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课程思政建设

2021-12-15尹显婷高阳杨曲红叶孙海涛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1年1期
关键词:工艺学粮油制品

刘 鹏,赵 茜,尹显婷,高阳杨,曲红叶,孙海涛

(1. 通化师范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2. 吉林省长白山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工程中心,吉林 通化 134002)

2020 年6 月1 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大学生在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思想教育不单单是思政课的任务,专业课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同样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基地[1]。目前,中国众多高校和高校教师都已经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纷纷投入到课程思政的研究之中,对于食品专业来说也不例外。张晓华等[2]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思政建设上从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和三观塑造三方面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贾俊强[3]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从课程绪论和专业技能知识两方面入手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胡燕等[4]从中国传统文化、职业素养提升和环保健康理念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但是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中研究粮油课程相关的成果还鲜有报道。

本文以通化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为例,探讨了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旨在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高校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1 “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课程简介

“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课程是高等院校食品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以“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多门课程作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粮油原料的初加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粮油原料进行精深加工和转化以及粮油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该门课理论部分48 学时,实验部分24 学时。通过课程学习和实验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熟悉各种粮油食品的生产原理和工艺理论,具有探索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的研究能力;研究粮油食品资源利用、生产和贮藏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食用方便的粮油食品。

2 “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课程结合思政教育的意义

课程思政不但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增强专业课教学的吸引力[5]。在“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这门课中加入中国传统粮食加工文化和弘扬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的传统美德等“思政元素”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到中国粮食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认识到作为食品专业的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从而形成勤奋刻苦的内驱力,进而大大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同时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开发专业课中的“育德”内涵,可以打破原有学科的思维束缚,仔细梳理、挖掘蕴含于各专业课程的显性及隐性的“思政元素”,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条目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从而可以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3 “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原则

3.1 坚持“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课程定位

“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有其自身特征及认知结构,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做“课程思政”,关键是要明确“思政课程”在其中发挥的显性作用[6]。课程思政不是课堂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思政上的引申和靠拢,更不是牺牲专业课教学学时而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这门课程必须要在坚持课程专业性质不变和本位不变的前提上,挖掘其思政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自然、有机地整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做到“润思政”而细无声[7]。

3.2 体现课程知识传授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理工科专业课特别是食品专业课程本身以自然知识为基本对象,阐述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机理,具有客观性,往往超越意识形态,注重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而轻其中的人文内涵。以往的“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课程只给学生讲授了粮油加工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能与时俱进。所以要加强课程与人文内涵的结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在价值观上对其进行引领和启示,科学技术和人文内涵的有效结合。

4 “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4.1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与专业自信

在课程的绪论部分介绍粮油加工的发展史,一方面可以讲述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粮食加工业要领先中国很多,进而可以延伸到由于科技不发达、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屡次被外敌侵略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介绍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里面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其中就包括谷物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榨油技术和酒曲生产工艺等与粮油食品相关的加工技术。最后,通过介绍近年来中国粮油加工行业的科研进展和发展前景,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充满信心和希望,并立志努力学习专业,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专业人才。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建议学生多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中国学术经典著作,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并在学习通线上进行讨论,从而让大家全面了解学科及专业的发展趋势。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的兴趣。同时,民族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增强。

4.2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在课程教学中,在每个粮食加工的章节着重介绍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传统粮油食品的历史和加工方法,引起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比如,对于稻谷的加工,中国传统的食法以蒸饭、煮粥为主,另外还可以制成米糕、米线、米酒、米醋、饴糖等传统产品;对于小麦加工,中国的加工历史更是悠久,传统面制品种类繁多,主要是馒头、面条、饺子等以蒸煮为主的面制品。其中面条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食品,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汉代称为“汤饼”,唐代称为“不托”,宋代称为“汤面”,之后才有“面条”之称[8]。此外,还应在课程中传播“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思想。虽然中国粮食生产贮藏加工技术发展迅速,但仍要让学生知道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向学生倡导生活中“光盘行动”,树立“爱粮节粮” 意识[9]。

在教学方法方面,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粮油加工工艺,也可以选几个同学介绍自己家乡的传统美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振兴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

4.3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可以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程中。比如,在讲授油脂加工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食用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评价油脂质量的高低,进而引申到如果出现食用油脂以次充好或者掺假现象。同时,引用一些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向学生介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作为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以任何理由,作出违背职业道德,有损人民健康的事情[10]。

在教学方法方面,通过课堂上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使命感增强。

4.4 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中国正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世界为之瞩目,也令更多外国人对中国故事感兴趣。因此,当代大学生学会如何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显得极为重要。学好英语是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尤其是口语。要将英语口语表达准确,流利,并且讲述过程要符合语法规则,这样才能更好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课程中内容比较简单的章节中采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如在讲授中国传统豆制品加工这一节时可以适当采用双语教学,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用英语给世界介绍中国传统豆制品的发展历史和加工工艺。

在教学方法方面,必须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提前将课程的课件等相关内容发送给学生,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进行一次英文的课堂展示。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得到适当的锻炼,当有机会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可以充满自信。

5 结 语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粮油加工及制品工艺学”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加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得学生在专业课知识获得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有所提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德育素养,培养出思想政治与专业素质全面发展的食品类专业人才, 满足新形势下中国社会发展对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猜你喜欢

工艺学粮油制品
脑工终结时代的来临:通用人工智能机器生产工艺学批判
浅谈食品接触之“竹纤维”制品
课程思政理念下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思考与实践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藏族工艺学的历史渊源及其相关藏文伏藏文献概述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国内11月底主要粮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