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背景下农林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实现路径分析

2021-12-14王家博田晓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8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双高计划课程思政

王家博 田晓雅

摘  要 在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下,被遴选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高职院校亟待办出特色,拓展国际化发展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涉农专业课程是农林高职院校必须紧紧围绕的特色和根本。而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又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农林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针对来华留学生实现课程思政应思考的内容出发,对农林高职院校涉农工科类专业来华留学生实施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新形势下农林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高计划;农林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8-0060-04

Analysis on Realization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

tical Educ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Vocational Colleges in New Situation//WANG Jiabo, TIAN Xiaoya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lected as the construction units of Double High Plan urgently need to develop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pa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advantag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agricultural pro-

fessional courses are the characteristic and fundament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very necessary and has obvious particularity and complexit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duc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he important rol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ntent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in the new situ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double high progra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0  引言

《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了将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长期发展的战略[1]。2019年1月24日,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将启动实施“双高计划”,也就是在中国建设一批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2]。

2019年10月24日,“双高计划”首轮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在此背景下,被遴选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高职院校,尤其是一些地方农林高职院校,亟待办出中国特色,拓展国际化发展空间。

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方面没有将“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落到实处。课程思政改革的主旨是强调高校的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都应渗透思政教育内容[3],而针对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的实施探索,国内高校鲜有研究。我国是农业大国,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涉农专业留学生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对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提升到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应该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战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涉农专业留学生课程思政实现路径,深入了解农林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现状十分必要。据统计,在2018年来华留学生中,非洲学生占16.57%,亚洲学生占59.95%,位居前两位[4]。而农业类专业来华留学生人数约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2.8%[5],而且多数来自非洲、亚洲等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欠发达的国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现有来自16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共计213名,其中大多数来自亚洲地区,少数来自非洲地区,具体如图1所示。

从生源来看,农林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基础普遍较差。与本科院校的教育国际化相比,农林高职院校起步较晚,除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的超一线城市外,其他地方农林高职院校对来华留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其数量较少、质量偏低[6]。而为了获得稳定的生源,农林高职院校又不得不降低入学门槛,放宽入学条件。此外,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交流语言的复杂,导致留学生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上面临种种不适应的问题,给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重重障碍。

从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来看,农林高职院校亟待完善相关制度体系。高职院校特别是农林高职院校针对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正在探索过程中。如表1所示,涉农工科类来华留学生课程目前主要有汉语综合、中国文化和汉语听说,将思政教育予于文化知识学习之中,将两者融为一体。同时,要求学生通过HSK4(汉语水平测试4),将学习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让留学生学习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时也能够拥有正确的“中华观”。

此外,活动育人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例如:端午佳节,组织来华留学生开展端午活动,赛龙舟、敲锣鼓、送粽子、送鸭蛋;暑期文化节,开展汉字书法大赛、趣味五子棋大赛和羽毛球大赛;中秋时,组织品茶、诗词活动。学院充分将来华留学生的第二课堂利用起来,让来华留学生切身體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激发来华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中国文化的动力[7]。

但是,由于对来华留学生管理经验不够,很多农林高职院校在留学生教育管理中主体不明确,同时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导致留学生教育出现多头管理、教育教学资源严重浪费以及实效性差等问题。因此,现行主要依靠国内学生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既缺乏针对性,也缺乏可操作性,不适合用于培养来华留学生[8]。此外,农林高职院校招收培养来华留学生严重依赖政府奖学金资助,这种单一的资助模式又束缚了农林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从教师队伍来看,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来华留学生快速树立全面正确的“中华观”,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体验,增强他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成为关键任务。课程思政在于让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教育润物细无声[9],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地将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做到教育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授课技巧等方面多下功夫、多花精力,尤其是在教学设计上。专业教师除了需要注重自身知识的扩展,通过涉猎经济、社会、法律、人文、历史、文化等提高知识储备之外,也需要加强理论自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不断在教学实践中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科学理论的实践价值与传统文化的智慧,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意义。学校方面也需要充分运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专业研讨、专题培训、外出研修等手段,多层次、多渠道地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总之,专业教师需要转变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提高教学能力,才能建立对课程思政工作的内在需求,进而主动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2  农林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涉农专业课程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涉农工科类课程与人文社科类课程有很大不同:人文社科课程本身就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思想主张、立场和观点来设置的,反映党和国家的意志与要求,具有鲜明的思想指导性[10];相比之下,高职院校涉农工科类专业课程的内容主要反映自然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以客观性为主,强调农业生产技能的学习与锻炼,实践性很强。另外,由于专业教师与来华留学生在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实现课程思政的难度要大很多。想要做好农林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涉农专业的课程思政,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语言预科教育、教师外语水平三个方面进行总体把握。

2.1  要制订有针对性的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布局。由于高职教育国际化起步较晚,我国高职院校特别是农林高职院校在针对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上经验十分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订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充分考虑国内学生与来华留学生在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性,甚至仅仅只是对国内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简单修改。而发达国家在对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从2020年人才培养方案来看,相比于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提高了汉语学习的要求。除提高留学生汉语文化水平,还要设置专门的思政课程。课程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作用的发挥需要紧紧依托专业建设,服务于专业建设。此外,再配合丰富的活动,让留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及其中国化。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只是一门课、一项互动,而是融入课程教学与改革的各个环节,全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课程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健全有效的课程思政体系是课程思政授课成功的关键保证。因此,农林高职院校应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留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系统全面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提高留学生的培养水平。

2.2  要完善来华留学生语言预科课程设置

完善的语言预科教育有利于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实施。农林高职院校的来华留学生多数来自亚洲、非洲等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复杂,大多数属于小语种,而留学生来校时的汉语水平也基本是零基础状态,从而导致来华留学生在国内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存在障碍和困难,学习思政课程就更加困难。语言预科教育一直是国际上众多高等院校留学生办学的重要项目之一[11]。考虑到在华留学生可能来自英语系国家,也可能来自非英语系国家,因此,针对来华留学生,农林高职院校在课程计划中可以采用汉语和英语双主体开设预科课程,让来华留学生在第一学年全身心学习语言课程和中国文化,打下语言基础,培养语言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便利。

2.3  增强育人意识,提高师资队伍外语教学能力

实施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12]。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极大程度上会影响课程思政的成效。教师只有理解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明确课堂教学的德育责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价值引领自然而高效地融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合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也需要进一步强化育人责任意识,提高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效。在教师育人意识上,学校需展开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对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掌握,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自觉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在教师的育人能力上,专业教师的外语能力决定了课程思政实施的最终效果。能够在需要的时候熟练地进行外语授课,特别是英语授课,既是专业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能力,又是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农林高职院校应该在核心特色专业课程上实现全英语教学,努力在其他专业和课程上同步开展英语教学。“双高计划”背景下,农林高职院校更应该围绕特色、抓住机遇,采取国外访学、国际交流、语言进修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外语培训,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3  结语

课程内容是载体,思政教育是灵魂。农林高职院校只有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特色,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教育因素,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引入课堂,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涉农专业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才能真正建设成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为世界高职教育的进步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

OL].[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陈海玉,徐福卫.理工科类专业课程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221-222.

[4]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2019-04-12].http://www.

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

377692.html.

[5]朱爱文,赵旭庭,周春宝,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

2019,6(52):232-234.

[6]郝子悦.农牧类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15):269-270.

[7]徐晓梅,王成伟.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以淮阴工学院为例[J].现代企业,2020(4):135-136.

[8]刘忠慧.“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的研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

2018(16):20-21.

[9]董杰,徐丛璐.课程思政下高职院校育人工作融入专业教学路径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

19(1):83-86.

[10]唐现文,张响英,马晨晖,等.当前农业高职院校留学生工作急需突破的三大瓶颈[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

202-203.

[11]田早慧.来华留学生汉语预科课程设置现状: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9(9):42-43,59.

[12]邱秋云.脱贫攻坚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J].高教探索,2020(12):93-97.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双高计划课程思政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