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工业化发展阶段研判及用水量“零增长”拐点分析

2021-12-14田玺泽夏冬梅刘福瑶

浙江水利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零增长拐点用水量

田玺泽,夏冬梅,张 兰,刘福瑶

(1.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9;2.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00020;3.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

1 问题的提出

水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相对丰富的水资源为浙江省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水资源保障。进入新时期,随着习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的提出,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成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重点工作。根据发达国家用水量发展的规律,用水量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一直增长,因此通过对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研判,结合用水量变化趋势分析,研究浙江省用水量“零增长”拐点出现时间,对浙江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2 浙江省工业化阶段研判

2.1 工业化发展阶段研判理论

目前,对于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尚处于发展研究阶段,无统一的标准。但国际上不同的学者在对多个国家的分析研判中,从不同的角度结合理论,分析归纳出许多判断标准。总结起来,主要是从分析对象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就业结构等方面判断其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目前,比较主流的方法有克拉克划分法、库兹涅茨划分法、霍夫曼系数划分法、钱纳里划分法等。

其中,克拉克划分法通过分析劳动力在3 个产业中的转移规律,将工业发展划分为农业为主、工业为主和服务业为主3 个阶段。库兹涅茨划分法是在克拉克划分法的基础上,从产业和就业结构入手,进一步细化工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根据各产业结构的占比情况将其划分为5 个阶段。霍夫曼系数划分法是根据20 余个国家的系列数据,通过分析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提出“霍夫曼系数”将工业化过程分为4 个阶段。钱纳里划分法是通过借助多国模型,对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发展进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揭示工业化进程中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一些基本关系,形成完整的理论认知体系,从而将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分成3 个阶段6 个时期。该研究方法理论简明,是目前研究工业化发展进程涉及国家最多、时间跨度较长的方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普适性,因此本次研究采用钱纳里划分法对浙江省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研判。

钱纳里划分法将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划分的3 个阶段6 个时期分别为: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即以初级产品为主的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又细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3 个时期;工业化完成后的发达经济阶段,又细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2 个时期。以1970 年人均GDP 值相对于2019 年的可比值为标准进行划分(见表1)[1]。

表1 工业化发展阶段钱纳里划分标准表

2.2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历史上浙江省一直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一定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这一概念以来,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进入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全省GDP 由1978 年的124.00 亿元增加到2019 年的62 351.74 亿元,全国排名由12 位上升到第4 位,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2]。

对2000 年以来近20 a 的经济发展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浙江省经济飞速发展,2019 年浙江省GDP 达62 351.74 亿元,是2000 年6 141.03 亿元的10 倍有余。其中:第一产业占比逐年下降,由2000 年的10.3%降至2019 年的3.4%;第二产业占比虽略有波动,但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53.3%降至2019 年的42.6%;第三产业占比逐年上升,由2000 年的36.4%升至54.0%。第二、第三产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的位置于2014 年前后发生了“互换”,由此可见,在浙江省进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改革、优化、升级的大形势下,商贸、金融、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在浙江省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升。2000—2019 年浙江省GDP 及第一、第二、第三产占比情况见图1。

图1 浙江省国内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现状示意图

浙江省各地市经济发展状况可分4 档,其中第1 档杭州市、宁波市,2019 年两地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5 373.05 亿元和11 985.12 亿元,是浙江省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市;第2 档温州市、绍兴市、嘉兴市及台州市,2019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 000 亿~7 000 亿元;第3 档金华市和湖州市,2019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 000 亿~5 000 亿元;第4档衢州市、丽水市及舟山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差,2019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 000 亿~2 000 亿元。产业结构方面,全省总体趋势相似,各市第一产业占比均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占比舟山市、丽水市两地略有上升,其他地市均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杭州市上升近25.0%,达到66.2%,为全省最高。浙江省各地市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及产业结构统计见表2。

表2 浙江省各地市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及产业结构统计表

2.3 工业化发展阶段研判

根据浙江省1970—2019 年的经济发展指标,采用钱纳里划分法对浙江省各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浙江省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后期向发达初期发展的阶段。其中,杭州市、宁波市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省领先水平,2011 年已逐渐进入发达经济阶段,现阶段经济发展指标已稳定在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其他地市基本上都处在工业化后期,或逐步进入发达经济的初期阶段。为进一步验证浙江省工业化发展阶段情况,利用库兹涅茨以及克拉克等划分法,从地区的产业结构、城市化率、第一产业就业的比重等方面进一步研判,划分标准的标志值见表4。通过验证,结果基本一致,浙江省总体也处于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杭州市处于发达经济的初级向高级转变阶段,其他地市都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向发达经济初级的发展阶段。

表3 浙江省各地市跨越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时间节点表

表4 库兹涅茨、克拉克划分法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值表

3 用水量“零增长”拐点分析

3.1 用水量变化趋势及现状结构分析

用水总量包括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用水)以及环境配水4 方面用水量。从“三生”用水总量的变化趋势来看,在2013 年之前,全省用水量呈波动性上涨,自2013 年开始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后,“三生”用水量明显下降,年平均降幅为2.5%。2000 年以来用水量变化情况见图2[3]。

图2 浙江省2000年以后用水量变化趋势图

3.1.1 生产用水

分产业统计,第一产业用水量最大,但由于农田灌溉用水量逐年减少,多年来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用水量居中,规模以上企业和建筑业的用水量逐年略有上升,而规模以下和火核电厂用水量逐年略有下降;第三产业用水量最小,随着浙江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新型服务行业,第三产业用水量呈现上升的趋势[4]。

3.1.2 生活用水

浙江省的居民生活用水量年际变幅较小,其中:2010 年前,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量与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基本持平,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2011 年之后,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量[5]。

3.1.3 生态用水

生态用水是指通过人为措施提供的维护生态环境的水量。2009 年之前因统计口径不一而波动较大,在2009 年统计规范颁布后,浙江省的生态环境用水一直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

2019 年浙江省“三生”用水量为165.78 亿m3,其中生产用水量131.65 亿m3,居民生活用水量28.76 亿m3,生态用水量5.38 亿m3,分别占总用水量的79.4%、17.3%和3.2%。生产用水量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用水量分别为72.36亿,40.81 亿,18.48 亿m3,分别占生产用水量的55.0%、31.0%和14.0%。由此可见,在用水量的构成中,由于灌溉用水量较大,第一产业用水量最大,第二产业用水量次之,居民生活用水量排在第3 位,第三产业和生态用水量分列后两位[6]。

3.2 用水量“零增长”拐点分析

根据社会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不会随着经济产值的增长而一直递增,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地区用水量会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用水量出现“零增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科技进步和水管理政策的实施。其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外部诱因,科技进步是外部保障,而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组成和水管理政策的实施是实现用水量“零增长”的关键性决定因素。

一般情况下,用水量“零增长”拐点的分析采用类比预测法,即分析已实现“零增长”的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及趋势、产业结构和关键水管理政策实施的时间节点,通过类比以预测确定本地区实现用水量“零增长”的拐点。

3.2.1 发达国家用水变化情况分析

根据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用水量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递增,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用水量会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只是由于各国家间水资源条件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用水量出现“零增长”拐点的时间节点有前后之分。

以美国、日本为例。美国工业用水量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增长3 倍,至1980 年总用水量达到峰值6 100 亿m3,之后用水量实现“零增长”并明显下降,此时美国人均GDP 为10 722 美元(当年价),根据钱纳里划分法已稳定在发达经济高级阶段(见图3)[8];日本的工业用水量1965—1975年增长1.5 倍,生活用水增长1.3 倍,之后日本通过节水措施用总水量开始下降,基本控制在900亿m3左右,此时日本人均GDP 为8 392 美元(当年价),根据钱纳里划分法已进入发达经济高级阶段。相较美国,日本用水量“零增长”拐点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日本的人均水资源量约为美国的1/2,因此在水资源受限的条件下,用水量实现“零增长”的时间节点将会提前。

图3 美国用水量变化趋势图

产业结构方面,用水量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分析美、日、德、英、法、意等多个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进程和用水量情况,可总结出产业结构升级突出表现在:GDP 组成中第一产业比重降至10.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达到40.0%~50.0%的峰值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超过60.0%;第二产业组成中冶金、石油化工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下降,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明显上升;在传统行业内部高级化趋势明显,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用水量“零增长”的拐点也将会出现。各发达国家工业用水减少时间拐点与产业升级情况见表5。

表5 发达国家工业用水“零增长”拐点与产业结构升级时间对应表

水管理政策方面,美国1961 年开始通过颁布联邦控制法来对用水实施新的政策调整,从而使得20 a 后实现用水量的“零增长”。

3.2.2 浙江省用水量“零增长”时间节点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浙江省水资源的状况,经济发展方面以美国样本作为参考进行用水量“零增长”的拐点分析。美国在1980 年实现了用水量的“零增长”,当时美国的人均GDP 为10 772 美元/人,转换为2019 年当年价为230 542 元/人(以下分析采用2019 年当年价)。参考浙江省近10 a 经济发展情况,全省人均GDP 年均增长率约为7.8%,除绍兴市、衢州市年均增长率在7.0%以下外,其他地市的增长率均在7.5%~9.0%。参照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发展态势,并考虑后疫情时代对国际总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中国在疫情中的发展机遇,预测未来几年,浙江省人均GDP 将以5.0%~8.0%的增长率增长。各地区人均GDP 增长率见表6。按此预测,浙江省总体上将在2032 年实现用水量“零增长”的拐点,其中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舟山市、湖州市预计将在2030 年前后实现用水量“零增长”,温州市、绍兴市、台州市、金华市将滞后1~7 a,丽水市、衢州市为最后实现用水量“零增长”的地区。

表6 浙江省各地经济发展及用水量“零增长”拐点时间预测表

产业结构方面,近20 a 来浙江省第一产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降,现阶段已稳定在小于5.0%的较低水平,但舟山市第一产业占比还相对较高,2019 年大于10.0%,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占比逐年上升,当前第三产业已在浙江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浙江省绝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50.0%,杭州市更是达到66.0%,根据此发展态势预测浙江省各地区到达用水量“零增长”拐点时,各产业占比情况也符合用水量“零增长”拐点出现的规律[7]。

水管理政策方面,1999 年,水利部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水政策逐步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2012 年我国颁布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需水管理的政策;2013 年浙江省全面开展“五水共治”治水举措。据此类比美国,预测浙江省将在2033 年前后实现用水量的“零增长”。

4 结 论

通过分析浙江省各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对浙江省及各地市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进行研判,并借鉴发达国家用水量变化的规律,结合浙江省用水结构现状分析,对浙江省未来用水量“零增长”的时间拐点进行初步预测,研究得出:

(1)浙江省总体处于工业后期向发达经济初级转变的阶段,其中杭州市处于由发达初级向高级转变的阶段,其他地区都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向发达初级的发展阶段。用水总量日渐趋稳,并依然略有增长。

(2)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先进节水措施的实施,第一、第二产业用水量将保持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用水量将保持增长。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节水等政策的调整干预,浙江省将进入发达经济高级阶段,并在2033 年前后总体上逐步实现用水量的“零增长”。

猜你喜欢

零增长拐点用水量
No.5 中国提前5年进入人口零增长时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秦国的“拐点”
新拐点,新机遇
恢复高考:时代的拐点
肥药使用零增长的前世今生
我国提前三年实现化肥零增长
邢台市生态环境用水量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