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工程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
2021-12-15曾萍
曾 萍
(贵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互联网+”环境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改革如“雨后春笋”,由此产生了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型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但是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时,会受到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局限[1]。
《工程制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科公共基础课,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有着直接影响。目前该课程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由于该课程课时少,教学任务大,知识点多,且对学生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部分学生课堂上跟不上节奏,听课效率低,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学习效果差。因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该课程的学习。需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2],而雨课堂作为智慧型教学工具,能有效实现以教师填鸭式灌输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转变,从而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平台。
1 “雨课堂”简介
雨课堂自2016 年 4 月正式推出后,迅速受到各高校青睐。它利用大家熟悉的PPT、微信平台,采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线上线下互动讨论等方式。
通过雨课堂,教师可以将相关课前预习资料,如视频、文档、动画等推送给学生,师生可以随时沟通;课中可以通过实时答题、分组讨论、抢红包和弹幕等互动方式,增强课堂上师生互动度;课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将习题、相关资料等通过平台推送给学生[3],通过讨论交流区还可与学生无障碍进行交流、答疑,还可以随时跟踪、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
雨课堂涵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整个教学与学习过程,记录了完整的学习数据,是目前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最为有效的智慧教学工具。
2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2.1 教学过程组织和实施
通过雨课堂,可以实现“线上 + 线下”和“课前 + 课中 + 课后”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4],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1.1 精心组织课前预习
教师可通过“雨课堂”向学生安排预习任务,组织课前预习不是简单地布置预习任务,更重要的是明确最终应达到的预习效果。教师应注重如何科学、合理、有趣地设计预习任务,将精心筛选、简洁生动的学习资料,如PPT、短视频、音频、虚拟仿真模型等通过平台推送给学生,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掌握重要的知识储备,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雨课堂对不理解的地方点击“不懂”,教师在备课时可及时进行授课调整,对学生不理解的难点内容重点进行讲解,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2.1.2 采用形式多样的课中互动方式
作为智慧型教学工具,雨课堂提供了多种师生交互的方式,课堂上可充分利用“雨课堂”实现实时答题、分组讨论、弹幕等互动方式,人人参与的模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5],使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组织者、发起人。
教师应清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着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引出问题,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寻,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6]。
2.1.3 注重课后巩固、交流答疑
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勤动手、多动脑,只有不断地由物画图、由图构物,才能真正提高绘图和读图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针对课堂上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一定量的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
教师将习题、复习资料等通过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可对没有理解或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标注,教师可通过平台与有疑问的学生交流答疑,实现个性化一对一辅导。
2.2 基于雨课堂的多元化成绩评价
该课程通常采用期末卷面考试 + 平时作业+考勤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且不客观也不尽合理。
为了鞭策学生线上学习,需建立一套全程学习情况考核与期末卷面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成绩评价机制。雨课堂可整合、量化每个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教师可实现全程跟踪,精确考核, 使课程成绩评价方式更合理、更客观,多元化的成绩评价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3 结语
雨课堂作为一款智慧型教学神器,可轻松完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基于“雨课堂”的工程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更有效达成知识传递。学生可通过参与、互动、交流,掌握知识,达到学习目标。
与传统教学相比,要求教师更精心地组织教学设计、准备课程材料,教改之路从来没有捷径,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