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个人,让我____________

2021-12-15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梁邹实验初级中学董艳红

中学时代 2021年12期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梁邹实验初级中学/董艳红

作文题目及要求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会激起我们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让我们尊敬,有的人让我们佩服,有的人让我们感动,有的人让我们叹息……以《那个人让我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

思路解析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那个人,让我____________》就是一个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作文题目。看到这个题目,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生活中那些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人以及和他们接触时自己强烈的感受。自己的生活经历,应该是写作的源泉。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以写人叙事为主。“那个人”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选择,可以是朝夕相处的家人,可以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可以是并肩学习的同学,也可以是只有几面之缘的邻居……“那个人”应该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写“那个人”,要写清楚表现“那个人”个性特征的事件、细节,同时,“那个人”的个性特点要和“我”的感受紧密相连,是他的那些特点才引起了“我”强烈的感受。也就是说,不仅要写出“那个人”的形象,还要把“那个人”的特点和“我”的感受结合起来。

“让我____________”是题目中的自命题部分,它是多元、发散的,又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可以是一次偶然的相遇,让我沉思;可以是日常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我改变;可以是触及心灵的言行,给我力量;还可以是自己憎恶的人和事,让我警醒……总之,事不分大小,人不分亲疏,在不同的事件中,“那个人”带给“我”的情感体验有多种可能。

写作过程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围绕人物性格、特点选材。从《那个人,让我____________》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那个人”是文章的描写对象,“让我____________”是文章的写作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写作前一定要明确“那个人”“让我____________”的地方,也就是他的性格或特点,然后选择最能表现他特点的材料,或者是一件事,或者是几件事,或者是他的一个习惯、一句口头禅、一种行为展开描写。总之,要把最能表现“那个人”的特点、最能引起自己感触的材料选择出来。

2.抓住典型场景。根据人物的身份、职业等把人物置于典型场景中。人物典型场景是最能反映人物形象、体现作者情感的,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如“那个人”如果是一位医生,就把他放在治病救人的场景中;“那个人”如果是一位环卫工人,就把他放在打扫清洁的场景中。场景的选择和描写要关注特定的时间,环境氛围,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

3.描摹体现人物特点的细节。人物精神,在于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蕴藏于人物所处的典型事件、矛盾冲突中。小事见人心,细节见人品。塑造人物要抓住细节,既能体现“那个人”的特点,又能还原当时的情景,增强文章的代入感和感染力。

4.要写出“我”的感受。虽然本文重在写人记事,但不要忘了题目中“我”的存在,在具体写出“那个人”的所作所为的同时,更要写出“我”的强烈感受,写出“我”对“那个人”的了解、认识和评价。因为在对“那个人”的表现过程中有“我”的参与,所以“我”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素材积累与运用

一.名言警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朱熹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增广昔时贤文》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文天祥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门捷列夫

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

——莫扎特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狄更斯

二.人物事例

1.张定宇

身患“渐冻”绝症,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妻子被感染隔离,却率领600多名白衣卫士冲锋在前,与病魔争抢时间。他就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2.王继才

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连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守岛卫国32年,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炭炉、一台收音机就是夫妻俩的全部家当,淡水、粮食、蔬菜都要托人从外面买。在守岛的32年里,这对夫妻的每一天都是从升旗仪式开始的,升完旗,然后才去巡岛。巡岛结束后,夫妻俩会一笔一画地写下守岛日记。32年来,夫妇俩自掏腰包,买了200多面国旗,攒下了一麻袋的值班簿。

3.都贵玛

在辽阔的乌兰察布杜尔伯特草原上,有一位善良质朴的蒙古族老阿妈——都贵玛。从小父母双亡的都贵玛是当地有名的妇产科大夫。20世纪60年代初,年仅19岁的都贵玛,主动承担起照顾28名上海孤儿的任务,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了大爱无疆,为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三.参考范文

1.《背影》

朱自清先生写的是他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求学,父亲送他到车站,并为他买橘子的情景。对作者而言,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为他买橘子时攀爬月台的背影。作者用朴素又深情的文字,把父亲对自己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动人。父亲的背影定格在作者的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

2.《藤野先生》

这是1926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时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以深切怀念之情,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严谨踏实作风。最让鲁迅先生感动的是他没有民族偏见。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

3.《秋天的怀念》

作者史铁生以歉疚的笔调追忆了自己瘫痪后和母亲去世前的一段时光。母亲为了不增加儿子的烦恼,隐瞒了自己早已病入膏肓的实情,仍旧无怨无悔地照料抚慰脾气暴躁的儿子。看似平凡的母亲,在一言一行中蕴含了对孩子无限深沉的爱,文章感人至深。

佳作展示及评析

那个人让我难忘

□梁邹实验初级中学/景琪然

她,在我记忆的深处留下一个深深的烙印,让我渐渐觉醒;她,在我假期中画出一道优美的风景线,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她的额前挂着一对纤细又略带英飒的柳叶眉,眉下是一双稳重、坚定的凤眸,下面陪衬着一对深深的卧蚕,两颊中间夹着一个高挺的鼻梁,那朱唇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了最佳位置,使得整个面容看起来极其匀称。除了她的模样外,对于那个女生的一切我都一无所知,甚至连她的名字我都无从知晓。我们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过,但是,她却成了我最难忘的人之一。

从假期开始,一直到开学前,她每天都会去新华书店,就连过年期间也是如此。从我踏进书店的那一刻,我便注意到她了,毕竟,她长得实在是标致。她安静地端坐在那儿,手攥一支笔,桌前是满满的辅导书、复习资料以及练习题。我十分惊讶,这分明才是假期第一天啊!来书店的人寥寥无几,而且还大多都以放松为目的。她,实在是与众不同。

我找了好久,终于找到我想看的那本悬疑小说,对这本书,我可是朝思暮想了很久。可是,坐在那儿,我才发现,眼前的这本“宝贝”对我来说好像毫无吸引力了。此刻,我满脑子都是那个女生:她现在正在干什么?她为什么在假期第一天便如此刻苦?这么多的书,她看得完吗?我抬头观察她,才发现,原来默默关注她的人不止我一个。但她,似乎丝毫不受干扰,只是埋头继续看她的书。一下午的时间悄无声息地溜走了,大家的目光几乎从未从她的身上离开,而她的目光从未从她眼前的书本上离开,只是偶尔翻页,目光在多本书之间穿梭着。

次日,我带着试探的心情再次踏进了新华书店,那个女生果然又在那儿,只不过,她桌前又多了几本新的习题。就这样,连续好几天,我每天都去,每天都会见到认真学习的她。直到第七天,我偶然瞥见了她本子封皮上的一句话:“我站在山顶,俯视着半山腰的拥挤人儿。”一瞬间,那娟秀的一行字像是无数小刀刺向我的内心,将我狠狠刺醒。

的确,半山腰太挤了,应该去山顶看看。曾经的我,不也站在山顶吗?不也是享受半山腰永远也感受不到的太阳光照吗?而如今,我却自甘退居于阴冷的山脚下。不知怎得,在她的影响下,我也渐渐放下了手中的闲书,拿起了笔,刷起了题。每当我想放松时,抬头一见她紧蹙着眉头解题的模样,又情不自禁地握起笔,继续埋头努力。

我想,是她,那个陌生却又熟悉的女生点醒了我。我将她的模样烙印在心中,永不忘怀。

点评:

和陌生人的几次偶遇,却让“我”的心灵受到震颤。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富有诗意,一个清秀端庄的女生形象跃然纸上:容貌姣好、专注努力、富有吸引力。在了解人物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阅读兴趣,这样的一个陌生人会给作者的人生带来什么启迪?文章逐步深入,在“我”的多次关注和思考中,人物形象越来越清晰。最后,女生写下的一句“我站在山顶,俯视着半山腰的拥挤人儿”给“我”带来震颤,也让我醒悟。可以看出作者是个善于观察、思考,情感细腻的人。

那个人让我温暖

□梁邹实验初级中学/王欣然

海浪一次次拍打礁石,试图让过去的记忆模糊不清;时间一次次更替过往,反复冲刷着曾经的记忆。而那个人,却犹如黑暗中一颗闪烁的明星,照亮了整片夜空。

雨水打在教室窗户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顺着屋顶坠下,汇聚成一个个小水坑。不一会儿,雨点好似开了倍速,下得急了起来,一颗颗豆大的雨点用力地砸着地面,溅起水花。

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拿着雨伞欢快地跑出教室,我却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因为有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我没有带伞。我慢吞吞地拿起桌上的课本塞进书包,时不时看看窗外仍然没有变小的雨势,不由有些心急如焚。眼看教室里的同学已经寥寥无几了,我心一横:算了,淋着回去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冲进雨中,雨水模糊了我的视线,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但在这一片模糊的世界中,我依稀看到有一个人影朝我奔来。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摘下眼镜,努力向她跑来的方向看去。只见她一手拿着书包,一手打着一把蓝伞,大步向我跑来。几秒后,一把蓝伞罩在了我的头上。我看向她,原来是我的同桌。因为跑得太过着急,她的校服已被溅起的水花浸湿了一块,雨珠顺着发丝坠下,头发显得乱蓬蓬的。她略带责怪地说道:“又不带伞,你感冒了还要传染给我。”我知道她责怪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我的关怀,心中不禁涌入一股暖流。

雨越下越大,但被这伞保护着,我之前的担心也烟消云散。看见其他路人淋雨的狼狈模样,我不由得向她表达了感谢。而她只是灿烂一笑,说了句:“我叫红领巾。”我们哈哈大笑,引得路人侧目。

如今我们已分别,在不同的学校努力着,但她所传递给我的温暖,我却记在心间。我也会将这份温暖,继续传递下去。

点评:

一次被他人帮助的平常小事带来的温暖,留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本文由回忆引入,语言成熟简练,文中的环境描写代入感极强,自然地将读者拉入当时的情景中去。不足之处在于对“那个人”的刻画上,人物出现虽有铺垫,但没有一个对人物整体认识的感受。小作者更注重描写“那个人”给自己带来的感动和美好,和这段美好记忆带给自己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