位,扩大红色文化建设服务对象范围,如山东大学图书馆在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呼吁兄弟院校的参与,武汉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面向全省高校师生开展红色主题活动。

高校馆在红色文化推广活动中,除与校内组织机构或学生社团合作外,还吸收社会力量的参与,逐步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展的过渡,促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宣传优势的有效结合,提高活动影响力及推广效率[30]。此次调研发现,武汉大学图书馆与中科软股教育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党史知识竞赛,由企业为图书馆线上竞赛平台提供技术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北京超星公司合作,线上举办红色经典共读活动,借助超星学习通App实现更广泛的线上宣传[31],这些多方合作机制与联合驱动,大大推动了高校馆红色文化建设。

4.2 丰富推广形式,创新宣传方式

在红色文化推广过程中,高校馆单凭读者被动接受,难以使师生准确把握红色文化内涵。因此,高校馆丰富红色文化推广形式,将红色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程,借助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推广活动,向读者宣传红色文化,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红色主题推广活动包括朗诵、共读、书展等多种形式,确保校园红色文化生机与活力。

此外,高校馆如果只是采取线下方式推广红色文化,读者难以及时获取信息,还会受到宣传地点、人流量等限制,辐射面有限。此次调查发现,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为高校馆红色文化推广提供了新契机,多数高校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官方平台,结合图书馆官方网站,向读者宣传、推广红色文化,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向读者推送红色经典荐读及红色主题活动通知。规律化的推送时间及高质量的推送内容,更有利于形成稳固的读者群。

4.3 整合红色资源,重视学习空间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图书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32]。高校馆整合网络数据库,汇总红色电子资源,结合高校特色,建立红色专题网站,打造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线上红色文化学习空间,如四川大学图书馆结合红色英雄人物,以校友江竹筠烈士的红色历史事迹为中心,建立四川大学江姐专题文献数据库,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

同时,高校馆一方面整合红色经典书目,形成红色书架或红色馆藏专区,方便读者借阅;另一方面建立线下专属红色学习空间,采购红色经典书籍,配备各类红色资源,为建设并优化红色学习空间创造条件,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此外,高校馆尝试将线上网络学习空间与线下实体学习空间相结合,以线下红色阅览室搭配线上专题网站,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图书馆等。

5 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建设的路径

通过进一步与馆员、读者互动,深入了解42所“双一流” 高校馆红色文化建设现状,分析读者对红色资源、红色主题活动、红色学习空间等方面的需求,借鉴图书馆红色文化建设典型案例,以期为图书馆红色文化建设提供路径参考。

5.1 注重协同发展,强化红色文化合作机制

红色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事业,需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高校馆应建立科学的合作机制,系统地对红色文化建设协同合作进行规划[33]。在规划中,高校馆寻求优质校外合作单位,加强与当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红色纪念馆等教育基地的合作,促进红色资源共享共建;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吸收社会力量的参与,秉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原则,协同共建红色文化。

此外,在合作中既借鉴公共图书馆等其他机构的成功经验,又需发挥高校馆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推进高校馆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知识文化教育,可在协同发展中强化合作机制,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红色文化建设路径:一是与高校党委部门、思政部门合作,与其充分沟通,把握党的发展主线,把握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现状;二是与校内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利用学生群体对知识的渴求,开设红色文化相关课程,如线下党政课或线上红色微课,将红色文化推广融入课堂教学[34-35];三是与校园广播站合作,定期为师生读者播放红色经典曲目;四是与学生社团合作,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在学生群体中的号召力,了解学生精神需求,并发挥学生社团自主性,使学生社团主动融入红色文化推广,培养红色学生社团,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36]。

5.2 优化推广方式,引领红色文化传承

高校馆应打造精品红色主题推广活动,实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扩张红色资源使用方式,实现作品文化功能[37]。可采取如下方式进行优化推广:一是适当提高红色主题游学活动举办频次,如参观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红色纪念馆等[38],或开展红色集邮展活动[39]、短视频征集活动[40]、红色主题文艺汇演等,把握 “红色基因”,演绎红色故事。二是激励读者深入学习,以真人图书馆形式定期举办交流分享会,讲述学习红色文化的心得体会,或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向读者讲述红色历史[41]。三是与高校周边社区联系,举行社区红色展览、社区“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实现红色文化推广“走出校园”,既加深广大师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又扩大红色文化建设范围。

高校读者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具有创新精神。高校馆应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优化推广方式,引领红色文化传承。在建设中,高校馆一方面可优化网络界面设置,打造“艺术+便捷” 网络学习频道;另一方面,继续依托微信等新媒体平台[42],提供红色系列电子资源,如整合微信公众号服务栏目,利用H5页面嵌入等方式开通红色专栏[43],促进红色文化与时代发展潮流紧密结合,建设符合当代大学生认知的红色文化推广,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红色文化内核[44],推动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5.3 创新内容体系,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45]。当前高校馆红色文化建设大多围绕某红色经典著作、红色影片等进行,内容较相似,具有较大随意性[46],对红色资源挖掘深度不够。因此,高校馆需深化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建设内容改革,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在具体实践中,高校馆应创新内容体系,全力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一是成立红色文化工作小组,对高校红色资源进行科学分类,促进红色文化建设朝体系化方向发展,科学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二是结合红色历史事件、红色英雄人物等,以史实为基础,讲好党的故事,讲好英雄的故事,如嘉兴学院图书馆依托当地南湖红船历史事件,建立红船精神研究与红色文化传播数据库[47]。三是最大限度利用好学习空间,借鉴公共图书馆成功经验,如广州图书馆“新时代红色学习空间”[48]、杭州图书馆少儿红色书房[49]等,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打造个性化红色学习空间。四是完善线下阅览室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智能投影仪、电子屏等设备[50],打造“技术+设备” 智能化实体学习环境,展示融媒体红色文化作品,融合线上线下功能,使读者全方位获取红色资源,提高读者学习体验,推动红色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文献数据库党史红色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文献数据库评价研究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