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新路子
2021-12-15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农业农村局
依安县深入开展以农业投入品打假扫劣为核心的“利剑护农”行动,走出了一条“执法与普法结合,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新路子,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单位”称号。
一、加强普法宣传,在建设舆论环境上求突破
以农业投入品打假“利剑行动”、“渔业亮剑”、“生猪调运百日会战”、“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及“亮剑护河联合执法专项”活动为契机,积极宣传国家政策法规知识,设立农业法制专栏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法律法规咨询,确保群众合法维权。深入开展放心农业投入品下乡宣传月活动,采取出动执法宣传车辆,举办科技大集、法律知识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民依法维权意识和科学选用农业投入品能力。活动过程中共培训农民5000人次,发放放心农业投入品累计500余万元。通过广泛宣传,农业执法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提高了经营业户知法懂法、守法经营意识,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强化技术应用,在创建新型供求模式上求发展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年初以来依安县采取了封城、封村等紧急措施,确保疫情不发生、不扩散、不蔓延。为保障春耕生产的顺利开展,2月1日成立了依安县众邦种业协会,搭建丰信之家网络平台,向广大农户开展宣传培训、市场供应、产销运服务,提供农业投入品选择、购买、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农业“三减”、农机具供应服务、商品粮销售渠道等方面优质技术信息服务,实现了无接触选用、使用农业投入品。疫情期间全县共实现线上发布供求信息13572条,达成销售705笔,完成销售额1727万元,做到了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农用物资“保供稳价安心”。
三、严把经营秩序,在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上求进取
依安县境内农业投入品店近500家,遍布城镇、乡村,管理难度大,为此重点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监管重点,严防坑农害农。紧盯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对象、重点品类,在重点农时季节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专项治理整顿行动,认真开展“七查”,把生产、经营集散地尤其是近年来事故多发的地区作为打击假冒伪劣的主战场,把生产销售假劣种子、劣质复合肥、高残高毒农药的企业作为工作重点。二是严厉查处性质恶劣、影响面大的案件,增强震慑力。针对县内市场采取地毯式排查,对生产经销假劣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一经发现严查重处。三是严格要求,抓实抓细各项专项整治。针对“生猪调运百日会战”,集中人力24小时在主要交通卡口设检查点,对运输鲜活及冷冻农产品进行严格检疫检查;在“农机安全整顿月”和“农机非法载人专项整治活动”中有多个部分组成联合检查组深入全县各乡镇、村屯对违法载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无反光标识行驶等违法行为进行核查,确保了全年无农机重大事故发生;在“渔业亮剑”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集中奋战77天,在全县11条河流,4个水库不定期巡查,确保在禁渔期、禁渔区无非法捕捞现象发生。全年共出动执法车辆1324次,执法人员4037人次,检查畜禽鲜活、冷冻农产品1763车次;立案查处违法经营行为20起,处罚经营业户20户,说服教育15人,罚款38.9万余元,取谛不合格企业7家。
四、推进项目管理,在引资助力扶农强农上求进步
自2013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大县以来,县政府严格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国家级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抓好种子生产基地发展规划的落实并启动基地相关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共争取国家政策4000万元,省级政策240万元,撬动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投入资金3270万元。制种地块100%实现机械化中耕,航化施药(叶面肥)示范比例达到90%,机械化收获比例80%以上。10个贫困村辟建了玉米制种生产基地,带动3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区域内“一乡一企业、一村一品种”格局初具雏形,“六统一”标准化生产管理方式面积达到1.2万亩,基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纯效益分别增加10%和20%以上。在玉米制种基地设立信息采集分析监测点15个,监控玉米制种基地8000亩,对大田环境的监测、病虫害预警、作物长势情况等进行系统录入和综合分析管理。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基地建设监管体系,对全县制种基地生产备案管理、企业监督检查、转基因监测、种子质量检查、种子真实性检测全程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