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农业植保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2021-12-15蓝正群
□蓝正群
(蒙山县西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广西 梧州 546700)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农产品的质量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植保工作,在应对病虫害、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农产品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1]。在全社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形势下,如何做好农业植保工作,安全用肥、用药,保证农产品不受污染,促进农产品升级,有效保证农产品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植物保护是农产品质量的基本保障
我国2006 年开始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凡是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其他化学物质的农产品都不能销售,并从人体健康安全角度要求,在农业生产中获取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质量必须符合安全标准,确保让人们吃上健康、绿色的农产品。
植物保护的目的是保护植物产品在生产或储存时不受有害生物侵害。由于植物产品处于食物链底端,很容易直接或间接受到其他污染物的影响。植物保护技术与措施是农业产品质量的保障,包括法规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措施以及物理防治措施等,通过多方面的把控,将这些防治措施结合起来,做到农产品无污染、无公害。采取植物保护措施,每年都能够为国家挽回大量粮食损失。据统计,目前全球已记录的病虫害超过10 000 种,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进行植物保护工作,每年的农产品损失将会达到总产量的70%。据统计,2019 年我国化学防治工作挽回农产品产量的28%,除草剂挽回农产品产量的16%,杀虫剂挽回农产品产量的7%。这些数据说明植物保护措施对保障农产品产量的意义重大[2]。
植物保护技术着眼于生态系统,管理对象为有害生物,注重减少农药等有害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要求,全程化管理农产品安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特别突出了加强源头治理,加强全程监控。
2 农业植保存在的问题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2.1 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形成“有毒”微环境,影响农产品质量
与古代原生态的种植模式不同,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现代农业种植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膜,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在农业产业方面,不仅是农业企业种植反季节蔬菜和设施蔬菜,很多农民也跟着种植,农药、化肥的使用贯穿于作物栽培的全过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组合成了“有毒”的微环境,土壤、水体、空气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农产品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3]。
2.2 “加量”的传统植保方法,影响农产品质量
我国是农业大国,种植业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追求产量及减少病虫害,农业部门开始倡导使用化肥、农药,农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形成了“不用化肥、农药,农产品产量就上不去”的怪圈。近年来,虽然农业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危害,也在积极调整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标准。但是由于历史上大量使用含氮、磷、钾的化肥,已对土地和环境造成了不可消除的伤害,但为了保产保量,又需要继续“加量”使用含量更高的氮肥、磷肥、钾肥,造成恶性循环。同样,由于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过多,使很多病虫害有了很强的抗药性,又不断出现新的病虫害,而且蔓延更快、危害更重,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农药的用量,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加量”的化肥、农药,会进一步导致农作物安全系数下降,农产品质量也随之下降。
2.3 基层监管缺位严重,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我国对农产品的监督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基层农残监测机构缺位,有些地方有机构但职能职责分工不明确,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由于基层监管机构缺少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农产品农药残留情况不能及时监测,也不能对生产者采取相应处罚措施,让很多农业生产者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4]。
同时,各地对植物保护工作的宣传还有待提高,很多基层工作人员以及农民没有意识到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基层工作人员下派农村进行技术指导,更多是考虑如何帮助农民种植致富,并不着重考虑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再加上农民对新农业技术并不了解,在植物保护工作上就会怠慢、停滞,从而影响农产品质量。
3 新形势下做好农业植保确保农产品质量的策略
3.1 改变传统种植观念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前提
经历了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人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问题,农业植保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才能确保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这就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种植观念落后的问题。以前农民对于化肥、农药的使用不规范、随意性大,只要有效果、增产量、能够快速杀虫就可以,没有意识到化肥、农药使用后对土地、周边环境、植物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方式,利用电视、广播、多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宣传农业植保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重点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培训农民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同时,积极向农民推广科学的防治措施,反复讲解、传播农产品的无公害典型事例,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及时预报病虫害的消息,为植保工作提供指引方向。在农业植保工作的建设上,各地政府要加大投资,为农业植保机构、农民配备实用的植保设备,保证植保工作顺利开展[5]。
3.2 多管齐下推行植物保护措施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保证
在做好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多管齐下推行植物保护的方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农业防治措施。可以培训农民调整作物播种期,实行深耕晒茬、间作套种、轮作等方法,选育能够抗病虫害的农业品种[6]。
(2)物理防治措施。可以采用温水烫种的方式消灭种子上的病虫,用鼠夹、粘鼠板等诱捕老鼠,用灯光、谷草把等直接诱杀害虫,果实结果后直接套袋,防治果树食心虫。
(3)生物防治措施。利用生物农药杀害、清除病虫害,生物防控药剂的最大益处是容易被日光等生态环境分解,重新回归自然,顺应大自然的循环系统。生物农药与其他农药相比,更加安全、无污染,杀虫效果并不比化学农药效果差,可以逐步取代传统化学农药,有效避免化学农药对环境、土壤的污染,对农业生产绿色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7]。
(4)化学防治措施。植保工作人员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农民使用农药,在用量及喷洒时间上要做到有效管控。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把握最佳防治时间和农药用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在防治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安全使用农药操作规程,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及禁用农药,减少农药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危害[8]。
3.3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关键
由政府牵头,建立科学、完善的检测机制,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全程监管,建立追溯系统。监测体系严控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储备、运输等各个环节,逐渐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自律意识。要建立每一种农产品的档案,及时发现农产品质量问题,并进行追溯,对产品运输、贮藏、收获、农药使用、肥料使用、灌溉水源等环节进行逐一排查,最终找到农产品质量变化的原因,并及时整改,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贯穿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4 结束语
国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21 世纪,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特别重要。农业植保作为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首要因素,植保工作的深入程度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要完善农业植保工作的内容,为农业植保工作制定一套科学的制度准则,让农业植保工作在实施时有据可依,以规章制度作为依靠。要让每一位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深刻意识到植保工作对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只有做好植保工作,才能够使农业健康发展。另外,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耕作方式,引进新的农业植保技术,填补我国农业植保空白,不断丰富农业植保内容,进一步为我国农产品质量提高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