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音乐学院与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对比探究
2021-12-14郭婉红
郭婉红
摘要:白俄罗斯位于东欧平原西部,国土面积约为20.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968万人。白俄罗斯作为“音乐国度”,沿袭了前苏联音乐教育体系,充分展示出了俄派音乐特点,别具特色。笔者于2016年考入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期间对前苏联音乐的声乐教学、演唱表演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本文基于笔者学前教育的工作经验,通过笔者亲身学习与实地调查,从白俄罗斯声乐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出各自的差异和优势。
关键词:白俄罗斯;声乐;教学特色;学前教育
一、白俄罗斯音乐教育与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白俄罗斯的声乐发展历程是曲折的。作为保留苏联印记最多的国家之一,早在16-18世纪初期,学生剧团已成为白俄专业声乐艺术的萌芽地,以宗教音乐圣歌、器乐为主的教学内容,在世界范围内起到了传播和促进作用。19世纪下半期,以柴可夫斯基为首的著名音乐家更是让苏联音乐享誉全球,同期声乐和钢琴也成为音乐课的主要课程之一。19-20世纪,苏联音乐教育进入黄金时代,全俄罗斯专业音乐学院和社会音乐学校相继建成。1991年苏联解体至今,白俄罗斯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不仅拥有多家世界上知名的专业音乐学院,且还拥有众多较高级的民众私营专业音乐团体,以及众多音乐厅、歌剧院、芭蕾舞剧院等,专业与非专业性的社会音乐学校“百花盛开”的氛围使得白俄声乐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
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影响下,又结合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并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设置学前教育机构,康有为、蔡元培曾提出儿童公育的主张2。自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教育进程不断加快,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基础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专业学习内容也随之不断更新完善。在这过程中,声乐演唱作为一门技能课程,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由于学前教育的声音教学面向幼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基本演唱技能和音乐基础素养的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音乐类专业声音教学有着较大的不同。
二、白俄罗斯音乐学院与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对比
(一)声乐课教学模式对比
早在19世纪末,白俄罗斯就建立形成了声乐教学基本体系。曹姝莉的《白俄罗斯高校声乐教学的特色分析》中较细致地研究了白俄罗斯高等声乐教育情况,并形象地将白俄罗斯的高校声乐教学理念比喻为“倒金字塔”,即一个由细到宽,由一元到多元的过程3。学生需要经过严格的基础训练之后,才可以自由地选择发展方向。白俄罗斯的学校都是秉承一个“宽进严出”的原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入学后的发展过程。
以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为例,其声乐教学旨在培养歌剧、音乐会演员及声乐教师,培养目标更加专业化。因此,在声乐课教学模式上,设置有一对一教学,更注重技术与艺术表现的结合。在白俄,声乐教师对学生是具有选择性的,通常女老师只教授与自己歌唱类型相似的学生;同样男老师也只教授男学生,这使得歌唱技法教学更贴近学生所需。除此之外,白俄罗斯音乐学院的授课教师往往是著名声乐歌唱家、从事剧院演出的歌剧表演大师等,自身具备非常丰富的专业技巧和舞台表演经验,教学上呈现出因材施教、注重基础训练、注重舞台表现力、注重合作的特点。在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一节时长45分钟的一对一专业课首先会有20分钟的练声时间。由于十分重视歌唱基本功的训练,因此教授对于练声的示范、指导和讲解十分细致。除了一名资深教授外,每堂课还配备一名艺术指导教师,从学生演唱作品的背景资料、歌词的咬字发音、作品人物的塑造、乐句的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详细辅导,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品,诠释作品。
相比之下,基于培养学前教育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学前教育的声音教学以唱法训练和乐器练习为主,声乐课堂相对单调(如表1)。在教学模式上,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普遍以集体授课和小课组为主,个别学校会开设一对一课程。这种情况下老师在面对多数学生时无法做到一一兼顾,对于声乐演唱的技巧无法一一进行对应指导,使得学生在学习效果上大打折扣。由于学前教育在招收学生时只要求文化课分数,对声乐技能没有明确要求,所以入学后学生的专业技能基础普遍较为薄弱,甚至大部分为零基礎学生,即使完成三年的专科学习,其能力也很难达到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且教授学前教育声乐课程的老师大多毕业于高等音乐院校,几乎没有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对儿童歌曲的掌握也相对较少,因此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大量、有效地练习学前教育类音乐作品,如果学生自身练习和积累不够,难以系统掌握并熟练声乐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很容易在声乐技能方面走入教学盲点,从而无法具备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能力。
(二)声乐课程设置对比
白俄罗斯高等音乐教育有着上百年历史,专业院校学制规定为五年,而中国高职教育一般定制为三年,在课程设置上,音乐学院专业和课程内容更具专业化。如开设了音乐史、和声、作曲、室内乐合奏、歌剧表演、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以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为例,其音乐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的课程主要分为三部分:专业必修课、教育教学研究类课程、理论与科学研究类课程(如表2)。包含了一周两节的专业课,一节艺术指导课,以及歌剧表演、舞台表现、声乐史论、教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课程。
对比学前教育,以笔者当前所在学校为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实践类课程(如表3),其中专业基础课中的音乐技能课占比较少(专业基础课总学分为26分,音乐技能课总学分仅为4分,占比15%)。一般声乐基础作为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之一,开设时间往往为2年左右,但从笔者所在学校的当前课程体系设置来看,由于学时的限制,声乐基础课一周仅有一节,占比较低(专业基础课总学时为416课时,音乐技能课时仅为64课时,占比15%)。
(三)声乐考核方式对比
期末考试是检测学生一学期学习成果的必要途径,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严格的考试制度是激励学生努力进取的手段。在白俄音乐学院,所有的声音考试都会在音乐厅进行,学校会以在宣传栏张贴海报的形式进行告知。白俄的考核采取打分的形式,分制为十分,考核十分正规严谨。评委团队由校长、系主任和专业课老师组成,如果学生的考试分数在五分以下,视为不合格,将会面临留级的后果。针对五年级(毕业班)的学生,还会设置类似高考的“国家考试”,要求学生演唱八首作品,包括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作品,学生成绩必须达到合格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对比笔者所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期末考核方式,由于时间、人数、课程设置等原因,往往采取小组合唱来进行综合测评,且仅需演唱一首歌曲。除了声音课程“小组合唱”式的考评,期末成绩还包含平时课堂表现成绩和期中成绩的综合占比,因此一些演唱能力弱、声乐素养不强的学生往往在小组中混水摸鱼,顺势通过。由于每位教师负责的学生人数较多,无法进行集中性考试,考核方式为任课教师自行组织考核,诸多原因极易导致学生对于期末考核的重视程度不高,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除了考核效果略差强人意,“小组合唱”的考核形式也存在着积极有利的一面,比如小组在练习和考核过程中,通过学生间的协同配合,起到了激发凝聚力、取长补短的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责任感4。
(四)声乐教学理念对比
在教学理念上,白俄罗斯音乐学院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如白俄罗斯高等音乐教育非常重视钢琴伴奏在声乐课程中起到的作用,认为适宜的钢琴伴奏可以很好地带动歌者的情绪,帮助演唱者对作品风格做出准确定位5。同时白俄罗斯声乐更强调本土化教学,无论是练声或歌曲,教授都会给予每位学生本土化的声乐曲目,同时对学生课堂完成度有着较高要求,即一节课要求学生完成2-3首声乐作品。
相比之下,以学前教育为代表的职教类声音教学则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教师灌输讲授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对于学唱作品没有充分的自学能力,完全依靠教师进行基础教学,自主练习的时间较少。
结论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推动下,学前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虽然白俄罗斯与我国的文化背景不同,但音乐无国界,音乐教育也有着共通之处。学前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分支专业,有着学制短、综合性强、职业速成的优势,能够较好满足当前对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但在声乐教学方面,也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需要不断学习、交流、改进、提高。因此,高职学前教育声乐课应大胆创新,如借鉴白俄罗斯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以“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专业从事幼儿教育音乐教学的老师或音乐专家进行授课,在有限的课时内加强声乐训练,加强专业辅导等,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职教类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赖越歌.白俄罗斯声乐研究在中国.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
[2]朱琨.中俄声乐教学比较研究——访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的几点思考.西南大学.2007.
[3]曹姝莉.白俄罗斯高校声乐教学的特色分析.大舞台.2014.
[4]赵蕊.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研究.艺教论坛.2020
[5]赵勇.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与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研究对比.北方音乐.2017
姓名:郭婉紅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91.12 籍贯:福建
学历: 研究生 职称:助教 工作单位: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研究方向: 音乐学、学前教育 邮编: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