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油橄榄 打开致富路
2021-12-15彭杰
从销售橄榄油到租赁荒地种植橄榄树,从创立橄榄油品牌到建设加工厂,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圣禾油橄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桂清艰辛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财富之路。
瞄准商机打工妹回乡创业
胡桂清出生在营山县新店镇飞龙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曾在上海打工,学美容、摆地摊、开饭店,后来从事橄榄油销售工作。“当时卖的橄榄油是从希腊进口的,既可食用又可用来保养皮肤,深受消费者喜欢,销量也很好。”胡桂清回忆说,2007年,她离开公司,做起了该款橄榄油的川北代理商。
“橄榄油被誉为‘软黄金’,做代理之后,虽然生意很不错,但进口成本较高。”与橄榄油打了多年交道的胡桂清对油橄榄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如果自己种植,并生产加工成产品进行销售,不仅可保证橄榄油的品质,还可控制生产成本,利润会更高。”
胡桂清回到营山,找到县林业局专家了解到,营山县的地形条件、光照气候等较适合种植油橄榄,且在20世纪70年代种过油橄榄。经过两年时间的谋划,2009年初,胡桂清决定回乡。
对她的想法,家人一开始并不支持。因为胡桂清的丈夫在外做工程,收入不错,而孩子也需要人照顾。但胡桂清很坚持,她用了两个月时间多方考察,最终决定在东升镇黄岭村流转500亩撂荒地种植油橄榄。
听说胡桂清来种油橄榄,不少村民直摇头:“先后有人来这片土地种过柑橘、梨树、桃树、樱花,都失败了。她一个女人更难成功。”
历经艰辛“富贵树”结出“黄金果”
胡桂清拿出辛苦多年攒下的钱作为启动资金,成立营山县圣禾油橄榄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东岭农作物专业合作社,毅然投身于开荒拓绿的事业中。
“那时候不会开车,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门赶最早的班车到场镇,再走好几里山路到基地。有几次,到了山上才发现两只脚穿了不一样的鞋子。”回忆创业之初的艰辛,胡桂清记忆犹新。
2009年4月,胡桂清在黄岭村栽植了1.5万株“佛奥”“科拉蒂”等油橄榄树苗。由于没有种植经验,胡桂清种的是晚熟品种,要五六年才能挂果,投入还在继续。胡桂清的丈夫虽然嘴上埋怨她“不务正业”,但还是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并一次次拿出资金为她解困。投入逐渐超过了百万元,种下了30多个品种的油橄榄,基地也扩大到了3000多亩。
到2014年,油橄榄好不容易开花了,但让胡桂清失望的是,居然没采摘到果子,周围的质疑声又起。
胡桂清坐在地里号啕大哭,哭过之后,她请来四川省农科院的专家,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地里缺钙、硼、锌、钾等微量元素。这时胡桂清才醒悟:“油橄榄是‘富贵树’,需要精心呵护和管理。”她根据专家意见配方施肥,把修枝等管理细节做得更到位。2016年,橄榄树上终于结了一些果子,让胡桂清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2017年后,胡桂清的油橄榄终于有了产量,且一年比一年好。近些年,胡桂清与人合作,在木顶乡、星火镇等地流转土地种植油橄榄,基地面积扩大到近8000亩。2020年,1500亩油橄榄进入丰产期,共产橄榄果200余吨。
一片产业富一方人,黄岭村发展油橄榄产业后,东岭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已带动500多户农户参与到油橄榄种植中来。七旬村民汪永吉在合作社打工,每年能挣1.8万元左右。再苦再难,从2009年至今,胡桂清从未拖欠过土地租金和劳务费。
搞深加工创立品牌走向全国
“油橄榄浑身是宝,如果将鲜果通过物理冷压榨工艺,提取天然橄榄油,经包装后则可卖到每公斤600多元。”胡桂清算了笔账,与人合伙在广元建起加工厂,引进鲜果冷压榨工艺设备,从油橄榄种植到加工生产,形成了产业链。
“我们的油橄榄通过工厂加工成橄榄油,2018年产值达到300万元,2019年达到700多万元,2020年可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胡桂清说。
油橄榄挂果后,胡桂清便着手商标的注册申请。2015年11月,公司获得“婉贵人”的商标品牌注册权。2016年,公司尝试将橄榄鲜果运到广元加工厂进行鲜榨橄榄油。2017年,“婉贵人”鲜榨橄榄油上市,受到广州、上海、台湾等地客商的青睐。2018年,“婉贵人”被贴上了“四川扶贫”商标。2020年,疫情突然来袭,给胡桂清带来不小冲击。但让她高兴的是,公司生产的橄榄油被国务院扶贫办列入“全国扶贫产品”名单,从而进入全国工商联成立的E家消费扶贫平台,有效解决了销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