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锐意进取 实干笃行 濮阳技师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12-14马巧灵王国恩

职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校企学院育人

马巧灵 王国恩

濮阳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综合性职业院校,位于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龙脊山南,西湖岸畔。学院创建于1974年,占地360亩,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实训设备价值6000余万元,以人才培养质量过硬、师资队伍实力雄厚而著称。2007年晋升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12年晋升高级技工学校,2017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濮阳技师学院。学院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现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第45届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河南省选拔和集训基地、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单位等,是河南省技工教育的中坚力量。

历经风雨四十载,躬耕教坛育人才。学院始终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目标,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主线,一手抓基础能力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一手抓内涵特色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通过承办技能大赛,争取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实行院系管理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坚持立德树人  提升德育水平

学院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三全育人”要求,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德育工作与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育人目标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德育活动,开创了学院德育工作新局面。

深化教学育人

充分发挥德育课育人主渠道作用,各专业开足开齐德育课程,开展优质德育课竞赛活动,不断增强德育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通过“正确面对疫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第一堂思政课”,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疫情,感悟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伟大民族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科学管理育人

建立健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安全管理、实习实训管理、校园网络管理、班集体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明确管理育人责任,实行全员管理、全员育人。成立学生会、班委会、学生社团等学生自主治理组织,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创新活动育人

为突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紧扣思想引领工作,学院坚持年度有计划、月度有活动、天天有引导的活动思想,重视仪式教育,树立青年典型,倾听青年心声,深入发掘、创新活动形式,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也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提高了认识,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深化内涵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学院通过规范管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靠质量提升位次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近年来,学院根据专业发展和教学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设置若干流动特聘岗位,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等到学校兼职任教;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进行信息化教学、微课制作、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对教师压担子、指路子,提升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能、专业品质;定期评选出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教学专家,搭建教师成长阶梯,激发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提升师生技能水平。学院高度重视技能教学与改革,以各级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把工匠精神刻在师生心中,把创新意识融入师生血液,把技能训练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技能竞赛助推专业建设与技能提升,以匠心改革促发展,全面提升师生技能水平。

靠管理提升层次

一是狠抓教学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教学管理规程,要求教师做到教学任务书、教学计划进度表、课程表、教案、教学日志、教室日志“六统一”,做到教学管理制度化、精细化、常态化;坚持巡课和听课制度,及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整改,规范教学秩序,严格教学纪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强化教学工作考核,加强任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细化学生管理。健全常规工作体系,坚持“精、准、细、严”基本原则,落实细节管理,在精细中求规范,在规范中求优化,在优化中求特色,向细微处要质量,持之以恒地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奖(助)学金的育人导向功能,做好各项评优评先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全院形成人人争优秀、班班争先进的良好氛围;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坚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习惯养成、理想信念、工匠精神、自主管理、人文法治6个方面的主题教育,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保安、宿管人员队伍建设,要求所有管理人员把关心、帮助和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服务育人。

靠制度提高执行力

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工作考核办法、人事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全面整顿工作作风,加强教职员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真正做到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切实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执行力。

强化专业建设  服务经济发展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学院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专业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为根本任务,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和专业调整。经过逐步建立、调整、合并,学院现设置有机械工程系、信息商贸系、电气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现代服务系5个系部,开设了数控加工、焊接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幼儿教育、平面设计、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维修、激光技术应用、智能制造与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物聯网技术应用、美容美发与造型、营养与保健等近30个应用性强、社会需求大的特色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规划选择参加技能高考升学或是毕业后直接就业,学校毕业生升学率和就业率都保持在98%以上。

广泛开展职业培训

学院从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创业对技能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出发,全面落实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计划,依托办学资源条件,不断完善现有的社会培训功能,建立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通过校内培训、进企业培训、送技能下乡等方式,开展了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下岗再就业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创业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项目,年职业培训10 000人次以上,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被确立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深化校企合作  助推人才培养

学院以满足社会需求、符合用人单位要求、提高毕业生满意度为出发点,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工作的通知》《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为指导,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管理机制,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适应区域产业升级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施多学期、分段式社会实践模式。建立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形成以学院为主体,行业、企业参与监督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截至目前,学院与百余家央企、国企、合资企业、本地重点骨干企业以及高校达成合作意向,与50余家单位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形成了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高效有序的实践教学机制,培育“适应快、上手快、成长快”无缝对接企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就业形势喜人,毕业生供不应求。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当前,学院正乘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秉承“崇德尚技、知行合一”的校训,弘扬“实干担当、团结和谐”的校风,立足当地产业基础,着眼社会经济建设,依托全球职业教育新理念,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朝着创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化技师学院的目标迈进。

猜你喜欢

校企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初等教育学院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