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例中重度痤疮患者睡眠质量调查
2021-12-15陈宗劼郑志鹏和艳琴
陈宗劼 郑志鹏 和艳琴
(1 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丽江,674100; 2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人民医院,丽江,674100)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在11~30岁青年中发生率高达80%,发生机制较复杂,主要与激素水平异常、皮脂分泌过多、皮脂排出障碍、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大量繁殖等有关,皮损好发于颜面部及上胸背部,轻者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重者表现为脓疱、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形象,致使患者产生不同的负性情绪[1-2]。有研究表明[3],痤疮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具有一定关系,患者长期处于负性情绪容易导致血浆内P物质水平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异常,致使体内多种神经递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状态,加剧痤疮爆发。为有效避免病情加重,本研究对本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接收的147例中重度痤疮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重度痤疮患者147例和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中重度痤疮患者为观察组(n=147),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150)。观察组中男79例,女68例;年龄16~28岁,平均年龄(19.24±2.51)岁;严重程度:中度者92例,重度者55例,已婚者21例,未婚者126例。对照组中男77例,女73例;年龄17~29岁,平均年龄(19.54±2.71)岁;已婚者23例,未婚者127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者;认知功能正常者。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严重类型皮肤病者;恶性肿瘤者;长期服用失眠药物者;精神障碍类疾病者;特殊生理期女性。
1.4 研究方法 对2组研究对象睡眠质量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及统计,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专员负责本次调查,调查前给予统一指导,逐项向调查对象解释每项内容,要求调查对象在5~10 min内完成问卷,采用无记名调查,以免加重其心理压力。共发放问卷297例,有效回收297例。
1.5 观察指标 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对2组调查对象近4周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量表包含18个自评条目,共计7个指标,每个指标采用1~3分计分,PSQI总分为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以7分为分界值,PSQI评分<7分表示睡眠质量好,反之则表示睡眠质量差。
2 结果
2.1 2组患者睡眠质量差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睡眠质量差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睡眠质量差发生率比较[例(%)]
2.2 2组患者PSQI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PSQI量表各个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PSQI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脂腺疾病,中重度痤疮通常除粉刺外,还伴有较多的炎性丘疹或脓疱,甚至出现大范围囊肿,容易在面部留下难以消除的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致使患者产生焦虑、自卑心理,而这些不良心理又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从而影响疾病转归[4]。PSQI是目前临床上用来评价个体睡眠质量的主要方式,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睡眠的质与量[5]。梁雪芬[6]所在医院采用PSQI量表对中重度痤疮患者与健康人群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重度痤疮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除了睡眠效率外,其余指标分值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本次调查相符,本次调查显示,观察组睡眠质量差的发生率为23.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3%,且观察组的PSQI量表各个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了中重度痤疮对睡眠质量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中重度痤疮患者长期睡眠质量低下易导致神经递质和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加重痤疮症状,而痤疮加重又会反过来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需全面了解其睡眠质量差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以便最大限度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疾病转归。
综上所述,中重度痤疮患者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其睡眠质量差的发生率较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易引发日间功能障碍,并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需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此外,本研究由于时间有限未对2组对象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且对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未进行相关性分析,今后有待查找更多文献资料,进一步丰富完善调查内容,以便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