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对待孤独”材料导写

2021-12-15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培圣学校尹宏

中学时代 2021年11期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培圣学校/尹宏

作文题目及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首歌唱道:“越长大越孤单。”面对孤独,有的人会磨平棱角,改变自己,融入别人的圈子;有的人会发展兴趣爱好,充实自己的生活;有的人则会利用独处的时光,与自己对话,明确前进的方向,默默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对“如何对待孤独”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记述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思路解析

这个材料作文题中的提示已经非常明确,考生所要写的就是“如何对待孤独”。题目难度并不高,“孤独”也是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心理体验。但要想写好也并不简单,很多考生面对这个题目时就觉得无料可写。

面对这种情况,使用作文模型来快速构思和选材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个题目,有多个作文模型可以使用。

一般记叙文模型。可以写自己克服孤独感的故事,也可以写享受孤独的故事。比如,有考生写自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颇感孤独,后来通过练习乒乓球解决了孤独危机,并在学校复课后举办的乒乓球比赛中取得了名次。写这样的记叙文要写出画面感,在描写上多下功夫,尤其对于“孤独”这个作文题目而言,写作时对心理活动的描绘要多一些,不然很难抒写出孤独的感受。

日记体模型。可用三至四则日记的连缀来倾诉自己某个时期的孤独感受,写自己由一开始的孤独到后来渐渐醒悟,再到不畏惧孤独的心理变化过程。

观察体模型。通过观察某个植物或动物的成长变化,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如阳台的花盆里有一颗辣椒种子——我常思考:“它不孤独吗?”——辣椒小苗破土而出——我感悟:“很多的奋斗都与孤独相关。”——联系我自己的学习生活。

书信体模型。巧设写作对象,可以给处于孤独状态的自己写一封信,告诉自己,即使孤独,也能把每天过得很快乐。可以给因为感到孤独而烦恼的一位朋友写一封信,对他表示安慰,提醒他孤独的价值,告诉他如何应对孤独。还可以以父母、老师、知心姐姐等身份给中学生写信,谈论“孤独”的话题。

演讲稿模型。可以写成在班会课、升旗仪式等场合的演讲稿,设置演讲主题为“如何面对孤独”,在演讲稿中讲述自己感到孤独的经历以及走出孤独的办法,告诉大家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孤独,给听众以启发。

并列式议论文模型。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为“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结尾呼吁号召,升华主题。如一考生以“孤独是一种担当”“孤独是一种勇气”“孤独是一种境界”三个部分构成文章。

作文模型还有很多,比如自述体模型、故事新编模型、双线结构记叙文模型、层进式议论文模型、驳论文模型等。运用作文模型不仅有利于节约考场上宝贵的时间,而且可以在写作形式上有所创新。

素材积累与运用

一、名言警句

1.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

——纪伯伦

2.生命从来不曾离开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加西亚·马尔克斯

3.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面而在许多人中间。

——三木清

4.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

——周国平

5.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培根

6.孤独可以使人能干,也可以使人笨拙。

——雨果

7.假如你在世界上是孤独的,完全孤独的,你就把这种孤独用作你的安慰和你的力量。

——霍华德·法斯特

8.智慧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甚至能和最异己的东西结合。

——罗素

9.如果不让心灵成为自己的先知,不让它经过一个孤独的检验的自我恢复的过程,便让它接受别的心灵找到的真理,那么,无论那真理多么光辉,也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爱默生

10.名望就意味着孤独。名望仿佛商店橱窗里陈列的水晶,被安置在那里展览,供人世间欣赏,马路上所有的过客都瞅着它,可是任何人都不能接触它,它同样也无法接触任何人。

——莫拉维亚

二、人物事例

1.叔本华:孤独一生

叔本华无妻无子甚至无母(20多岁即与母亲决裂),过着孤独、忧郁和愤世嫉俗的生活,但孤独促使他成为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他的代表作《人生的智慧》中有这样的话:“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

2.梵高:杰出的“失败者”

冯骥才曾评论梵高:“他的一生充斥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爱情悲惨,饥苦交加,备受冷雨与摧残。可尽管如此,在生命将要终结前的岁月里,他依然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这样的孤独让他创作出《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著名作品。

3.梭罗:瓦尔登湖旁的孤独行者

一百多年前的美国独立日,梭罗独自一人住进瓦尔登湖,并开始了《瓦尔登湖》一书的写作。瓦尔登湖在美丽的康科德城大森林里,梭罗曾在小时候去过——泛着迷雾的柔和的线条在他眼前流动。记忆将瓦尔登湖深深地镌刻在梭罗的心里,成为他后来居住和书写瓦尔登湖的牵引。

“……我独享太阳、月亮和星星,还有我那小小的天地。

“然而,我常常发现,在任何自然之物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天真无邪、令人鼓舞的伙伴。对于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人们来说,永远没有绝望的时候。我生活中的一些最愉快的时光,莫过于春秋时日阴雨连绵独守空房的时刻。

“人们常常问我:‘你一个人住在那儿一定很孤独,很想见见人吧,特别是在雨雪天里。’我真想问问他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也是宇宙中的一叶小舟吗?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系之中吗?将人与人分开并使其孤独的空间又是什么?我觉得使两颗心更加亲近的不是双腿。’

“试问,我们最喜欢逗留何处?当然不是邮局,不是酒吧,不是学校,更非副食商店——纵使这些场所使人摩肩接踵。我们不愿住在人多之处,而喜欢与自然为伍,与我们生命的不竭源泉接近。”(《瓦尔登湖》节选)

4.蒋勋:竹林七贤的孤独

“……历朝历代不乏有人对儒家教条提出反击,如前面提到的竹林七贤,他们做了很大的颠覆,但是痛苦不堪;我提到了‘啸’这个字,口字边再一个严肃的‘肃’,那是一个孤独的人走向群山万壑间张开口大叫出来的模样。我们现在听不到阮籍和竹林七贤其他人的啸,可是《世说新语》里说,当阮籍长啸时,山鸣谷应,震惊了所有的人,那种发自肺腑、令人热泪盈眶的呐喊,我相信是非常动人的。很多人以为‘啸’是唱歌的意思,其实不然,就像鲁迅的集子取名为‘呐喊’一样,都是从最大的压抑中狂吼出来的声音。而这些孤独者竟会相约到山林比赛发出这种不可思议的啸声。大家不妨看看《世说新语》,便会了解‘啸’其实是一个极其孤独的字,后来被保留在武侠小说《啸傲江湖》中,但后人都以谐音字讹传为‘笑傲江湖’,不复见从心底嘶叫呐喊出的悲愤与傲气。”(《孤独六讲·竹林七贤的孤独》)

5.《我在故宫修文物》:喧嚣世界中,工匠坚守“匠心”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央视拍摄了一组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没想到播出仅很短一段时间,这部纪录片就在网络上爆红。该片记录了故宫中稀世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师们日复一日工作中的心路历程。修复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也深深触动了无数人,他们孤独的坚守赋予了文物再次传播文化的价值。

佳作展示及评析

独往心会行渌水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培圣学校/易昇响

孤独是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每一次独自的旅行,都刻骨铭心。

我是同学眼里的怪人,性格孤僻,很难与人相处好。久而久之,别人学成了团,玩成了团,我与他们之间却隔了高墙。我便每天循环着作息,枯燥地刷题,充实但“虚空”地活着。

我欣赏月。月啊,你总是悬挂在天边,你的光亮灼刺我的双眸。孤独在寂静的夜里如此突兀,幽微的白月光在我心中静静流淌。旁人说你是孤独的,只有我懂你的心意。

都说月与水是治愈心灵孤苦的良药,因为月是孤独的,水是欢快的。我带着好奇,尝试夜游渌水。

从江源大桥头,借渡小船,船桨击打着水面,在黑浑的水中掀起白烈的浪花。我趴在船头,倾听水的心声,船在漂荡,可四周寂静,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船行在渌水上,前头的灯火愈发明亮。紧接着船便游过了灯红酒绿的水巷,水巷的东岸便是刘家码头,人来人往,货运上上下下,这个历史悠久的码头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忙。但,我受不了这喧嚣。船夫摇着桨,舟在江上行,喧嚣声愈渐远去,视野越来越暗,高楼和霓虹灯背我而去,浪花声越来越清晰。我和船穿行在黑暗中,唯水面略带白光。穿过一个桥洞,视界宽大,眼睛被光亮所伤,我闭上眼,慢等船靠岸,船在靠近着状元洲。

桨声由轻快变得低沉,每一次划桨都使满了劲,不一会儿,船就靠了岸。我登上状元洲,此时郁闷已消减一大半,可心结难解,孤愁难散。

月光依旧皎洁,笼罩着这块小洲,渌水波荡,泛着一丝微寒,一丝冰淡。身后是高低错落的亭楼,错位相拥,屋上瓦砾相接,透出一丝庄重,一席冰凉。白月光普照其间。

贴着亭楼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跟着我、照着我,就如同为我引路一样。继续走着,穿过一片树林的荫蔽,江对岸的月被仙山挡住,此刻的月失去了本有的形状,变得难以形容,仿佛它的光辉从草木、花叶,乃至屋楼、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被误以为万事万物本身自有光明。

这正如王守仁所说:“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要是我有更高的眼界,还会认定我身处孤独之中吗?

月啊,灵魂的孤独算不了孤独,你我都不是孤独的旅伴。

独往心会行渌水,宵月为我解孤愁。

点评:

1.构思独特。全文以渌水行舟为线索,以月光寒水为背景,描述自己对孤独的探索,最后悟出眼前的孤独只是短暂的,是因为自己眼界狭隘,看不清孤独背后的光明与成就。文章既有游记的流动感,又带有很强的哲思随笔的味道。

2.文笔细腻。作者多使用短句,张弛有度,大量运用景物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

天赐孤独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培圣学校/吴佳芮

夜晚,月色如洗。

卸下一身的疲惫,任由自己躺在柔软的大床上。孤独充斥着整个房间,可我却感觉格外舒服。

不知从何时起,我不再厌恶一个人的孤独了,可能是因为享受过一群人的孤独吧。

在刚刚的聚餐中,所有的人都有说有笑,好不开心。我因为长期“闭关”,已经落在她们话题的后面,只能随声附和几句。虽然本就不太想去,但我依旧尝试让自己融入她们的聊天,却不由得发现,在人群中,自己是孤独的。

我随声附和的都是她们喜好的,而我自己喜欢的诗词依旧只有我自己喜欢、在意。那一刻,我发现即便身处人群之中,若无思想的沟通,人依旧是孤独的。

月光见证了这一晚上的烦心,看到了我心中的孤独;对面的山坡静静屹立,可能只有我们才真正相看两不厌吧。

是否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也有这么一个人,在自然的见证下,诉说着无人知晓的孤独?

思绪渐飘渐远,我看着手中的诗词集,似乎看到了那个身着铠甲的词人,站在刀光剑影之中。他眼中冒着红光,无畏地挑起手中的剑,向叛徒的头上斩去。可画面一转,却又只剩他自己一个人,卧在床上。他缓缓睁开了眼,看着月色清冷的木屋,似乎重重地叹了口气,执笔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哦,是辛弃疾,那个不停呼吁要收复中原的战士。

他说了吗?说了。有人听见吗?没有。有人重视吗?更没有。

我和他的孤独相似,却也不同。

一次没人理,就说第二次;二次没人理,就说第三次。他永远都在坚持自己,在等待那个能懂他的人出现。他不会依附于权势,没人能逼他说一些他不想说的话。

他将孤独当成上天的赏赐,当成对自我本性和初心的坚守,当成他不能不承担的道义。

而我呢?却只是一味地去攀谈,不愿意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孤独。有人曾说:“孤独是一种圆融的状态,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思想都源于此处。”如此一看,只要我们学会享受孤独,它将会是我们前行的助跑器。

那就享受这份独属于你的,天赐孤独吧!

点评:

作者与朋友聚餐,却因无法融入朋友的话题而感到孤独,由此便联想到自己喜爱的词人辛弃疾的孤独。作者将自己的孤独与辛弃疾的孤独联系起来,从而悟出“只要我们学会享受孤独,它将会是我们前行的助跑器”的道理。这篇文章很好地利用了联想的写作手法,给读者一种空间上的穿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