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学科的相互渗透
2021-12-14杨红
杨红
摘要:德育教育工作落实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健全以及长远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切可以渗透与融合的机会。教师要先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融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后结合文章的实际内容来进行德育教育,保证教学效果更好,能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基于此,对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学科的相互渗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相互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古我国就非常注重道德品质的教育,随着这些年“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提及,在为学生讲述基础知识时,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创新教育手段,促进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所以,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秉承德育教学的目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在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创建有效活动,以便学生在提高学习语文知识效率的同时,可以实现人生观、价值观等多种素养的发展。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对于学生品质的发展,教师更注重学生识字与阅读技巧及写作水平等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不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与品质的发展同样重要。小学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阶段,应注重学生认知基础的积累与尊敬师长等价值观层面的塑造,以推动学生个体未来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大挖掘教材中德育素材的力度,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引导学生在德育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深入感受语文学习的传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构建学习素养与能力及塑造品德,满足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标准要求,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策略
(一)营造课堂氛围
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既要从二者的融合角度出发积极进行课堂设计的优化,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以良好、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教师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要从师生的关系出发营造课堂氛围。在和谐师生关系引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思考与分析,既对学生的思维加以活跃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天性纯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引导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时间。小学生往往对世界有着一定的认知与看法,虽然其思考并不成熟,但有着个体独特的意见,因此教师在对其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对于个体的道德看法加以表达。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一种主人翁的教学体验,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具体来说,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重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发言的机会。而在良好道德氛围下,教师要注意打造宽松趣味性的课堂,既使学生有着参与的机会,同时也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个体的思维表达过程中,以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二)着重拓展课外阅读,培养高尚情操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版)》中要求小学高年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建设书香社会、书香中国的当下,学生必须具备会读、爱读、勤读、多读的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主要是通过合理选择课外阅读内容,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成长,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受到理想的教育,陶冶情操,促进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教师需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兴趣的共性和个性,进而依据学生兴趣进行阅读推荐和个性化安排,如此方能促使学生投入课外阅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读后感、组织读书会和交流等形式,督促学生更好且更有针对性地完成课外阅读。除提升阅读能力外,这些方法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认识课外阅读中的德育内容,达到德育渗透的最佳效果。
(三)德育教育的作業教学渗透与融合
课后作业不仅是检验学生课堂知识学习效果的载体,也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知识、输出收获的途径。所以,教师必须科学运用课后作业让课后作业承载更多的德育教育内容,能够与语文教学活动产生更多联系,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司马光》时,为了更全面地检验学生在课上收获到的德育心得,教师可以采用文章读后感撰写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更加科学地了解到每一位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还可找到机会让学生将自身感悟出的德育体会表达出来。如果只是在文章学习过程中以告知、纠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每篇课文中蕴含哪些道德品质,虽有一定的教育感化作用,但是并不彻底。所以想要获得更好的教学德育渗透、融合效果,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的体会用文字表达出来,如此,才能够保证学生拥有更深刻的体会,并在其中学习到更多利于自身未来发展的道德品质、价值观等内容。
(四)利用媒体创建情境,深入体会德育思想
小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较弱,如果教师强行采用口述的方式为学生讲述道德品质的内涵,那么对学生而言也犹如“东风吹马耳”,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而多媒体技术具有表现力丰富的特点,能够基于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直观的学习内容。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基于课本上的内容,为学生呈现生动的德育场景,促使学生透过冷冰冰的文字,对道德品质内涵有一个深入地认识。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中,作者将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与如今的破败景象进行了对比,表现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惋惜,以及对侵略者的仇视,然而,当教师直接按照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解读时,很难让学生有所感悟。对此,教师可以先使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圆明园的还原视频,让学生在赞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感受到圆明园景色的辉煌灿烂。
结束语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学生价值观念与思想情感等综合素质的发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等教学理念。教师应当在教学观念与方法等方面加强创新,不断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达到润物无声与潜移默化等效果,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姬文亮.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路径[J].学周刊,2021(02):135-136.
[2]袁静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实践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