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情
2021-12-14胡智慧
胡智慧
1982年,我在边防前哨当兵,部队驻扎在贫瘠的盐碱滩上,人烟稀少。国庆节恰逢中秋,这天一大早,我独自在哨所站岗执勤,望着营房外荒寂的景象,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伤感在心头如潮水般浸漫开来。
“叮铃铃……叮铃铃……”值班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电话是我姐姐从老家邮局打来的长途,姐姐告诉我,奶奶病危,问我能不能请假回老家见奶奶最后一面。搁下电话,我只觉得天旋地转,按规定,义务兵三年之内没有探亲假,我这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插翅难飞”啊!我抑制不住心头的悲伤,泪如泉涌。
闻讯赶来的王副连长从我的哽咽诉说里弄清了原委。他向营领导请示后,为我特批了7天假,在我临动身时,他又买了两斤月饼塞到我包里。待我搭车从县城辗转坐火车到达阜阳时,已是第二天的晚上。借着皎洁的月光,我在乡间的小路上徒步飞奔,身上的军装早已被汗水湿透。半夜时分,我终于摸进了祖辈生活的村庄,昏暗的油灯映照着奶奶苍白的脸庞和众人焦虑的神情。
“奶奶!”我一下扑到奶奶的病床前哭了起来。让众人意料不到的是,几天粒米未进的奶奶此时突然醒了过来,连声问道:“是小宝(我的乳名)回来了?”她挣扎着坐了起来,泪流满面地搂着我。我连忙从挎包里拿出月饼递给奶奶,奶奶高兴地说:“孙子带回来的月饼比什么药都管用,我的病好了一大半了!”
奶奶做夢也没有想到,当兵离家在外的孙子还能回到她身边过中秋节。刚能下地,她就迈着缠足的小脚,领着我将切成一个个小块的月饼分送给左邻右舍,让乡亲们尝尝孙子孝敬她的“灵丹月饼”。
身体渐渐好转起来的奶奶又不顾众人的劝阻,执意张罗着给我做她拿手的月饼。跳跃的灶火映照着奶奶瘦弱憔悴的身影,让我不禁想起童年时的情景。那些年月我父母工资不高,每月还要挤出十余元寄回老家给奶奶治病,生活负担很重,全家过着清贫的日子,对我而言,月饼算得上是“奢侈品”了,极少吃到。每次我春节回老家过年,奶奶都要拿出平时自己舍不得吃的冰糖、芝麻,细细碾碎,拌馅、和面,做几个可口的月饼给孙子解馋……
再次手捧着奶奶做的月饼,我的心头百感交集。噙着热泪轻轻咬上一口,味道还是那么香甜,我却失去了童年狼吞虎咽的馋劲,咀嚼着难以下肚。原来,凝聚浓浓亲情的月饼是要用“心”品尝的啊!
父亲知道我“军令”在身,小心翼翼地对奶奶说:“小宝的假期快到了,让他回部队吧,来年再叫他回来伺候您老人家。”奶奶抹着泪花说:“你娘不糊涂。咱娃当兵保家卫国,一家不圆万家圆,这道理我懂。”我依依不舍,泪水涟涟。奶奶倒显得异常坚强,亲自下地刨花生、抡竿打枣,一再叮嘱我别挂念家,给奶奶争光。那年我刚满18岁,在奶奶关爱的目光里踏上了返回军营的旅程。
第三年中秋,我退伍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拿着积攒的津贴给奶奶买了两盒上好月饼。父母这才揭开了一个埋藏一年多的秘密:在我回部队不久,奶奶病情加重,于第二年初夏辞世。为了让我安心在部队工作,她临终前叮嘱说:部队已经破例让孙子送了一回月饼,不能再给公家增加麻烦了。
我常常仰望着明月痴想:天堂里有奶奶爱吃的月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