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链主”培育保障央企采购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
2021-12-14杨艳丽乐
文/杨艳丽乐 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因素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大量不稳定因素,以美国打压中兴、华为芯片供应导致供应链中断为代表的事件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在国内因封城、隔离、停工停产等导致物流阻断现象频发,在国际上部分国家以疫情防控为由强化贸易壁垒,大量取消国际物流更是导致跨境贸易受到巨大冲击。风险的大量暴露彰显出供应链安全管理的紧迫性与必要性,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彰显出中央政策制定者的高瞻远瞩。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在当前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特别是采购供应链的稳定,对于加快恢复经济,维持国家安全繁荣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央企业物资采购的特点
中央企业,为“中央管理企业”的简称,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国中央企业由于自身体量大、业务范围广、分支机构多等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物资采购模式。
(一)集中采购、全国配送
当前,中央企业通过成立专业的物资公司或设立物资管理部等形式,普遍建立起以集中采购为主的物资管理机制。集中采购可以整合企业分散的采购资源,发挥规模采购优势,获得更加优惠的价格,还可避免同类产品重复采购,降低采购频率。集中采购取代分散采购,大大提高了采购效率,形成由专业物资采购单位与原厂商/代理商签署物资采购协议,央企分子公司汇聚采购需求向专业物资采购单位采购,最后由供应商进行全国配送的二级物资采购模式。
(二)对配送及时性、安全性要求高
由于中央企业主要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以工业制造业为主,央企物资采购的主要是生产经营所用的备品备件及相关工业品,这些货品对于运输的时效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对于运输企业的专业性和技术实力亦有要求,物流服务能否确保货品安全准时送达,对于确保工厂生产连续性和稳定性,保障供应链无风险、不断链具有重要意义。
(三)电商化、数字化采购趋势明显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已经普及应用,5G应用场景已开花结果,新技术持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目前,全国97家中央企业中已有72家开展了电子商务采购业务,电商化、数字化快速提高央企采购效率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正逐步建立。
二、培育从属型供应链“链主”
自主、完整并富有韧性和弹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体现的是一种弹性生产能力,可在突发事件中由“链主”迅速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开展生产供应,防止出现生产停摆等现象。因此,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对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
借鉴既有的全球价值链研究成果,产业链供应链的治理可以分为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从属型、一体化型等类型。在从属型产业链供应链中,采购商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主导地位,小的供应商依赖于大的采购商,提高主导企业的协调和控制能力是此类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机制的核心。具体到央企采购供应链来说,如何保障其安全可控,关键就在于发挥央企巨量的采购能力,成为从属型供应链“链主”。所谓“链主”,是指在整个供应链中占据了优势地位,对整个供应链或者供应链中大部分企业的资源配置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肩负着提升整个供应链绩效重任的核心企业。央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规模体量巨大,凭借巨量的采购能力具备成为“链主”的较好条件。
培育央企从属型供应链“链主”,关键在于更好汇聚采购需求。中央企业规模体量大,分子公司多,全国布局广,在传统上容易形成分散采购的采购模式,虽然分散采购在灵活性和及时性上较优,但对于采购供应链难以形成影响力,因此汇聚分散采购需求为集中采购,通过先进的采购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科学高效管理采购需求,形成规模化采购能力,对于央企成为从属型供应链“链主”,从而打造以我为主的安全可控供应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央企采购供应链
央企聚焦我国国家战略、国防安全、国计民生等重点领域,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采购供应链是保障中央企业稳定生产、稳定运营的核心,必须确保其自主安全可控。当前,央企所需物资按采购频次主要有三类:1.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工器具、标准工业品等,此类物资采购频次最高,市场竞争充分,采购安全性高;2.备品备件、生产用工业品等,此类物资采购频次适中,供应商有局限性,需进行一定的保障安排;3.定制化商品、专业化商品,市场上可能只有一至两家供应商,通常按单一来源或竞争性谈判采购,需进行特殊安排保障。
(一)引导供应链企业区域化集聚,集群化发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和部分国家推行逆全球化战略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通过适应性调整正逐步向两个方向演化:一是纵向上,原先以工序、环节进行分工在全球分布的产业体系,如今可能会部分退回到企业内部进行;二是横向上,原先拆散到不同国家生产的工序和环节,现在会趋于区域化集中、集群化发展。“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重点推进区域化国家战略,这是我国适应新形势下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央企应积极适应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新变化新形势,围绕自身核心产业,引导供应商在区域内聚集,打造核心产业园区/集聚区,确保供应链的安全、完整、稳定和高效。
(二)培育国内供应商,提供供应方案Plan B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仍在持续深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遭受冲击、加速重构,将供应链的大量节点暴露国外的风险越来越大,培育国内供应商,强化区域内物资安全供应能力对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越发提升。当前,央企采购频率适中的物资主要有生产运维所需备品备件以及标准化程度高、通用性强、供应商相对集中的工业品,此类物资对于保障制造企业生产连续性至关重要,央企应以供应链“链主”的采购订单能力主动培育国内供应商,多渠道采购确保供应商具备可替代性,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当一家供应商供应中断时能有后备供应商迅速补上缺口,并可通过对于仓储物流的管控保障供应的及时性,确保供应链安全。
(三)加强研发,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环节
如果说由于疫情导致的“断链”、“断供”还能够在疫情得到缓解或者控制后重新接上的话,那么由于个别国家实施所谓的技术转让限制乃至“断供”所带来的供应链冲击,则是持续性和“卡脖子”的。因此,对于央企采购具有特殊性、专业性、“卡脖子”的商品,必须对国外供应商进行安全性评估,全面梳理关键核心领域技术清单,统筹国内一流科研创新团队集中优势开展攻关,突破技术瓶颈,进而自研自产或培育国内供应商,从而建立起稳定可靠的供应体系。
2020年中央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3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央企采购供应链的稳定及快速复工复产。面对“十四五”规划开局的2021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立足新发展阶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央企采购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的重要保障。