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华宫矿遗留煤柱下坚硬顶板冒顶机理与治理技术

2021-12-14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冒顶遗留煤柱

丁 勇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监管五人小组,山西 大同 037000)

我国煤矿的开采逐渐向深部转移,在上部煤层开采过程中遗留了大量煤柱,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给下煤层工作面和巷道布置带来不利影响[1-5]。晋华宫矿12#煤8204 工作面位于7#煤采空区遗留煤柱下方,受遗留煤柱的影响,易产生应力集中,加上8204 回风平巷邻近8206 采空区,工作面处于邻近采空区应力集中影响范围内,顶板岩层破碎,片帮现象严重,直接威胁到工作面的正常生产。为此,以12#煤8204 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展坚硬顶板冒顶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1-5],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工程概况

1.1 生产地质条件

晋华宫矿于山西省大同市,目前,开采7#、9#、12-2#煤层。8204 工作面位于南山井12-2#煤层402 盘区,地质构造简单。8204 回风平巷邻近8206采空区(保护煤柱20 m),上覆7#、9#煤采空区。12#煤层与7#、9#煤层层间距分别为89 m、50 m,其中7#煤采空区中遗留煤柱位于试验工作面正上方(煤柱范围150 m 垂直于试验工作面)。工作面赋存煤层倾角在2°~10°,平均6°,属于近水平煤层。12-2#煤层硬度系数2.5~3.1,煤层厚度4.6 m,较稳定,含1~3 层夹矸。煤层直接顶为平均厚度10.94 m 的浅灰色细砂岩,岩性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云母,水平层理;基本顶为平均厚度9.44 m的粉、细砂岩互层结构,上部以浅灰色细砂岩为主,下部以灰色粉砂岩为主,水平层理发育;直接底为平均厚度5.23 m 的灰色粉砂岩,贝壳状断口;基本底为平均厚度4.38 m 的杂色粉砂岩,局部有滑感,易碎。

1.2 工作面冒顶特征

8204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工作面推进长度1700 m,工作面长度160 m,布置97 架液压支架。工作面回采至1 297.4 m 时,工作面大范围冒顶,造成停产,回采期间也曾发生多次冒顶现象,较大的有3 次。较大冒顶现象如下:

(1)回采至452.3 m 时,回风巷端头三角区域冒顶(95#~97#支架范围),冒顶范围长为4.0 m、宽为3.5 m、高5.0 m,回风巷顶板来压明显、剧烈底鼓,出现严重变形。

(2)回采至544.0 m 时,工作面70#~84#支架范围内出现冒顶,煤壁片帮现象严重,漏顶高度10.0~15.0 m,煤壁片帮2.5~3.0 m。

(3)回采至1 295.4 m 时,工作面27#~87#支架范围内出现冒顶,煤壁片帮现象严重,漏顶高度2.0~10.0 m,煤壁片帮2.5~4.0 m,工作面停产。

2 遗留煤柱下坚硬顶板冒顶机理

8204 工作面顶板属于坚硬顶板,易出现长悬顶断裂造成的压架事故,但该工作面频繁出现端面冒顶现象,判断工作面多次冒顶是由于12#煤层8204工作面处于上覆7#煤采空区遗留煤柱支承应力影响范围内,受邻近8206 采空区侧向支承应力及本工作面周期来压叠加影响,支架没有及时维护空顶区域,导致顶梁无法严密接顶,前后支柱出现前高后低,坚硬顶板采动应力传递至工作面煤壁,切顶线前移,从而导致工作面频繁冒顶,即上覆采空区遗留煤柱产生的支承应力影响,改变了坚硬顶板运移规律是12#煤层8204 工作面频繁冒顶的主要因素。

3 遗留煤柱下坚硬顶板冒顶治理技术

采用注浆充填、钻孔卸压的方式是治理遗留煤柱下坚硬顶板冒顶现象的有效手段。由于试验工作面冒顶区域范围大,无法直接布置充填系统,因此,设计一条超前临时治理巷用于治理冒顶现象,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1)超前临时治理巷

超前8204 工作面10 m 位置施工一条超前临时治理巷,超前临时治理巷垂直于进、回风巷布置,断面尺寸设计为8.8 m×4.2 m(宽×高),设计采用木垛和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木垛规格为长1.2 m、厚0.2 m、宽0.2 m,中心距设计0.8 m,木垛之间布置1 根单体液压支柱用于加强支护。超前临时治理巷相对位置如图1。

图1 超前临时治理巷相对位置

(2)注浆加固

超前临时治理巷内设计钻场,钻场内面向冒顶区域布置注浆孔,采用注浆方式加固工作面围岩,加固范围为25#~89#架支架区域(包括冒顶区域)。在加固区域范围内布置注浆孔22 个,注浆孔间距设计4.0 m,仰角设计22°~26°,注浆材料选择固结抗压结强度不小于50.0 MPa 的超细水泥注浆材料,水灰比设计1:1.5,注浆压力设计2.0 MPa。注浆充填钻场布置示意图如图2。

图2 注浆充填钻场布置示意图

(3)钻孔卸压

在超前临时治理巷对工作面煤层进行卸压,卸压采用大孔径钻孔方式,即采用直径97 mm 钻头向前方煤壁施工卸压钻孔。钻孔深度设计为12 m,钻孔角度设计为5°~6°,卸压孔采用三花布置,排距设计2.0 m,间距设计0.4 m,如图3。

图3 卸压钻孔布置示意图

4 工程应用

图4 中0~10 d 为冒顶后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的监测值,10~20 d 为进行治理后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的监测值。工作面产生冒顶后,基本顶垮落线前移,工作面顶板来压剧烈,支架最大工作阻力高达1.5×104kN;冒顶治理技术应用后,工作面顶板来压逐渐释放,支架工作阻力,在9×103kN 范围波动,支架工作阻力降低40%,属于正常水平。

5 结语

上覆采空区遗留煤柱导致晋华宫矿8204 工作面煤层坚硬顶板产生冒顶现象,采用超前临时治理巷、注浆充填、钻孔卸压的方式治理坚硬顶板冒顶现象,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由1.5×104kN 降低至0.9×104kN,工作阻力降低40%。

猜你喜欢

冒顶遗留煤柱
薛虎沟矿1209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巷道合理留设煤柱宽度分析及支护设计
遗留群柱中关键柱判别方法与软件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末采贯通顶板冒顶区加固实践
许林涛作品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青洼煤业沿空掘巷小煤柱宽度研究及应用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小孩遗留小汽车内智能安全装置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