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眠患者出院后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2021-12-15何莉梁敉宁谭立文欧阳萱陈琼妮唐娟娟金媚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年者中南大学病程

何莉 梁敉宁 谭立文 欧阳萱 陈琼妮 唐娟娟 金媚

(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护理教研室,长沙,410011; 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长沙,410011)

失眠是指不因睡眠环境遭到破坏或其他睡眠障碍引起的入睡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进而影响到日常功能的一种状态[1]。失眠可影响患者的注意力、疲乏和认知功能[2]。增加患者罹患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的风险,以及躯体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3]。目前临床常用的失眠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CBT-I是具有循证依据且有效改善慢性失眠的一种方法[4]。然而,相关研究对2 371例门诊失眠患者调查发现,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失眠病程长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催眠药物[5]。失眠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而对患者出院后的睡眠状况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对病房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探讨失眠患者出院后的睡眠状况,旨在提高临床对失眠患者的认识水平,为治疗失眠患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睡眠病区2016年8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失眠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诊断标准 参考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ICSD-3)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1)主诉入睡困难或维持困难或早醒;2)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机会和适宜的睡眠环境;3)日间功能损害;4)上述症状每周出现3次以上,持续最少1个月;5)排除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

1.2.2 调查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随访专员进行电话随访,对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调查,电话时收集患者目前的睡眠情况(差、一般、好)及目前是否用药,而后征求患者的知情同意,推送问卷星到患者的手机,由患者自行填写问卷星。本研究得到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3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参与过CBT-I治疗,病程等。2)失眠严重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是简短的自我报告式失眠评价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失眠程度[6]。3)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是基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制订的抑郁自评工具[7]。4)广泛性焦虑障碍问卷(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基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建立的焦虑自评量表[8]。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电话随访382例患者,181例患者随访无效,其中号码错误:47例,挂断电话:35例,停机:108例。随访成功201例,随访成功率为51.4%。54例患者知情并同意填写问卷星,有效率26.9%。201例患者中,男69例(34.3%),女132例(65.7%),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8.36±12.75)岁。54例患者的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5.15±11.44)岁。男20例(37%),女34例(63%)。未婚7例(13%),已婚46例(85.2%),丧偶1例(1.9%)。小学或初中10例(18.5%),高中或中专17例(31.5%),大专或本科25例(46.3%),硕士及以上2例(3.7%)。学生2例(3.7%),企业工作人员12例(22.2%),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8例(14.8%),医务人员5例(9.3%),个体经营3例(5.6%),农民3例(5.6%),自由职业者4例(7.4%),离退休工作人员8例(14.8%),全职家庭主妇3例(5.6%),无业1例(1.9%),其他5例(9.3%)。未参与CBT-I者35例(64.8%),参与CBT-I者19例(35.2%)。病程<1年者10例(18.5%),1年≤病程<3年者19例(35.2%),3年≤病程<5年者9例(16.7%),5年≤病程<10年者6例(11.1%),病程≥10年者10例(18.5%)。

2.2 睡眠现状

2.2.1 电话随访结果 201例电话随访的患者,睡眠差的35例(17.4%),睡眠一般的104例(51.7%),睡眠好的62例(30.8%)。不同服药情况的患者,其睡眠现状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电话随访患者的服药情况(n)

2.2.2 问卷星评估结果 54例患者的ISI总分平均为(11.91±7.17)分。其中无失眠者18例(33.3%),存在失眠的患者36例(66.7%),轻度失眠者17例(31.5%),中度失眠者13例(24.1%),重度失眠者6例(11.1%)。

2.3 失眠患者出院后睡眠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不同人口学资料的失眠患者的睡眠分析 按照不同的人口学资料,对患者的ISI总分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婚姻、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参与CBT-I的患者的ISI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资料的失眠患者的睡眠分析

2.3.2 不同病程的失眠患者的睡眠、抑郁、焦虑情况分析 对不同病程患者的ISI、PHQ-9、GAD-7得分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病程患者的IS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发现,病程<1年的患者,其ISI得分均小于其他病程组。而PHQ-9及GAD-7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程的失眠患者的睡眠、抑郁、焦虑情况分析分)

2.3.3 不同失眠严重程度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采用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对不同失眠严重程度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程度失眠的年龄、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组、是否参与CBT-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GAD-7、PHQ-9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无失眠组与轻度失眠组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失眠与中度、重度失眠组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失眠组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失眠严重程度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 讨论

随着社会工作压力和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普通民众生命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对睡眠问题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睡眠医学开始独立发展,失眠的就诊率逐年增加,但存在地域差异[9]。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自2016年才开设睡眠病房,睡眠医学相对起步较晚,因此,了解本院住院患者出院后的睡眠现状,可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失眠患者的认识,为失眠的诊治提供科学基础。

从本研究电话随访的结果可以发现,82.6%的失眠患者出院后睡眠一般或较好。说明患者经过规范的诊疗后,大多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张海萍等对585例失眠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曾经向医生咨询或就诊者不到30%,主要是在社区门诊(16.41%)和综合医院非睡眠医学普通门诊(12.65%)就诊,在睡眠医学门诊就诊者仅有2例[10]。因此,失眠患者既往的诊疗情况并不乐观,建议加强对普通民众的科普宣传,提高失眠的就诊率。本研究填写了问卷星的患者中,66.7%的患者睡眠较差。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对自己的睡眠不满意,希望得到医务人员专业的评估和进一步的诊疗,故而更愿意填写问卷。

从电话随访的201例患者中可以发现,不同睡眠状况的患者,服药的情况有显著差异。从填写问卷星的患者中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参与CBT-I的患者的ISI总分无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病程的患者的ISI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病程1年以内的患者ISI总均分最低,而不同病程患者的焦虑、抑郁总均分无显著差异。由此提示,患者的睡眠现状较情绪状况,与病程的关系更为密切。两两比较进一步发现,病程小于1年者ISI总分均显著低于其他组别。由此提示,如果失眠患者能争取在1年内就诊,将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睡眠改善效果。可能的原因是,病程时间越短,则越有可能改善其失眠的相关不良信念和行为,从而改善失眠。但是,既往研究显示84.6%的患者为慢性失眠,部分病程长达10年以上,短期失眠患者更倾向于个人制订的自我调整而不是到医院就诊[11]。

从失眠的严重程度来看,不同失眠严重程度的患者,其年龄、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是否参与CBT-I的构成均无显著差异。而失眠严重程度患者的病程构成分布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失眠严重程度与病程相关。另外,不同失眠严重程度的患者,其焦虑、抑郁的得分有显著差异,无失眠与轻度失眠组无显著差异,轻度、中度、重度失眠组的焦虑、抑郁均有显著差异。由此提示,失眠轻度以上的患者,随着失眠严重程度的增加,其焦虑、抑郁的情况也越严重。原因可能是失眠越重,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抽象问题的解决能力等变得越差,且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消极认知,消极认知可加重焦虑及抑郁情绪[12]。结合患者的病程与失眠严重程度的关系,建议失眠患者早期就诊,从而提高失眠的治愈率,并降低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通过对失眠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了患者出院后的睡眠现状,并分析了其睡眠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大多数失眠患者预后较好,患者的失眠与病程关系密切。本研究为临床更好地认识失眠、提高失眠的诊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年者中南大学病程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校庆文创产品设计
移植前不同透析方式及时间对肾移植远期效果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135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
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