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钦州市搭建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探究

2021-12-15黄旭建褚冬琳

山西农经 2021年13期
关键词:钦州市菜篮子粤港澳

□黄旭建,褚冬琳

(1.中共钦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广西 钦州 535000;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3.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6)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的世界级城市群。钦州市与大湾区地域相近,饮食习惯相似,人们在食用农产品营养及安全方面有深厚的心理认同基础。建设钦州市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可以提升钦州农产品价值,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1]。

1 内地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模式

内地农产品供港澳地区的历史可追溯到20 世纪60 年代。历经数年发展,内地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形成了完备的供给体系,但基地建设模式之间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1.1 深圳模式

深圳基地发展模式主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菜篮子”基地包括产品生产、加工配送、流通基地等,农业主管部门设有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基地基础设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发推广、环境整治、质量追溯系统等,基地生产管理体系较为完备。深圳市先后出台“菜篮子”基地认定、监测与考评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定期对“菜篮子”基地认定和评估;以香港规例、国家标准为纲,建立“基地+企业+标准化”的监管体系,积极打造“圳品”城市品牌[2]。

1.2 广州模式

广东“菜篮子”坚持一个平台促流通、一个标准供市场、一个体系做保障,从收获蔬菜至抵达香港市场,整个时长不超过30 h。

通过搭建农产品交易结算平台提升流通速度,借助大企业,如京东集团的物流、大数据等优势,帮助基地产品上线运营。实行线上线下“一品一码”管理,实现源头可追溯、供求无缝对接、产业结构均衡发展的格局;市场供应标准同时符合内地及供港安全要求;保障体系包括树标杆、建平台、出政策、强监管。树标杆,即依据国家有关供港澳食用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及香港实施的《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等规章和标准,确立统一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平台,即以广州为枢纽,联结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国内其他相关城市,建设提供产品检验、检疫、通关“一站式”高效便利服务,并融合信息互通、会展交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便利流通服务平台系统。出政策,即制定出台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的配套政策。强监管,即按照“安全为本、品质优先”的原则,建立各地农业主管部门、海关、港澳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联席会议合作机制,依法加强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管,实现产品“逢出必检”“逢进必检”,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体系。

1.3 广西部分地市模式

广西的贺州、桂林、玉林、钦州等地一直为大湾区提供“放心肉”“放心菜”。

1.3.1 贺州模式

贺州市位于湘、粤、桂3 省(自治区)的接合部,2007 年率先建立了广西首个供港澳蔬菜基地。贺州市借助“中国长寿之乡”“世界长寿市”的金字招牌,与广州市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城际合作关系,先后与多个企业签约合作;建设东融蔬菜产业示范区、桂港两地互认的广西大健康产业检验检测认证中心等;搭建农产品商贸物流园,以市区为配送中心,在5 个县(区)分别设立产地交易市场,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建立多层级、联接紧密的“直通车”对接平台。

1.3.2 桂林模式

近年来,桂林积极打造出口(供港)农产品示范基地,完善基地生产设施条件,开展国内外先进技术、生产模式,以及优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支持农产品出口加工和分级包装,推行全程标准化、智慧化生产,实行可追溯制度,对接国际质量标准,培育供深、供港和出口农产品品牌,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开展特色农产品推介会,示范引领全市农业转型升级。

2 钦州市供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现状

截至2019 年,钦州市已经备案基地供港农产品14 278.46 t,出口金额15 878 万元。海关备案供港农产品生产基地23 个,备案农产品加工企业10 家。灵山县中茗茶业的红茶、百菲乳业的水牛奶已通过香港“优质正印”认证,灵山宇峰获得广西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认证。钦州市与广州市、茂名市分别签订了供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基地合作协议和罗非鱼、菠萝蜜产业合作框架协议,积极落实“三企入桂”“钦品入湾”,成功引进一批“湾企”入驻,果蔬加工示范基地项目、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均已开工投产。钦州市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商,搭建产业平台,持续完善农产品物流、仓储保鲜等基础设施建设;举办供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培训班,打造优秀人才队伍;开展示范基地、“圳品”认定等,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 钦州市建设“菜篮子”基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钦州市农业开放水平低,同质化竞争压力大,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起步较晚。农产品品牌小、散、乱现象比较突出,质量安全标准对接不足,增加了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检测与时间成本。标准化生产体系、监管体系建设运营投入不足,检测、监控设备落后,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产品产地难获得供港认证,多数产品只能交由中介组织代理供港,增加了成本。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配备不足,初加工水平低。全流程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对建设供大湾区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制约较为明显[3]。

4 加快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的建议

钦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富硒土壤18.6 万hm2,四季宜耕、宜养,是享誉全国的“荔枝之乡”“大蚝之乡”“奶水牛之乡”和“世界长寿之乡”,有条件建设好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示范基地。

4.1 紧抓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

钦州市以国家、香港地区质量安全标准为标杆,确立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质量安全标准生产体系。及时编制并更新标准生产手册,指导经营主体与检验检测机构做好技术对接。实施生产基地星级管理制度,多层级综合评定生产基地星级,确保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成为质量安全的“金字招牌”。组建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备案和注册企业协会,联结经营主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产业合作新格局[4]。

4.2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钦州市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对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加快实行产品“一品一码”管理,加强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农产品“逢出必检”“逢进必检”,检验全覆盖,质量安全“零容忍”。

4.3 完善流通体系建设

钦州市依托钦州港片区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加快建设“一站式”产品配送中心;发挥灵山、浦北县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建设配送分中心;在市区及各县(区)设立“菜篮子”产品中转点,形成全面覆盖的产品流通体系。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对现有冷库进行技术改造,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提高冷链物流运输能力。加快推进“单一窗口”服务通关新模式,建立与广州、深圳之间的通关协作机制,进一步压缩整体通关时间。

4.4 构建品牌体系

钦州市加强认证系统业务知识培训,组织申报“圳品”、香港“优质正印”、国家有机产品等高端品质品牌认证。鼓励钦州企业跨区域合作,积累经验,为独立申报“圳品”打基础。积极引入技术服务企业,帮助钦州市发展“圳品”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菜篮子”产品直供体系,逐步在大湾区农贸市场、超市开设钦州“菜篮子”品牌专档。举办食品安全美食节,培育“夜间经济”,联动全市品牌商户打造“钦州美食地图”,充分发挥“媒体+电商平台+网络红人”模式,讲好品牌故事。

4.5 打造政策扶持体系

制定建设用地、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税费优惠等系列配套政策。抢抓RCEP 签订、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集中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争创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积极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鼓励支持基地(企业)加入“同线同标同质”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农产品提质畅销,拓宽国际国内市场。

4.6 推进农业合作交流

落实“三企入桂”“钦品入湾”,利用展会、“5G”云招商,发挥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联络处、企业服务处的作用,建立钦州市优势农产品与大湾区市场有机衔接机制。强化对企业的跟踪服务,优化审批流程,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引进高校、科研机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科技人员,聚焦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合作与推广,支持相关专家和人才进入钦州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创新创业。鼓励企业在大湾区市场开展电子商务、品牌专卖等新业态经营活动。

猜你喜欢

钦州市菜篮子粤港澳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丰富居民“菜篮子” 鼓起农民“钱袋子”
黑白灰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春天的菜篮子
钦州市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研究
菜篮子里创业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