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21-12-15齐红艳
□齐红艳
(宁城县农牧局 内蒙古 赤峰 0242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设施蔬菜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增收增效、创造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 宁城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宁城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从1996 年开始,截至2020 年末,全县设施蔬菜总面积3.3 万hm2(综合占地面积),年产蔬菜120 万t,产值48 亿元,带动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 万元。设施蔬菜产业使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 010 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3%。宁城县先后荣获全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设施蔬菜成为宁城县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是内蒙古自治区设施蔬菜第一县。
目前,宁城县建成大城子番茄、大双庙黄瓜、一肯中圆茄、一肯中辣椒、汐子韭菜、右北平食用菌6 处高标准万亩专业园区,64 处千亩日光温室园区,58 个设施农业专业村;有工厂化育苗基地6 处,年育优质种苗7 000 万株;打造了国道508 线、兴哈线、铁苍线等3 条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示范带,形成了“一乡一业、一园一品”的设施蔬菜发展格局。
宁城县设施蔬菜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53 个,注册宁城番茄、宁城黄瓜、宁城尖椒、宁城滑子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 件,成功举办了“中国·宁城设施农业发展论坛”“中国设施园艺2017 年度学术年会”,有效提升了宁城设施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成产地批发市场6 处,设立宁城驻北京农牧业办事处,与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新发地市场、上海江桥市场等达成战略合作,成为京津冀、东三省、长三角等地区优质蔬菜供应基地。
宁城县设施蔬菜品种以黄瓜、辣椒、番茄、圆茄、韭菜、食用菌6 个大宗蔬菜为主,种植方式为日光温室和冷棚,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设施蔬菜种植基地之一。
2 宁城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土壤连作障碍逐年加重
宁城县设施农业发展多年,每个棚区都是种植同一种作物,大部分连作年限都在10 年左右,有的达到15 年以上,加之化肥施用量增加,致使土壤板结,土传病虫害加重,耕作层由过去的“活土壤”变为“死土壤”。2016—2017 年,宁城县在大城子、八里罕、一肯中种植年限在5~10 年的600 个日光温室取土样化验,土壤pH 值均在7.8 以上,土壤盐碱化严重,产量效益与投入不成正比。
2.2 作物秸秆成为新的污染源
随着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作物秸秆及根茬逐渐增多,大部分被丢弃在园区内、村庄边、沟渠内,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也成为蔬菜种植发生病虫为害的传播源。据测算,全县每年未被利用的设施蔬菜秸秆(包括根茬)达到15 万t(干品)以上。秸秆转化利用率低、随意丢弃,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新难题。
2.3 成本增加效益下滑
近年来,设施蔬菜种植户效益普遍下降,究其原因:一是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农村临时工的日工资由2015 年的50~60 元/d,上涨到目前的20 元/h,春夏季160 元/d。且因种植规模扩大,市场趋于饱和,蔬菜价格不可能与成本同步上升,导致利润空间缩小,效益下滑。二是综合机械化率低,设施蔬菜机械化率远低于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较高。
2.4 质量安全监管不配套
家庭经营为主的小农户生产格局,经营规模小、生产分散,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蔬菜轮作种植难以实现,病虫积累逐年增多,部分菜农生产安全意识不强,存在靠使用化肥、农药增产增效的问题。质量安全监管设施不健全、手段较为单一、人员较少,没有做到设施蔬菜安全监管全覆盖。
2.5 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在产业前端:科技示范引领和工厂化集约育苗存在短板。像宁城县这样的设施蔬菜大县,80%以上的种苗依靠县外提供,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存在检疫性病虫草及危害较重病虫草传入的风险,给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隐患。
在产业中端: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智能放风器环境调控、物联网系统、轻简化技术等普及推广还未实现全覆盖。
在产业末端:产地销售市场规模小、零散分布,缺少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力强的统一大市场或物流交易中心。蔬菜多以毛菜交易为主,净菜加工、分拣包装、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还处于起步阶段。
2.6 产业发展资金短缺
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之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工厂化集约育苗、科技推广与培训、生产区域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外埠市场开拓、品牌培育与推介、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可追溯体系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宁城县资金严重不足。
2.7 品牌影响力不强
虽然部分蔬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设施蔬菜营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品牌意识不强,未能形成自己的产品包装或包装箱,设施蔬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8 产业发展人才不足
一方面,蔬菜生产者老龄化、兼业化普遍,生产技能较低。另一方面,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营销企业、专业合作社相关人才少,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县乡技术推广服务队伍人员长期短缺。
3 宁城县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3.1 学习先进经验
学习借鉴寿光经验,以“质量先导、生态升级、以土为本、环境农业一体化发展”为指导思想,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化运营”的方式,以良田出良品为主线,通过环境农业一体化土壤改良示范工程,构建“作物秸秆有机废弃物资源化还田—健康土壤生态环境再造—优质蔬菜生产”的质量型标准体系,为生产高品质蔬菜提供健康、可持续利用的土壤环境。
3.2 加快设施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宁城县要适应市场需求,改善供求关系,积极拓展销路。提高产品的品质效益,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跟质量要效益,跟市场要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
3.3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加强与区内外高等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聘请设施农业专家举办培训班,同时组织科技服务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与培训,加大对合作组织、经纪人、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的培训[1]。引进推广新型棚室、智能放风器环境调控、优质高效栽培、“双减一节”(减药、减肥、节水)等技术。
3.4 全力打响蔬菜品牌
积极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并聘请专业团队策划适合本地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包括央视专题、广告宣传、推介会、研讨会和专柜展示销售等,加大宁城县蔬菜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全面提升设施蔬菜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3.5 全面畅通销售渠道
在宁城县建立功能齐全、辐射面广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打造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2]。继续深化与东三省、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超市、社区的合作,设立宁城县蔬菜专柜及展示区。借助“互联网+”,推动设施蔬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交易,巩固设施蔬菜销售市场,建成中国北方高原寒区反季节绿色蔬菜供应基地。
3.6 切实加强质量监管
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开发研究绿色投入品,完善设施农业产品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大数据云平台建设项目,建设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优质农产品品牌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管理中心。
3.7 加快壮大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充实宁城县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吸纳有专业技能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提升设施农业技术指导能力和服务能力。
3.8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设施蔬菜产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种植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发展。尤其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使设施蔬菜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乡村振兴主导产业相结合,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本地区设施蔬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宁城县设施蔬菜产业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从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对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当地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