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颠簸样三相T波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

2021-12-15赵小平朱正炎曹冠红刘小娟刘燕张爱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尖导联振幅

赵小平,朱正炎,曹冠红,刘小娟,刘燕,张爱华

有关颠簸样三相T波,国内最早是陈琪基于国外学者的报道于2009年报道的“一词一图”: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继发性长QT综合征伴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患者中,59%的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可出现“正-负-正”三相T波,当其QT间期>510 ms,Tp-Te间期>80 ms时,患者80%以上的几率将发生TdP、心室颤动(室颤)和心脏停搏。因该T波的形状类似“前方颠簸”的交通路标,将其形象地称为“颠簸样”三相T波。心电图表现:①QT间期延长>450 ms;②T波宽大,呈“正-负-正”三相改变,T波在不同时间记录的心电图中形态略有差别,可见于同一份心电图的不同导联[1,2]。作者在工作中观察到,颠簸样三相T波更多地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中出现,未检索到国内关于AHCM与颠簸样三相T波之间关系的相关报道,为探讨患者心电图出现颠簸样三相T波的疾病分布情况,心电图特点及其对AHCM的诊断价值,做此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20年3月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HCM)的患者66例,将其中明确诊断为AHCM的患者12例和同期全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出现颠簸样三相T波的患者7例作为研究对象。12例AHCM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4~75(54.65±17.58)岁。合并高血压8例(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1 mmHg=0.133kPa);糖尿病2例;冠心病(双支病变,支架术后)1例;前降支肌桥1例;心房颤动(房颤)、DDD起搏6年1例;HCM家族史1例;不明原因晕厥1例。6例于我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确诊AHCM,另6例经动态心电图提示AHCM后进一步检查确诊,其中1例为24岁男性,健康体检时发现ST-T异常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自述无不适,有HCM家族史;4例被临床误诊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误诊为心肌炎。12例AHCM患者中,11例经MRI和/或心脏超声明确诊断,1例经左室造影诊断,均排除了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主动脉瓣下隔膜等引起的左心室壁增厚[3]。颠簸样三相T波7例患者中:AHCM 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56±20.77)岁;另1例为冠心病,二度Ⅰ型房室阻滞,2:1房室阻滞。

1.2 研究方法与AHCM诊断标准

1.2.1 心脏超声诊断AHCM标准[4-8]:心尖部心肌厚度≥15 mm,心尖部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1.3,心尖部心腔变小。

1.2.2 左室造影诊断AHCM标准[9,10]:左室舒张末期呈“黑桃A样”改变,心尖部较前壁明显增厚。

1.2.3 核磁共振诊断AHCM校准[11,12]:①早期AHCM,心尖部最大室壁厚度≥12 mm或心尖段最大室壁厚度/基底段后壁厚度比值≥1.3;典型AHCM,心尖部最大室壁厚度≥15 mm或心尖段最大室壁厚度/基底段后壁厚度比值≥1.5。②心尖局部室腔狭窄,舒张末期呈“黑桃”样(心尖段室壁弥漫性对称性肥厚),尖端指向心尖部;或非“黑桃”样改变(早期肥厚心肌局限于心尖部的某些节段,所切层面上无法出现对称性肥厚)。

1.2.4 动态心电图诊断AHCM标准[4,7,8,10,13,19]①V3~V6导联对称性巨大T波倒置,典型呈TV4>TV5>TV3,可伴Ⅰ、aVL、Ⅱ、Ⅲ、aVF T波深倒置,巨大倒置T波深度夜间比日间深,且深度与RR间期呈正相关,即慢频率依赖性;②左室高电压,典型呈RV4>RV5>RV6;③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下移程度与T波倒置深度呈正相关,以V3~V5显著;④QT间期延长;⑤偶见病理性Q波。

1.2.5 动态心电图观察方法使用美高仪和DMS12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观察并记录:①胸前导联QRS波群振幅;②巨大异常倒置T波发生的导联、振幅、形态;巨大倒置T波深度与RR间期是否正相关;③ST段下移导联及水平;④QTc延长程度及病理性Q波;⑤颠簸样三相T波发生导联、形态,发生时心率。

1.2.6 颠簸样三相T波诊断AHCM的评价方法①敏感度(真阳性率)=真阳/(真阳+假阴)×100%;②阳性预告值=真阳/(真阳+假阳)×100%。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12例AHCM,占同期诊断为HCM的18.18%(12/66),男女比例5:1;平均年龄(54.67±17.58)岁;合并冠心病1例(1/12,8.33%)。

2.2 节律和房颤发生率及检出室性心律失常情况12例AHCM患者中:窦性心律11例(其中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例,阵发性房颤1例);房颤、DDD起搏(VVI模式)1例。总房颤发生率25%(3/12)。检出室性早搏`10例(83.33%),其中多源室早4例。

2.3 颠簸样三相T波疾病分布情况检出颠簸样三相T波7例,均间歇出现,其中AHCM患者6例(6/7),另1例为冠心病,二度Ⅰ型房室阻滞,2:1房室阻滞。

2.4 心电图特征

2.4.1 AHCM心电图改变特点12例AHCM患者中:①左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12例(12/12,1 0 0%)。②V3~V6导联巨大T 波倒置1 1 例(11/12,91.67%),振幅:0.8~1.4(1.32±0.342) mV;形态:T波深而窄,波底尖,对称或略不对称;巨大倒置T波与RR间期呈正相关11例(11/11,100%),即慢频率依赖性,心率增快,T波倒置变浅,其中2例于最大心率时T波伪性改善,T波直立,低平;同时在Ⅱ、Ⅲ、aVF导联出现T波深倒置6例(6/11,54.55%),在Ⅰ导联出现T波倒置2例(2/11,18.18%)。③最大ST段下移发生于V4~V6导联,且最大ST段下移与最深倒置T波发生的导联相对应12例(12/12,100%),ST段最大下移幅度0.05~0.4(0.279±0.102)mV。④心电图间歇出现颠簸样三相T波6例,占检出总数的85.17%(6/7),发生的导联分别为Ⅰ、Ⅱ、Ⅲ、aVR、aVL、aVF、V3和V4;形态:颠簸样三相T波于不同导联可表现为直立或倒置,Ⅰ和Ⅱ导联不同时间内呈现怪异性三相T波;发生时间为夜间或心率相对较慢时,发生时心率(53.5±6.45)bpm。⑤QTc延长>500 ms 5例(5/12,41.67%),程度为(0.522±0.035)ms。⑥异常深而窄病理性Q波1例(1/12,8.33%),发生于Ⅲ、V5和V6导联(图1~3) 。

图1 AHCM患者颠簸样三相T波

图2 AHCM患者不同记录时间颠簸样三相T波的不同形态

图3 AHCM患者颠簸样三相T波和病理性Q波

2.4.2 冠心病患者颠簸样三相T波特点①无胸导联QRS振幅增高;②巨大倒置T波开口宽,底部圆钝或切迹;③QTc显著延长达0.68 s以上;④巨大倒置T波与RR间期亦呈正相关,多发于2:1房室阻滞时;⑤同时合并尼加拉瀑布样T波(图4~6)。

图4 冠心病患者无颠簸样三相T波时的心电图

图5 冠心病患者出现颠簸样三相T波时的心电图

图6 冠心病患者不同记录时间颠簸样三相T波的不同形态

2.5 颠簸样三相T波诊断AHCM价值①敏感度(真阳性率)50%;②阳性预告值85.71%;③颠簸样三相T波联合左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和特异性巨大T波倒置诊断AHCM的阳性预告值为100%。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中,AHCM占同期诊断HCM的18.18%,男女比例5:1,平均年龄54.17±17.56岁,与同类文献相近[4,5,8,12,13]。房颤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5%和83.33%,与文献报道相近[8,12],间接佐证了HCM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源性猝死(SCD)、心力衰竭和栓塞性脑卒中[20]。合并冠心病,双支病变1例(1/12,8.37%),韦云青等报道中,34例AHCM,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发现4例有1支以上冠脉狭窄≥50%[12]相似,证明AHCM和冠心病可以并存。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即左胸导联巨大T波倒置和R波振幅增高及ST段压低与所有相关文献结果一致。巨大T波倒置和ST段压低的慢频率依赖性为100%,与王龙和郭继鸿的观点相符[14,16],其中2例于最大心率时T波出现伪性改善,即运动后心率加快时巨大T波倒置和ST段下移消失,其机制为:植物神经能影响心率及心肌的除极速率,进而影响复极异常的程度[16]而致运动后心电图发生伪性改善。QTc延长>500 ms 5例(5/12,41.67%),程度为(0.522±0.035)ms。与沈伟等[21]研究中,HCM晕厥组QT间期较非晕厥组延长更明显(P<0.01)和张维龙[22]研究中AHCM患者平均QTc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有相似处。关于病理性Q波,文献报道结果和观点不一,有观点认为AHCM不出现病理性Q波,而在詹荔莉[8]的报道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异常Q波(7.7%),王宏雁[17]研究结果中,3例(3/14)在Ⅱ、Ⅲ、aVF导联有Q波形成。本研究结果中,1例在Ⅲ、V5、V6导联中出现病理性Q波(1/12),说明AHCM由于肥厚部位的差异,心电图中是可以出现病理性Q波的。12例AHCM中,检出颠簸样三相T波6例,颠簸样三相T波诊断AHCM的敏感度为50%,阳性预告值为85.71%,即AHCM的患者中颠簸样三相T波占50%,而发生颠簸样三相T波的患者中AHCM的患者占85.71%;颠簸样三相T波与左胸导联特异性巨大T波倒置和R波振幅增高联合应用,诊断AHCM的阳性预告值为100%,即当颠簸样三相T波与左胸导联特异性巨大T波倒置和R波振幅增高同时存在时,AHCM的患者占比为100%。

AHCM患者无特异性症状,部分可有胸闷、胸痛而被长期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16]。本研究中4例(4/12)被误诊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CM是青年人和运动员最见的猝死原因,无法解释的晕厥是患者最难发现的临床表现[23,24],心脏性猝死(SCD)多与致命性心律失常有关,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HCM患者SCD的唯一可靠方法[3]。AHCM 20年生存率约47%,比预期值60%明显降低[8]。心电图诊断AHCM的敏感性优于心脏超声,因该类患者心电图异常出现得更早[16],个别患者在心尖厚度达到“标准”前就已经存在AHCM特征性的T波倒置[8]。此前研究中,心电图诊断AHCM的主要依据是:左胸导联巨大T波倒置,R波振幅增高及ST段压低。本研究中应用颠簸样三相T波结合左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和特异性巨大T波倒置的心电图特征,为诊断AHCM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颠簸样三相T波的出现,其双相、三相、怪异的T波形态,表明心室复极离散度(TDR)显著增大,是患者发生TDP等恶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1],对有效识别出哪类患者属于高危具有预测价值,应尽早植入ICD预防猝死的发生。

需注意的是,此研究应用的是动态心电图,且颠簸样三相T波间歇性出现,捕捉的机率动态心电图优于静息心电图的同时,需要临床医生认真细致才不致遗漏,分析时应注意观察:颠簸样三相T波均于心率慢时出现,且多发生于夜间。

猜你喜欢

心尖导联振幅
心电导联向量的数理基础及其临床应用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研究
欢乐过大年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多类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导联选择方法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沪市十大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