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只有我满意的公平”
2021-12-14杰西卡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47期
杰西卡
孩子向你吐槽“不公平”时,你会怎么应对呢?事实上,作为成人,或许我们也没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公平。
在政治哲学范畴里,关于公平有两个概念:形式公平和结果公平。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一个大家庭里,食物都需要平均分,这就是形式公平。它看似很公平,但其实并没有考虑到,分配的时候,每个人的胃口大小,甚至还有可能有的家庭成员也许并不想吃这个食物。那么,即使使用了一个公平的形式,也许针对最后的结果,仍然会有人抱怨说,這不公平,我明明胃口更大或者家庭贡献更高却没吃饱。
最常见的是,三个苹果分给三个小朋友,蛋糕怎么切分给全家吃?
“苹果有大有小,是大苹果给大孩子,还是大苹果给年龄最小的更公平?”这么简单的对话其实就是把形式公平很自然地过渡到结果公平。孩子就能理解到,原来公平不是绝对的平均分,公平最终是按需分配。谁肚子更饿,谁更喜欢吃苹果,那么就给他更大的。孩子也许还会想到,只要大家能分到都会开心。
只要参与的人都能感受到开心,能够接受这个结果,哪怕没有绝对的平均分配,这也是公平。
这种思维模式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越深入、宽广,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就更深入、豁达,解决方法自然就有千万条途径,人生格局自然就打开了。
但有一种公平,是需要我们警惕,而且要从小帮助孩子远离的,那就是“只有我满意的公平”。很多孩子在大喊不公平时,基本上都是自己想要的玩具没得到,比赛没有赢等等。如今我们社会上经常说的巨婴,其实就是这样。他们自己过得不如意,就觉得世界不公平。
(摘自《中国妇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