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乡土资源,开发与实施劳动教育课程

2021-12-14龙翠闪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乡土资源劳动教育

龙翠闪

摘要:文章基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从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等方面,探索乡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校本开发与实施策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探索中习得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乡土资源;课程开展;劳动素养

现在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对一些劳动项目进行了开发与实施,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了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劳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规划零散;课程实施方式单一,重视学生劳动技能的习得,忽视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培养的问题。小学阶段肩负着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形成日常生活中必备劳动技能的教育重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调查研究,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广州市白云区西北部,位于巴江河美丽乡村群中,周围水土丰茂、农田葱郁,甘蔗种植成林、花卉栽培成行、蔬菜耕种成畦,劳动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家长大多从事蔬菜和甘蔗种植。学生从小跟随父母参与田间劳作,日积月累的技能训练,磨砺出较强的劳动能力,同时也感受到父辈的艰辛,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学校常年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蔬果丰美,开辟了甘蔗种植园、蔬菜种植园和花卉种植园,学生能自觉参与甘蔗管理、蔬菜种植和花卉栽培,习得了较好的劳动技能。学校从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学校资源等方面对劳动资源进行分析、开发与利用,探索劳动教育课程的校本开发与实施策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二、整合资源,制定劳动教育课程目标

学校结合地域资源与学生发展需求,从认知性目标、参与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创造性目标等方面制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体系,让学生了解常用劳动工具的结构和用途,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常见的工具和材料;掌握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尝试简单的创意制作;學会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和校内外劳动,具有生活自理能力、自立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态度;愿意为他人服务,参与公益性服务,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课程目标的制定,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和劳动教育内容的构建提供了指引。

三、基于目标,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学校结合地域特点、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从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校内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构建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刷牙洗脸我最棒、整理书桌我能行、我是缝补小能手等自我服务劳动;餐前餐后小帮手、我是拖地小达人、我是小小美食家等家务劳动;打扫教室我能行、桌椅摆放有讲究、我是图书管理员等校内劳动;绿萝种植我来学、蔬菜种植小行家、甘蔗种植小能手等生产劳动;乡邻友好齐互助、清扫街道我帮忙、垃圾分类齐参与等服务性劳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为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四、围绕主题,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1.开展主题活动,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

学生劳动技能的习得,除了学习劳动技法,还要为学生提供劳动场所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学校以主题活动的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例如,“垃圾分类齐参与”主题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查阅垃圾分类知识,学习垃圾分类方法,观察学校垃圾分类做法,调查社区垃圾分类现状,还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制作笔筒、玩具、小房子等,增强环保意识,提升动手操作能力,体会工匠精神。又如,“我是小小美食家”主题活动,教师在校指导制作技法,家长在家指导劳动实践,学生制作出电饭煲蛋糕、手抓饼、牛奶炖蛋、竹筒饭等美食,并用照片、录像、日记、手抄报等形式记录劳动过程,分享劳动感受。

2.开展特色劳动,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学校开设特色劳动课程,如“甘蔗种植小能手”“绿萝种植我来学”“花卉栽培真有趣”“环保酵素我制作”“蔬菜种植小行家”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学校邀请菜农和花农到学校讲授种植技法,带领学生到学校开辟的甘蔗种植园、蔬菜种植园实践体验,学习种植蔬菜和甘蔗的技能,体验种植的乐趣。每个教室设有绿萝种植区,一盆盆的小绿萝由学生精心护理,多久浇一次水,多久晒一次太阳都是有讲究的。学生还用照片、观察日记等形式,记录与绿萝一起成长的瞬间。

特色劳动项目之间往往是紧密关联、相互依托的。例如,“环保酵素我制作”活动,可以结合垃圾分类活动开展,学生在家进行垃圾分类,将厨余植物垃圾带回学校,学习制作环保酵素。也可以结合蔬菜种植活动开展,学生利用自己种植的蔬菜叶子,尝试制作环保酵素,再利用环保酵素滤渣浇灌蔬菜,绿色资源循环再造,源源不断。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激发劳动兴趣,提升劳动素养。

3.组织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的劳动特长

学校每学年组织“我是劳动小能手”竞赛。竞赛项目包括叠衣服、系红领巾、系鞋带、收拾书包、整理书桌等自我服务劳动;扫地、拖地、择菜、擦玻璃等家务劳动;炒菜、煮面条、包饺子、煮汤圆等美食制作;种菜、种甘蔗、浇花、除草等种植劳动。学生在活动中展示特长,交流学习,分享经验,人人争当劳动小能手。

五、总结归纳,开展学生劳动表现评价

引导学生对劳动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既是一种鼓励,又是一种鞭策。学生通过学习劳动技能,掌握了劳动的技巧,把劳动过程和劳动感受写成了活动日记,制作成手抄报,取得了丰富的劳动成果。我们采用“一周劳动大盘点”和“劳动表现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盘点。具体如下表所示。

依此类推,我们还从劳动参与积极、劳动项目多样、劳动技能熟练、劳动成果丰富、每天坚持劳动、劳动有创造性等六个方面,采用自评、同学评、教师评、家长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

劳动教育需要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中长期持续实施,以课程为载体,贯穿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培育出爱劳动、懂劳动、会创造性劳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区域培育中小学生劳动习惯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201911967)。

参考文献:

[1]蔡向东.关于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9(14).

[2]王素霞.浅谈小学生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的开发利用[J].新课程(上),2018(9).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乡土资源劳动教育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